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語文課堂,感悟人生真諦

2021-04-03 01:21:10 字數 1222 閱讀 356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母語。」同時,新課標中提出的階段目標要求也提出閱讀時要「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感受語言的優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語言」等。

而這一切目標的實施都需要以「品讀語言」為核心,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語言強大的表現力和美妙的神韻,讓語文課散發出它真正的魅力。

一、藝術的饋贈,品味的天堂

縱觀課堂,我們很多教師常常會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對文字內容的挖掘和對思想感情的理解上,過多地強化了語文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而弱化了「語文本色的品味」。因此,語文教師就應深刻鑽研教材,挖掘課文的藝術表現形式、抓住課文的精妙之處,引領學生悉心品味,通過細嚼慢品,激發與作者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感受課文人文關懷的同時,更多地體會語言藝術表現形式與思想的契合。如,《景陽岡》中施耐庵用他的一支妙筆,細膩地刻畫了武松機智勇敢這一形象特徵。

文中「武松打虎」一段這樣寫道:「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後。大蟲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半天裡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著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大師用「一撲,一掀,一剪」等寥寥數筆來寫氣勢洶洶的老虎,又用「一閃,又一閃,再一閃」等簡單的重複詞語,來刻畫武松靈活勇猛,雖說是簡單的重複,卻體現了大師的藝術功底,武松沉著、機智、勇敢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我常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覆品讀文字,體會語言的妙用,這樣才能品味到經典的魅力,領略到大家的風範,學習到語文的精髓,引領學生享受藝術饋贈的饕餮盛宴。

二、不同的品味,感悟的延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與文字的深入對話,依據語言文字特殊的「材料」,烹飪出美味可口的佳餚來。在教學《揠苗助長》引導學生為農夫想出乙個科學可行的助長方法時,學生的思想迸發出無數創新的火花。有學生說:

「給禾苗施肥。」又有一生說:「先前播種優良的種子。

」還有的說:「將自家的禾苗播種在土地肥沃的田裡。」更有一學生說:

「研究出迅速生長的禾苗品種,讓它們播種後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可以收穫。」另乙個學生很快說:「我想研究乙個能夠發出奇特光芒的電燈,照著莊稼讓其快速生長。

」其實,每乙個孩子都是「烹飪高手」,要不是我打斷了他們,真不知道他們能做出怎樣的「饗宴」來。

語文課堂感悟之二

語文課堂感悟之二 本色語文 務本求實 是語文教學的自然之道,語文教學要生活化 自然化,語文課要上成象中國人的母語課程,提倡 本色語文 在這個問題上我有兩點切身的體會 一是 語文課應該體現人性 課堂上要做到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從學生的角度解讀語文 傾聽學生心靈的聲音 在師生平等對話中教學 善待學生的...

語文課堂反思

那麼理想的狀態就是師生共同經歷和享受美好生活,我認為尤其是語文老師,如果你不能夠調動學生和你一起共同經歷和享受優美的文字,以及優美文字背後的美好生活,那麼課堂便是不成功的。因為無論哪個國家的文字都是記載人們的生活與經歷的。二 以學生學會為最終目標,以學生學習為主體,老師為引導的課堂 我在瀏覽一些 的...

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會感悟

其次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概括能力。能迅速抓住別人講話的要點成為文章的重點的能力。這在當今資訊社會聽讀量較大的情況下尤其重要,這只是 感 完成了以上過程後,還有乙個把別人的話或文章內化為 自己 東西的過程,這就是要培養學生在閱讀中不光理解,還要有發現的過程。首先要有與 自己 原有東西的比較,也就是在舊知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