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結題工作報告

2021-03-03 22:56:31 字數 5251 閱讀 6672

《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結題工作報告

2023年10月,根據瑤海區教育局相關檔案精神,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學申報了瑤海區教育局與東北師範大學理想資訊學院合作研究的課題「資訊科技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應用方法的研究」的子課題,經過瑤海區教育局與東北師範大學理想資訊學院的審批,成為瑤海區第二批「東北師範大學資訊化教育實驗校」之一。在瑤海區教育局的領導和指導下,經過四小全體領導和老師的幾年摸索和實踐,結合各學科教學特點,積極探索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之路,有困惑,有思考,也有收穫。

一、研究背景

資訊科技教育是隨著資訊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世界資訊科技教育,都是以培養教師及學生的資訊科技的整體運用能力、整體素質為目的。美國——培養教師及學生的資訊科技基本素質:在發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教師學生使用系統化的技能解決問題;讓學生了解、分析計算機等資訊科技產品在以前、現在與將來的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

南韓——資訊科技教育總目標:培養教師及學生的資訊素質,並把它能動地、創造性地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我國基礎教育長期以來,受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注重教師的教,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力、個性特長的培養。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忽視了資訊科技課的教學目標——培養資訊素養,而過多地強調資訊科技原理,側重記憶,忽視能力培養;過多重視考試的分數,忽視了考察學生素養的提高和全面發展;關注對結果的評價,忽視了對過程的評價。目前我國有關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還處於起步階段。

在新課改理念的帶領下我們積極轉變觀念,迎接挑戰。同時我校經過2023年的校舍改造,擁有一定的硬體設施:微機房,多**教室,寬頻網的接入,初步具備了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研究的外在條件,同時在第一批實驗校開展課題研究取得實效的觸動下,我校的課題應運而生。

蚌四小資訊科技與課程有效整合的實踐研究工作,試圖通過研究,借助資訊化手段營造教與學的優化環境,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解決常態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提高學科教與學的質量和效率,探索出資訊化環境下教與學的有效模式,並實現學校教學管理、辦公等工作的資訊化,逐步實現與實驗區、校之間的資源及智慧型共享;力求通過研究,引領教師立足課堂教學實踐,把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全新課堂帶給學生,一方面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另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讓課堂煥發出全新的色彩。追求讓我們的老師在研究過程中樹立新型的人才觀和教學觀,讓我們的學生在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學習,勇於**,大膽創新,為日後能成為一名適用於資訊社會的綜合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資訊科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資訊科技的定義是:應用在資訊加工和處理中的科學、技術與工程的訓練方法和管理技巧;這些方法和技巧的應用,涉及到人與計算機的相互作用,以及與之相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諸多事物。

我們可以作如下理解:資訊科技越來越多地同文字、圖形、聲音和**等多種**格式的變換相關聯。

教學方法:指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專門內容的學習活動所採用的方式、手段;它包含了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教與學互動方法。教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式、手段;學法,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條件下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和發展個性過程中使用的方式;教與學互動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工作方式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方式的辯證統一。

教學評價:是依據一定標準,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手段,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的教學活動進行基於事實資訊的價值判斷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全面的評價,但主要是對作為課程產品之一的教學設計、學生學業成就和教師教授質量的評價。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研究思路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在新課程背景下,綜合傳統教學和網路資訊教學,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學手段,探索適合我校實際的小學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形成有一定特色的新型教學模式以及評價體系。推動我校資訊化程度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

讓全體學生的資訊素養得到明顯提高。

2、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是:從現實存在問題入手,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立足改變填鴨式、灌輸式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方法,注意教學系統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的地位與作用,注重課堂教學評價,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課堂模型,創造良好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改進學習方式。綜合運用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文獻研究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堅持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實證與個案研究相結合。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為實現本項研究的目標,依據瑤海區教育局檔案和東北師範大學與瑤海區教育局關於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實施方案,蚌四小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校的部分研究內容開展研究與實踐工作。課題研究內容主要圍繞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理念、模式與方法,資源及軟體的建設模式與方法,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備課、講課、組織學生學習的模式及方法等方面,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教師進行培訓與指導,採取專題報告、教師講授、專題研討、實踐應用等方式,幫助教師提公升教育理念,促進傳統課堂模式的轉變,提高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資訊化水平和能力。

1、**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資訊科技教學方法,摸索出符合資訊科技特點的教學模式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過程中形成教師不斷進修,更新觀念,適應資訊社會變化的需要。

2、建構和完善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有效運用。尋找恰當的資訊科技輔助課堂教學,總結新課程改革實驗的經驗,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3、研究資訊科技運用於課堂上,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方式,以促進課堂學習質量的提高並形成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4、教師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的更新以及資訊科技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我們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據我校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並參照其他發達地區相似課題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嚴格遵循教科研的科學性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尋找能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最佳切入點,然後再以點帶面,逐步整合到全部小學學科。

五、課題的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教師要將行動與研究結合起來,教師參與研究和實踐,並根據研究中遇到的具體情況,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統一起來。

2、文獻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運用現今國內外與課題相關的理論,以及本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尋求理論與實踐創新。

3、經驗總結法:通過總結,全面深入、系統地提高經驗實質,使之上公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找到可以運用和借鑑的規律性的東西。

4、調查研究法: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和手段,通過對實驗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掌握實驗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為課題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

六、課題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時間:2023年10月——2023年3月

研究物件:二十個普通班,兩個特教班

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

時間劃分:2023年10月至2023年12月

制訂了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和實施計畫,確定課題組成員,並進行了分工。課題組收集資料,進行理論準備,課題組組織學習了《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等相關理論知識,並上網蒐集有關文獻資料,形成課題思想,研討具體操作策略,為課題的教學實踐做好了理論準備。課題組成員撰寫相關學習心得。

2、實施階段:

時間劃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

在學校的二十個普通班及兩個特教班具體實施課題研究,課題組圍繞各學科教學進行研究,嘗試尋找資訊科技在常態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模式,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及時調整完善課題研究方案,及時總結,撰寫研究報告。課題組成員進行課堂教學匯報撰寫課題研究相關的**和實驗報告,學生參加各級資訊科技競賽。

3、中期論證:

時間劃分: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

課題組繼續課題實踐,並進行階段性檢查和總結,調整和改進下階段工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整理課題研究**、教學案例、教師獲獎證書、學生競賽獲獎證書。

4、結題鑑定:

時間劃分: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

課題組繼續課題實踐,同時總結課題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成果鑑定書。整理研究**、教學案例、獲獎證

七、研究探索

為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力爭取得研究實效,自從課題立項以來,我們嚴格按照課題研究實施方案,採用行動研究法開展實踐研究活動,我們進行了以下探索:

1.加強硬體設施建設,提公升整合環境。

開展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研究,教學裝置和教學資源不可缺少。近年來,蚌四小在硬體設施不斷完善,自籌資金完善多**教室、網路教室,興建電子備課室,專人負責和維護;學校開通了東北師大網路平台,購買了軟體資料,讓老師直接享受東北師大的優質資源;學校依靠教育局**資源的同時,還開通了校園**,並設有課題研究專欄。

開展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研究,必須依靠一支優質的教師隊伍。我校教師隊伍資訊科技素養較高,大部分已經過了「因特爾未來教育」等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和全國計算機等級水平考試,具備一定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但在課題立項以來,更是把如何提高教師資訊素養列為重點工作。

為此,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培訓:2023年10月,邀請東北師大劉茂森教授來校進行專題培訓;11月邀請東北師範大學老師在五樓微機房給全體教師進行「東師大資訊化理想平台」使用培訓,並要求每位老師登入、註冊;12月進行「如何製作幻燈片」資訊科技基礎課程培訓與考核,採用聽課與上機交叉等方式,教師全員通過。2023年7月,組織暑期為期一周的短訓班,聽取區資訊中心左廣的《資訊科技的有效運用》講座;8月,集中教師參加遠端教育培訓,參培的教師達到35名,培訓效果十分突出。

我校先後組織利用課餘時間,對青年教師進行了課件製作、動畫製作、網頁製作的培訓。經過兩年的培訓和教學實踐,90%以上的教師均能使用電腦或網路進行多**教學,熟練自信地面對電腦和網路操作,造就了一支觀念新、素質好、能力強的能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教師隊伍。

2.加強研討交流,促進整合成效。

課題研究重在研討,貴在實踐,方能出成效。因此平時日常教學時,要求課題組成員要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運用現代教育**上好每一堂課。教師要時常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加工資訊、利用資訊、創造資訊的機會,形成獲取資訊的強烈慾望,掌握基本的資訊技能,從而提高資訊獲取的能力、資訊分析的能力、資訊加工的能力、資訊創新的能力、資訊利用的能力、協作意識和資訊的交流能力等。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每學期都安排了以課題研究為主題的研討活動,在活動中幫助教師邊學習邊提高。學校的研討和實踐活動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大力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先後組織了「資訊科技有效教學觀摩課」、 「青年教師教研月」 「骨幹教師示範課」、「中青年教師跟蹤課」教學活動…每一次觀摩活動都認真組織:執教者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後,課題組有關成員參與討論定教案,上課觀摩,說課或討論評議;整理修改形成案例掛網共享。

為了更好地體現課題研究理念,強調了教學**在教學中的設計和使用。課後當場對學生進行效果測試,及**課,要求執教者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教學反思。教師們利用資訊科技及有效的教學策略,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技能的整合,從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進行研究,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07年10月仇寶樹,刁麗萍在全區展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觀摩課,08年四月任衛華在全區展示《軸對稱圖形》一課;陸曉波主任,程蓓蓓,劉俊,謝小妹,朱慶慶老師代表我校各學科參加全國,市區級資訊科技教學活動中嶄露頭角。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

1.資訊科技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 古代 聲音與光字元與印刷 資訊科技第一次飛躍的標誌 數字與運算 近代 電報 無線電信 現代 計算機 現代資訊科技的核心 網路資訊高速公路 2.資訊科技的定義 資訊科技是指能夠完成資訊的獲取 傳遞 加工和使用等功能的一類技術,或者說資訊科技主要指感測與識別 通訊...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總結

果布戛中學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 培訓工作工作總結 我校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 培訓安排在2010年3月1日至6月25日完成,培訓工作特作如下總結。一 搭建理論平台,作好培訓準備 1 組織全體教師開展教育理論學習,使教師們真正認識此次培訓的重要性,為培訓的順利開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礎。2 完善學校硬體及軟體環...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初探

現代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研究 小課題研究成果 莊河八中 劉長忠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初探 現代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研究 小課題研究成果 莊河八中劉長忠 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資訊化的推進,要求在中小學普及資訊科技教育。而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資訊科技教育的關鍵,是資訊科技課程和其他學科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