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思考

2021-03-03 20:31:36 字數 4790 閱讀 7892

文章**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1]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原點和歸宿,只有生命才是一切教育活動的根本,離開生命,教育便無從談起。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看到,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學校教育應該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為提公升公民素養、提高社會精神文明程度作出更大貢獻。班級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基層組織,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教育價值日益突出。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共處、如何做人,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精神生命質量。

因此,從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出發,班主任工作應該與時俱進,在生命教育中凸顯出應有的價值和作用。班主任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績,更不能囿於原有的教育方法,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班級工作中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狀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不斷提公升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生命質量,積極用生命教育理念構建班主任工作的新模式。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報告中指出「班級是學生實現成長和社會化的重要基地,提高學生班級生活質量和建設班集體是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2]明確提出要改變傳統的班級工作模式,「把班級還給學生」;[3]新一輪課程改革同樣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口號,要求學校要積極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我想既然教育是以人為物件的社會化活動,那麼無論是教育目的還是教育過程,就都應該把人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不能把學生簡單地當作工具,當作「人力」來培養,也就是說,教育應該充滿人道、人性的光輝,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真正發揮育人的功能,才能讓每個學生獲得自主、全面、和諧、生動的發展,從而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在班級活動中,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已經成為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務。

然而,審視現在的班主任工作,我們就會發現,由於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所以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往往重點關注的是學生的分數、各項評比、獲獎等可見成果,忽視、淡漠的是學生在班級中的生存狀態和生命質量的提高;班主任工作滿足於常規的管理和事務性工作的完成,而忽視了營造良好的班級生活環境;班主任老師往往強調管理、服從和控制,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生命體驗和對生命潛能的開發。學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缺失對青少年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教訓是深刻的。近幾年,我們經常在**上看到,一些花季少年因不能承受挫折或學習壓力而出走、自我傷害、甚至走上輕生的道路,年輕的生命一瞬間就被自己無情地毀滅,多麼叫人痛心而惋惜!

我們感到:這些青少年學生對生命的理解是多麼的膚淺,對人生價值的體會是何等的貧乏,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又是如此的脆弱!究其原因,關鍵就是我們當前學校教育教學的嚴重錯位,缺乏對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職責、對學校生命教育的內容以及青少年的生命意識淡薄原因的進行深層次思考。

(一)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職責

班級是學生個性的發源地,是學生實現社會化和個性化的重要園地。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幹力量,班主任素質高低及其工作***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素質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成效。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進一步加強班集體建設,切實發揮班級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已經成為學校德育的中心工作。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負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生活指導的直接責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在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中居於特殊的位置,在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溝通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聯絡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於社會形勢和教育物件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班主任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班主任工作比以前更加複雜、任務更加繁重,難度更加增大,班主任所負擔的責任也更加重大。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即怎樣主動、系統地開發和利用班級的多種教育功能,使它成為學生樂於交往、適於個性成長和融入群體與社會的、民主和諧的精神家園,使每乙個學生都得以充分展現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力和能力,並在民主參與班級事務的過程中共同創造乙個精神家園。這既是新時期班集體建設的目標,也是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作為班主任要結合當前學生的特點和教育改革形勢,科學把握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性格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努力探索新型的班級教育模式,以尊重學生個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以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質量為中心,注重內涵發展,進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高度認識到班主任在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熱愛本職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團結任課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積極探索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讓每乙個學生在班級活動中得到全面、主動地發展。在工作中,要通過建設民主的班級管理體制、建立開放的班級活動機制和營造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有針對性地開展生命教育活動,把關注學生的生命意識、生命情感、生命價值,提公升學生的生命質量,作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著眼點,學會以公正的態度、發現的眼光、寬闊的胸襟去欣賞學生。

(二)學校生命教育的內涵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我們的教育應該做些什麼?

我們的教育應該追求什麼?具體來說,什麼是生命教育?對生命教育的界定國際上有不同提法,大致分兩類:

一類是廣義的界定,即一切能夠關注學生生命和生活的教育都稱之為生命教育。另一類是狹義的界定,即針對學生生命歷程中重要問題而開展的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國內教育研究學者比較系統的建立生命教育理論架構的是南京師大的馮建軍教授,他在《生命與教育》一書中,針對當代中國教育「對生命的疏離和對生命的遮蔽現象」,以及青少年自殺、殺人、殘害動物的事件和漠視生命的心理傾向,提出了「教育即生命」[4]的命題,並構建生命教育學的理論框架。

2023年上海市發布《上海市中小學校生命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生命教育的界定如下:「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5]。其含義有以下兩點:

其一,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標。對於中小學生來說,生命教育就應落實在以健康為基礎,即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以情感為紐帶,即珍惜、熱愛、尊重生命;以價值為導向,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感悟到生命的可貴,走好人生每一步,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和諧發展。其二,生命教育是在學生生命歷程中進行的,而乙個健全的生命是在社會、自然和內心自我中獲得成長和發展的。

因此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確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社會、生命與自然這三者的和諧關係。

台灣學者王學風對學校生命教育給出這樣的定義:「學校生命教育是指通過對學生進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發展知識的教授,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定的認識,對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態度,並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對社會及他人尤其是殘疾人的愛心,使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全面發展」。[6]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遼寧省中小學生命教育專業委員會的吳文菊同志對學校生命教育給出這樣的定義:

「所謂生命教育是幫助中小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7]這些定義都很具體,應該說國內學者在生命教育的概念定義上基本不存在什麼分歧,只是在外延的大小方面稍有區別。

生命教育的內涵是關注人的生命,關注人的生命存在價值,它包括理解生命、保護生命、熱愛生命、以至敬畏生命、超越生命。因此,我們認為生命教育的內容包括:1、生存意識的教育。

也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具體又包括生命安全的教育、生活態度的教育以及死亡體驗的教育。2、生存能力的教育。

主要在於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抗挫能力以及安全防範和自救能力的提高。3、生命價值昇華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還要注重學生的審美教育,讓學生在審美的過程中體驗人生的意義。

《上海市中小學校生命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必須致力於在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適應和處理好個人與自我的關係、個人與他人的關係、個人與環境的關係以及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要使學生認識生命現象、激發生命潛能、提公升生命品質、捍衛生命尊嚴、實現生命價值。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生存能力和人本精神。根據教育與生活、教育與學生生命成長、教育與民族興衰的必然聯絡,我們認為,生命教育必須倡導「對學生的一生負責,為民族的未來奠基」這樣乙個核心理念,使教育工作者樹立這種教育追求和教育理念,同時,也必須把珍愛生命、熱愛和平、關注環境、關愛他人、關懷人類作為教育的永恆主題。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人。而培養什麼樣的人,每乙個時代、每乙個民族都會有不同的標準。然而就教育的本質而言,無論任何時代、任何民族的任何教育,都不會忽略這樣乙個培養目標,那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為乙個有人性的人。

如果離開了這個本質追求,教育的一切目標都將無法實現或者失去了教育意義。因此,筆者認為學校生命教育的課程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善良的生命情感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生命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從教育的終極目標出發,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生存能力和人本精神,培養學生的人生態度、人生觀念。

總之,生命教育是引導個體了解、休會和實踐「愛惜自己,尊重他人」價值的教育活動。學校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了解人生的價值、目的和意義,進而珍惜生命與人生,熱愛生命與人生,能夠尊重自己、他人、環境及自然,並使自我得到充分發展,做對社會有用、有意義的人。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生命教育既可以教育學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更好地實現自我、奉獻社會;又可以避免學生不愛惜生命、自我傷害等行為的發生。

(三)青少年生命意識淡薄的原因

社會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也影響了青少年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導致部分學生道德觀念模糊與道德自律能力下降。青少年墜樓輕生、校園暴力、綁架虐待、殺人分屍等駭人聽聞事件的不斷發生,促使我們對青少年生命意識淡薄的原因進行**。應該說,學生不珍惜生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隨著當今社會受科學和技術支配程度的增強,人類對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環境也有不同程度的忽視。特別是社會發展變化速度加快,競爭壓力增大,社會上自殺等自我傷害事件的發生率明顯增高。由於青少年抗干擾能力低,極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這些無疑會給青少年健康成長帶來負面效應。

2.學業負擔的日益加重

面對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學校、家庭對學生學習上的要求越來越高,無休止的上課、補課,做不完的各種作業,致使不少學生出現嚴重的厭學傾向,他們覺得學習生活枯燥單調,厭煩作業,害怕考試,對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出現一些不良行為。

心理輔導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

劉大明的第53個討論主題,慢 的教育藝術如何把握?為了讓參與討論的教師對所討論的主題有清晰的認識,從學生的學校表現,與家長的溝通,教師和學生的談話記錄,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並且給老師的信提供了許多方面非常詳細的文字資訊。劉先生的認真態度令人敬畏。對於這種情況,陳斌的計畫是從老師的觀點開始,這是對先入為...

班主任工作中傳統美德教育的滲透

哈市橋南小學馮妍 電視台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相信給許多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一位年輕的母親耐心地給自己年邁的母親洗著腳,她年幼的兒子看到了,也學著母親的做法,給自己的母親端水洗腳,那溫馨的一幕,讓人久久難忘。中國是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無數炎黃子孫世代相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

生物教學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滲透

作者 王利春 科學導報 學術 2019年第05期全國教育大會上 指出 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文化知識教育 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要在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