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橋承臺圍堰封底施工作業指導書

2021-03-04 09:58:11 字數 4127 閱讀 6333

中鐵大橋局集團第二工程****施工作業技術標準

編號: q/dq06—s375—07—2009

泰州長江公路大橋f02合同段水上承臺封底施工作業

指導書專案總工程師:閔峰工程技術部長:周望複核:閔峰編寫: 周望

發布時間: 2009-7-10實施時間:2009-7-10

夾江左汊橋主橋24#墩至26#墩均屬於高樁承臺,平面尺寸均為35.1m×12.9m×4.

0m,根據實測河床標高,結合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24#、25#墩基礎採用單壁鋼吊箱圍堰法施工,26#墩採用鋼板樁圍堰法施工。

24#、25#墩承臺施工採用單壁鋼吊箱圍堰。吊箱圍堰高8m,平面尺寸與承臺尺寸吻合,施工時除作為擋水結構外可直接作為承臺模板。吊箱在下放至設計標高+0.

0m後進行封底混凝土施工。封底採用c30混凝土,封底厚度為0.5m,混凝土方量約205.

6m。26#墩承臺施工採用鋼板樁圍堰,圍堰平面尺寸為38.218m×15.26m。

鋼板樁長度為12.0m ,鋼板樁頂、底高程分別為+7.0m、-5.

0m,鋼板樁入土深度約3.3m,封底採用c30混凝土,混凝土底面高程為-1.7m,頂面高程為+0.

5m,封底厚度為2.2m,混凝土總量約為1148m。

24~26#墩圍堰封底參數列

本方案編制依據和採用標準:

《泰州長江公路大橋f02合同段招標檔案》

《泰州長江公路大橋跨江大橋工程施工圖設計》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範》(jtj041—2000)

《泰州長江公路大橋工程專項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

《泰州長江公路大橋f02合同段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

封底施工主要機具裝置表

1、圍堰下放或插打

24#、25#墩鋼吊箱在牛腿上整體拼裝完成後,採用8臺50t的液壓千斤頂進行下放施工。下放前,先鬆開下螺母,固定上螺母,起頂上分配梁提公升吊箱,然後抽出牛腿分配梁,開始進行下放施工。下放時,鬆開下螺母,固定上螺母,千斤頂回油,上分配梁回落。

回落到單次下放標高後,固定下螺母,進行吊箱標高整體調整,調整頻次為每10cm一次。調整完畢後,鬆開上螺母,起頂上分配梁至擬定標高後固定上螺母,然後鬆開下螺母,千斤頂回油,進行另乙個下放迴圈。如此迴圈往復,直至吊箱安全平穩的下放至設計標高。

2、堵漏或清基

24、25#墩鋼吊箱圍堰下放到位後,吊箱內水深約4m左右,在封底前需採用沙袋對護筒處喇叭口進行堵漏。堵漏施工由潛水員進行,需盡量保證喇叭口與護筒之間不留有縫隙,以確保封底效果。

26#墩鋼板樁圍堰插打完後,先用抓泥鬥清除圍堰內河床土,然後採用空氣吸泥機將壓縮空氣經風管射入圍堰底,使翻動的沉澱物經吸泥管排出孔外,將圍堰內基底面清至設計標高。清基時注意保持圍堰內外水位一致,必要時採用水幫浦補水,防止翻砂影響清基效果。封底混凝土高度範圍內的鋼板樁圍堰內壁上的砂土應清除乾淨,並且要使基底面盡量平整,以提高水下砼的灌注質量。

3、開孔

封底前,根據最高及最低潮水位在側板上開孔,孔位需保證低於最高潮水位,高於最低潮水位,且配置水幫浦,能確保漲潮時圍堰內水面能及時上公升,使圍堰內外水位基本保持一致。

4、水下混凝土的拌合:

⑴、拌合前機械進行試運轉,檢查裝置完好情況,一切就緒後,方可開始。

⑵、封底混凝土採用早強緩凝混凝土效能應滿足如下要求

① 3d強度不小於20mpa(設計強度為30mpa);

② 混凝土初始坍落度18~22cm,2h後坍落度不小於15cm;

③ 混凝土初凝時間不小於12h;

④ 混凝土的拌和物和易性、流動性良好,且符合幫浦送及水下混凝土澆築的施工工藝要求。

5、機具裝置的檢查

對灌注封底混凝土使用的機具(拌合機、攪拌運輸車、砼幫浦車、倒鏈、幫浦管、電器裝置等)應在施工前進行檢查,保證機械裝置處於良好狀態,確保封底灌注正常進行。

6、水下封底混凝土前的最後檢查及準備

⑴ 準備好測量繩,測量繩使用前應預先浸水,並用鋼尺校核,其誤差不大於5cm。

⑵ 試倒鏈、潛水幫浦。

⑶導管定位,導管下口高於底板面20~30cm。

⑷各崗位人員就位。

1、灌注順序

拔球順序根據導管處基底面情況,按事先編好的拔球順序逐根進行拔球灌注。原則是由低處向高處,由四周向中間的順序,分期分批開灌,盡量使混凝土流動不要太遠。每根導管在其鄰近導管澆築混凝土流至其底口前開灌。

2、封底施工平台、導管、測點布置

(1)封底平台的布置

24#、25#墩封底厚度為50cm,封底混凝土方量約205.6m,施工時利用圍堰內支撐作為平台(內支撐布置見圖2),在內支撐上滿鋪分配梁、腳手板。

2、儲料斗布及導管置

按圖3所示位置安裝封底導管及儲料斗,儲料斗需確保支撐牢靠。儲料斗共9個,每個儲料能力為3m,整個封底區域共需布置18個下料點,則全部儲料斗只需倒用一次。混凝土由一台臂長46m的汽車幫浦統一布料,每個點下料量約12m。

3、測點布置

封底施工時由一側往另一側順序進行,整個過程需加強對混凝土面的測量,以確保封底厚度及封底效果。測點布置原則為:1、底板所有被龍骨分成的格構中,至少布置乙個測點;2、每個護筒周圈布置八個測點,確保喇叭口封底混凝土的厚度;3、凡圖示混凝土擴撒半徑交界處,加強測量,嚴格控制超封厚度;4、沿側板與底板連線處,加強測量;5、正常灌注時每10分鐘測一次,接近封底砼頂面標高時,每分鐘測量一次。

封底砼頂面標高超封不宜大於0.05m。具體布置見圖4。

4、首批混凝土灌注

在儲料斗存滿3m3、8m3攪拌車就位後,方可拔球灌注。初次拔球時,混凝土的陷度可適當降低(約18cm)。拔球時,儲料斗內的混凝土應連續快速有控制地送入導管內,不得中斷,以防導管進水,導致拔球失敗。

5、注意事項

a、水下封底過程中,對混凝土的流動距離、流動坡度、幫浦管埋入深度、灌注速度、井孔內混凝土面上公升情況,均應及時測量,做好記錄,隨時調整。

b、尚未拔球的導管,應根據封底混凝土面上公升高度的測量資料,隨時將導管提公升至混凝土面以上一定高度,以防混凝土進入導管內,拔球時發生堵管,在拔球前必須以這些導管根據混凝土面標高測量重新確定導管下口高度。

c、若發現導管漏水,混凝土面驟變等異常情況,應迅速上報專案部,研究處理。

d、對產生離析、流動度損失大的混凝土,不准使用,防止堵管,引起質量事故。

e、封底混凝土按設計厚度灌注,砼面的最終灌注高度比設計提高不大於10cm,待抽水後,清除表面鬆散層。封底混凝土頂面高程誤差應不大於5cm。

f、灌注結束後,將拌合機、混凝土幫浦輸送管、灌注導管及其它盛放混凝土的裝置沖洗乾淨,以備下次使用。

水下封底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測量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1、測量點的布置及編號詳見圖四所示。要求各測點設立編號標誌。

2、測量用的測鉈採用比重鉈。比重鉈可用鐵板焊成平底空心錐體,錐體直徑15cm,高8—12cm;也可用下部為20—30mm厚木板,上部為80mm厚混凝土的100×100×100mm 的正方體。測讀平面應設在固定構件上並湊成整數標高,測尺應能直接讀出混凝土面標高,避免換算。

3、測量資料及有關統計資料要及時上報指揮台

⑴混凝土工廠的混凝土產量表,每小時統計一次。

⑵ 導管底標高,混凝土面標高以及導管埋深測量記錄,10分鐘測報一次,接近設計標高時每2分鐘測報一次。

⑶圍堰內混凝土面增長情況示意圖,每30分鐘繪一次。根據各測點的測量資料繪製。

⑷ 其它有關資料及測量統計記錄。

1、封底前要提前3天了解天氣情況,有5級以上大風或大霧及有連陰雨天氣,不宜進行封底工作。

2、 封底砼灌注時,圍堰內、外水位不斷變化,在初期砼強度較低時,過大的圍堰內、外水頭差會在砼內部造成滲透破壞,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在圍堰內、外各布置一台三相潛水幫浦,可隨時排水及補水,封底過程和封底後24小時內,應隨時監測圍堰內、外水頭差,控制其在0.3m內。

3、水下混凝土應具有足夠的流動性和良好的和易性,以便混凝土能在水下自由攤展,保證在砼灌注過程中不發生離析,泌水過多等不良現象。

4、加強測量檢測,測深測鉈滿足測量水下混凝土面高程效能,測鉈比重比水的比重大而比混凝土的比重小。

5、護筒孔口加蓋蓋板或簡易鋼筋網罩,防止作業人員墜入孔中。施工平台四周應設有欄杆,要有足夠的照明裝置,並安全可靠,預防漏電觸電事故。

6、作好砼原始灌注記錄,嚴格按照要求填寫各項施工記錄。遇有堵管等特殊情況,及時匯報,同時盡快處理。

7、各崗位人員必須加強責任感,特別是幫浦管提公升人員一定要把好關。

8、每次灌注砼前或施工過程中需要質檢部門檢查的專案,經檢查合格並辦理簽證手續後,方能進行下一道工序。認真做好有關施工記錄,並辦理好各項檢查簽證。

5承臺鋼板樁圍堰施工作業指導書

中鐵一局集團 京滬高速鐵路濟南黃河大橋 5 鋼板樁圍堰施 工作業指導書 設計複核 審核中鐵一局京滬高速鐵路土建二標十工區 2008年9月 一 編制依據 京滬高速鐵路濟南黃河大橋主橋施工方案 北京至上海高速鐵路濟南黃河大橋施工圖 北京至上海高速鐵路濟南黃河大橋地質詳勘報告 京滬高速鐵路設計暫行規定 鐵...

承臺施工作業指導書

質量體系作業檔案 黃花山特大橋承臺施工 作業指導書 檔案編號 t11zz shh 實施日期 受控狀態 蓋章受控 發放編號 傳送給 中鐵十一局商合杭鐵路站前十二標專案經理部一分部 編制概況 編制部門 工程技術部編制人 日期 審核人職務 一分部總工程師姓名 日期 批准人職務 一分部經理姓名 日期 作業檔...

承臺施工作業指導書

目錄1.編制依據及原則 1 1.1 編制依據 1 1.2 編制原則 1 2.工程概況 2 2.1 工程簡介 2 2.2 地形地貌 3 2.3 工程地質特徵 3 2.4 水文特徵 4 2.5 氣象條件 4 2.6 主要工程內容和數量 4 3.承臺施工 5 3.1 陸地承臺施工 5 3.1.1 陸地承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