資訊的鑑別與評價說課稿 08計科一班第三組

2021-04-15 12:21:27 字數 2667 閱讀 3957

《資訊的鑑別與評價》教學設計

08級電腦科學與技術一班第三組

小組組員:林玲芳楊育丹劉洋紀書敏範永躍

一、教材分析:

「資訊的鑑別與評價」是粵教版普通高中資訊科技基礎(必修)《資訊科技基礎》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通過本章的

一、二節學習,學生們掌握了獲取資訊的過程與方法及獲取網路資訊的策略與技術,本節內容是如何對獲取的資訊進行鑑別與評價,以提高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獲取並利用資訊的效率。

1.本節的作用和地位:

在資訊獲取的過程中始終滲透著如何鑑別與評價資訊的問題,而資訊的紛繁複雜也很容易擾亂人們的注意力。因而,學會準確地鑑別和評價資訊,對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本節正是為了滿足這種需要而設定的。

本節課用1課時的時間,引導學生學習資訊鑑別的方法和評價的原則,

2.本節主要內容介紹:

根據資訊理論的知識,資訊價值判斷可根據資訊的特徵考慮資訊的真實性、權威性、趣味性、時效性及實用性等。但從教材結構及學生的認識特點出發,本節將對資訊的價值判斷歸結為「真實」、「有用」,為此教材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資訊的價值判斷,即「從資訊的**進行判斷」、「從資訊的價值取向進行判斷」和「從資訊的時效性進行判斷」。「從資訊**進行判斷」強調的是要從資訊**的多樣性中確認權威、可信的資訊源,從而鑑別資訊的真實性;「從資訊的價值取向進行判斷」強調的是對於不同的角色,他所需要獲取的資訊是不同的,只有滿足自己需要的資訊才是有價值的;「從資訊的時效性進行判斷」強調的是不同的資訊有不同的時效性,這是資訊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二、 學情分析:

1.知識、能力基礎:

高一學生通過初中學習有一定上網搜尋資訊的能力,再加上前面2節課的鞏固,因此搜尋資訊的速度有一定的提高。在前幾節課程的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資訊及其特徵,獲取資訊的過程與方法,通過網路獲取資訊的策略與技巧,也能對資訊進行初步的鑑別與評價,但還未上公升到理論高度,還未形成自覺意識。

2.心理基礎:

高一學生正處於知識的學習階段,他們渴望獲得知識,對各種資訊都想拿來作為自己知識的補充,但他們又是未成年人,缺乏對資訊的鑑別能力,對所獲得的資訊往往不加鑑別的全盤吸收。因此對網路和社會中繁多的資訊做出鑑別和評價,能夠減少他們不必要的困惑與煩惱。

三、教學準備及教學環境:

教學準備:

1.通過學生上節課的作業反饋情況,了解他們的掌握程度以便調節這節課的講課進度,並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

2.安排學生課前預習,並分組。

3.查閱「資訊的鑑別與評價」方面的書籍,或上網搜尋相關內容,準備教學中用到的教學例項,穿插在教學中,豐富課堂知識。

4.結合以上三點編寫教案,製作教學課件,熟悉教具。

教學環境: 多**教室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到對資訊進行鑑別與評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掌握資訊鑑別與評價的基本方法。

3.能對資訊的真偽有初步的辨別能力,能初步識別並抵制不良資訊。

(二)過程和方法:

採用案例學習、問題驅動的過程,掌握鑑別與評價資訊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使用習慣。

2.提高學生在資訊社會的生存技能。

3.加強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與參與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資訊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本節中提供了三種基本方法,這些方法既貫穿整個資訊科技課的學習過程,也是人們在資訊社會生活中的必備技能。

教學難點:

能對資訊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對資訊的真偽有較強的辨別能力。這樣的能力很難通過

一、兩節課的學習就可以形成,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地鼓勵學生在平時的資訊活動中積極積累經驗,以提公升自身的資訊素養,培養良好的資訊意識。

六、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本課所學知識理論性強,內容較為抽象、概括的特點,充分使用多**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綜合採取了講授法、問題驅動、提問與引導法、案例分析法和討論歸納法進行教學,激發興趣,提高學生辨別資訊真偽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學法:教師在學法上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加強案例分析和啟發引導;學生可結合討論交流等活動進行自主**採用「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七、教學課時:

1課時八、教學過程:

九、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程理念,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緊密結合社會生活,利用講授法、問題驅動、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展開思辨和討論,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和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共同探尋事件真相過程中,經歷一次生動的資訊評價過程,整個課堂設定較有創意,在教學活動中,滲透資訊科技的思想與方法,使學生從中學習到對所獲取的資訊進行必要的、正確的鑑別與評價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探索、發現、提高。

1、成功之處:

(1)備課時從學生的視角、根據學生對已有知識水平的掌握程度設計案例,

教學中注重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

(2)在課堂上列舉了許多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增強了學生解決生活中所遇

問題的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營造了良好的課堂學

習氣氛,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

2、不足之處:

(1)本節內容只安排了一課時的時間,有很多生活中常見到的例項沒有時

演示、講解。

(2)這節課如果在網路教室上,既可以鞏固剛學過的獲取資訊的方法,還能節省老師演示的時間。同學們可以看到更多的例項,在遇到相同情況時就有所參照了。但由於時間、環境的限制,只能在多**教室,通過老師的演示進行。

資訊的鑑別與評價

這是一堂非常棘手的課,要上好很不容易。教師通過許多有代表性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小案例,詳細深入地進行剖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資訊鑑別和評價的方法。對於價值相對性的解釋教師用了很大的篇幅,舉了很多例項,但是學生理解這部分內容並不存在障礙,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適當刪減。一 教材分析 有一句話形象概括了...

資訊的鑑別與評價

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粵教版必修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節,前面已經學習過了資訊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了資訊獲取的方法 途徑和技巧。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認識到資訊鑑別與評價的重要意義,能夠從資訊的 價值取向以及時效性等三個方面對資訊進行鑑別和評價。學情分析 在前面章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獲取資訊的一般...

資訊的鑑別與評價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掌握資訊鑑別的方法,學會鑑別與評價資訊。2 對資訊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對資訊的真偽有較強的辨別能力,能識別並抵不良資訊。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案例掌握鑑別和評價資訊的基本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資訊素養,並能對資訊進行正確 合理的分析與判斷,形成資訊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