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研究

2021-03-10 02:58:31 字數 4702 閱讀 3531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除錯方法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現 ,涉及到生活、學習、社交、戀愛、就業等方方面面 ,教育者要積極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人際關係教育、適應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幫助 ,促使大學生健康成長。

調查顯示,由於年輕人正處於心理危機的高發年齡段,他們中有 65 %的人出現過精神鬱,30 %的人有過社交恐懼症,近 10 %的人動過自殺的念頭。目前,自殺已經成為 15~34 歲人群的第一死因。近年來,在國內的大學校園裡,休學、退學、自殺、犯罪等現象屢見不鮮,有心理障礙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因此,對於高校來說,充分認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採取積極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項必然的選擇。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環境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問題這一問題在大一新生中表現最為突出。大學生由於學習、生活環境的改變,往往容易出現矛盾困惑的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

由於中學時學生對大學充滿了憧憬,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埋頭苦讀。但當跨入大學校園後,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原來所想象,進而懷念起過去的中學生活。而且一部分學生發覺自己在高手如雲的新集體裡,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也蕩然無存了,無形中產生了深深的失落感。

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及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孤獨感。

2.學習負擔引起的緊張、焦慮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上的困難與挫折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最為顯著的。雖然大學生在

學業方面是同齡人中的優秀者,但由於大學期間的學習與中學時的學習存在很大的不同,課業專業化、難度大、要求高,學習壓力和競爭也相應增大,引起緊張焦慮。

3.人際關係引起的人際交往危機問題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學生較為封閉,人際交往能力普遍較弱。進入大學後,如何與周圍的同

學友好相處並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成為大學生面臨的乙個重要課題。由於每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不同、個性特徵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閉鎖、羞怯、敏感和衝動,都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困難,從而產生困惑、焦慮等心理問題。目前,有調查顯示,社會交往問題已上公升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第一位。

4.異**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礙問題

戀愛問題一直是大學校園的熱門話題,也是大學生們倍加關注的自身問題之一。大學生處於青

春中後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徵,戀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由於大學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夠且缺乏正確的引導,很多學生根本未弄懂什麼是真正的愛情,還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地處理好異性之間的交往和雙方的感情問題,出現愛困惑、性困惑,少數學生還出現異常行為。

5.就業引起的擇業心理障礙問題

職業選擇方面的心理衝突往往出現在高年級學生中,經過四年的苦修苦煉,總希望讓自己找到乙份滿意的工作,他們會考慮個人理想、收入多少、社會聲望、工作條件、發展前途等因素,而如今社會競爭激烈,用人單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之很多大學生在校時一心唯讀聖賢書,與社會接觸少,對社會缺乏真正的了解,這些情況導致大學生擇業時出現一些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自卑、恐懼、自傲、懷疑。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的原因是深層次的,也是多方面的。

1.中小學教育的缺失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心理障礙的易發期、初發期和多發期的年齡段是 13 歲至 18 歲。中小學時期是乙個人智力、情感及意志、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奠定每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基礎階段。中小學生的學習、行為問題不僅影響其本人的學習與生活,還會影響周圍的人,且其中相當一部分問題又會帶到大學乃至**階段。

目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多發性,可以說與中小學階段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關係。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要求的需要。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心理健康教育應始於家庭,每個人在家庭這所學校中學到的東西會在一生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會擴充套件到社會以及人際交往之中。中國的家庭教育近年來已成為社會學者、教育專家關注的問題。總括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封建家長制觀念。幾千年封建統治遺留的家長制,使得一些家長在家庭中搞一言堂,缺乏民主意識,把子女看成是家庭的附屬品。有的家長甚至通過打罵來顯示自己的絕對權威,對子女實行徹底控制,在完全失去個性心理自由的家庭中成長的子女,會背上沉重的自卑枷鎖,對自己徹底失去信心。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嚴重的個性壓抑會帶來巨大的個性膨脹,受壓抑的個性最終會為自己的伸展找個缺口,悲劇往往也是這樣發生的。第二,溺愛有加,未跌先扶。溺愛含有「破壞」的意思,主觀上傾力愛護,其結果卻是貽害無窮。

有些父母從子女的生活起居、衣食冷暖到人際關係、學業發展等各方面越俎代皰,替其作決定,為其承擔後果。其結果是這些孩子進入大學後,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失望、焦慮中產生怪異的想法和***的行為。

3.以德育教育簡單替代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德育的一部分,但卻是德育教育不能取代的。德育過程的規律告訴我們,把社會思想準則和道德規範轉化為個體的思想品質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任何外界影響都必須通過個體的心理內部矛盾而起作用,教育者的任務不是也不可能代替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只有通過受教育者的心靈內化,外部要求才能轉化為主體要求,並選擇相應的行動方式引起原有的品質結構發生變化,形成新的品質的內控機制。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僅僅強調社會規範的要求,忽視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心理需要的滿足,把學生因心理素質不佳而引起的問題當成思想品質問題以懲罰處分了事,用簡單、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空泛說教取代一切,而使學生在競爭力、情緒、情感、性格、自我意識、人格傾向、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等心理素質方面處於一種自發的盲目發展狀態,以致造成學生的多重人格及知行脫節的狀況,這種教育顯然錯位,難以對症下藥且收到實效,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

4.校園生活及走向社會的壓力和競爭加劇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方面,競爭機制被全方位地引入社會生活中,大學校園不再是悠悠的「象牙塔」,人際關係趨於緊張,就業的壓力增大,同時,社會和家庭對大學生寄予厚望,學校也往往憑學生成績的好壞來判斷乙個學生,這也給大學生以很大壓力;另一方面,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價值觀念的衝突、貧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調整等,都使一些大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在期望與現實相距太遠時,心理防線容易崩潰,導致自我角色迷失,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經常籠罩消極情緒如憂愁、焦慮、苦悶、恐懼、悲傷中而不能自拔,悶悶不樂,行動無力,嚴重者出現心理障礙。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防治

1.通過不同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

大學生在抗挫折、磨難方面普遍存在缺陷。應根據大學生成長的需要,通過不同形式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學生認識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與失敗都是財富;其次,要接納大學生傾訴、宣洩挫折,幫助其消除壓抑,使其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再次,幫助他們正確看待挫折。

例如對於交友、戀愛的挫折,對於考試失利,對於考研落榜,對於就業的悲觀失望等要泰然應對,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最後,要創設情境,讓他們感受挫折,領略生活的艱辛和社會的複雜。通過轉移、昇華、補償等方法,幫助大學生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陰影,從而鍛鍊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

2.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人際關係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消除抑鬱、焦慮、孤獨等消極情緒的重要手段。要教育大學生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改變社交觀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浪費時間、耽誤學習,而應看作擴充套件視野、增強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擴大社交範圍,只要對學業、思想有所啟發,都要樂於接觸,形成立體的、良好的人際關係;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業緣圈、地緣圈、趣緣圈以及郊遊、聯歡、寒暑假、社會調等加強交往實踐;第四,要注意交往物件的篩選,注意與良師、益友、學者、專家、事業有成的人交往。

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換位思考,克制忍讓,寬容待人。

3.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大學生施行適應性教育

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是在社會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

實踐中增長見識,調適心理,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中,培養協作意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吸收大學生主動參與各項工作和活動,使大學生在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並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4.創造有利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指校園文化環境。

通過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學生,創造一種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精神環境,使精神文明建設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園公德環境。包括文明禮貌、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衛生、同學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

三是校園物質環境。主要指校園文明設施和教學生活條件,這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硬體部分。校園的布局、綠化美化、建築風格、各種裝飾宣傳物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質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5.開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因此要推廣健康教育課,讓學生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從而增強維護自身健康的責任感、緊迫感和自覺性,提高自我保健和預防疾病的能力,自覺選擇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6.為大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幫助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的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的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

近年來,心理諮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21世紀是乙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必須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對於他們出現的心理問題給予及時指導和幫助,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大學生犯罪心理研究

摘要 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和法制教育觀念滯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學生對他人權利的漠視和法制觀念淡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疏導缺位則是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中國的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準人才,是和諧社會建設的生力軍,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精神面貌 思想態度和行為...

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研究述評

摘要 隨著高校的深入制度改革,大學生面臨來自諸多方面的壓力與挑戰,極易產生心理上的問題與困惑,由此,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與管理,日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研究中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的相關概念,研究現狀 既存問題與研究趨勢進行綜合性評述。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危機 研究現狀 研究趨勢 一 ...

大學生心理幸福感研究概述

作者 張辰炎 青年與社會 2014年第20期 摘要 心理幸福感是當代心理學中關於幸福感研究的兩個方向之一,與 把快樂等同於幸福 的主觀幸福感不同,心理幸福感建立自我實現論基礎上,關注個人潛能的實現。心理幸福感的評價標準從內容上看,比較符合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測量。已有研究表明,大學生心理幸福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