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科學課教學生活化

2021-03-04 09:55:31 字數 3221 閱讀 6593

再如在講授《各種各樣的葉》一課時,我給學生提供了兩片不同植物的葉子,讓學生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找出了形狀、顏色、大小、小蟲子、葉脈、邊緣、葉柄粗細、長短、含水量、光滑、毛多少等不同時老師啟發學生,你還能用什麼方法去找不同。學生找出了薄厚、葉尖、品種、氣味、聲響、味道等不同。

從看、聞、 聽、摸、嘗等各種方面來觀察葉子。鼓勵學生多想些方法來解決問題,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在不斷的討論、思考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二、實踐中動手操作能力的創新

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課堂實驗和課外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途徑,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學生產生了興趣就會被所要認識的事物吸引,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去思考、研究。在教學中,教師盡量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材料,學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樂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師們進行科學**實驗的好材料。在學生學會製作太陽能熱水器和雞蛋保護器時,要求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利用廢舊材料,經過設計——取材——製作的幾個環節。

製作成功的老師給予鼓勵,總結成功的經驗;對於製作失敗的老師便幫他們分析問題所在,讓他們經過多次思考,反覆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教學《生物與環境》單元中,要求學生製作乙個生態瓶,並試著改變生態瓶中的動物或植物的數量,觀察生態瓶的變化,學生把整個變化過程都進行了仔細觀察,做了詳細的記錄,發現生態系統中任何乙個環節受到破壞都會影響生態平衡,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對於那些酷愛科學實驗課的學生來說,課堂四十分鐘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有些學生在家裡搞起了「破壞」,如把家裡的鬧鐘拆開來看一看,琢磨琢磨;把玩具車拆下來拼一拼,等等。這些在家長們眼裡看作搞破壞的行為,實際就是學生創新的一種體現,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過程,我們應該很好的保護他。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為學生提供創新機會,鼓勵學生不斷創新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四驅車拼裝活動,學生通過將散裝零件拼裝成整車的過程,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學到了很多新知識。

三、實驗材料生活化的創新

學生進行科學**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材料,這是實現兒童科學**過程的必要條件。小學科學課的**材料包括可供觀察、**的所有資訊材料和實物材料。如課本、圖冊、課外讀物、**資訊、兒童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熟悉的物品、周圍的環境、實驗儀器、電教**材料等等。

提供學生科學的實驗儀器有的時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實驗室的儀器容易使學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時也不利於學生課後繼續進行科學**。

在教學中,教師盡量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材料,學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樂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師們進行科學**實驗的好材料。比如教學《聲音的產生》的時候,用專門的實驗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給學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學生的塑料直尺,紙張等常見的材料,要求學生想各種辦法使它們發出聲音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使直尺等物體發出聲音來。

又如,在教學「熱脹冷縮」實驗的時候,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實驗材料是鹽水瓶和學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實驗室的燒瓶和玻璃管,實驗的效果同樣很理想。教學中如果一味使用專門的實驗器材會制約了學生課外的科學**活動。提供學生隨處可見的生活化的實驗材料,有興趣的學生就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作進一步的科學**了。

四、課外活動生活化的創新

課堂教學是學生**科學真理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學生學習科學、**科學現象也不能被束縛在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裡,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更廣闊的天地。可以引導學生將科學**活動由教室擴充套件到課堂以外的家庭、社群乃至整個社會,使課內、課外、生活、社會互相結合,讓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與發展。

例如,在學習了《物體的熱脹冷縮》,知道水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後,教師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設計實驗繼續去**生活中的植物油、醬油等是不是同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實驗材料的鋪墊,這樣的課外**對學生來說並不困難。學習了《植物的花》以後,教師設計了乙份實驗**,讓學生觀察自己班級蔬菜基地開花植物的花萼、花瓣、花蕊(雄蕊、雌蕊)各自的數量。

蔬菜基地是學生課餘生活非常關注的乙個地方,觀察研究這些開花的蔬菜,學生並沒有感到這是一種作業的負擔,都欣然圓滿完成了任務。

生活化的課外活動既鞏固擴充套件了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思維能力,促使學生**能力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有助於學生將課堂學得的科學知識、技能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學以致用。久而久之,學生樂於對周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現象提出問題,並自己想辦法**解決, 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五、拓展延伸中學生潛能的創新

在很多人眼裡,「科學」是深奧的,似乎只是科學家們的專利。但科學來自生活,科學同樣也是通俗的。小學科學教育應該引導學生通過「玩」(即**)的方式對基礎的科學原理形成感悟。

科學課在空間上要由狹隘的課內回歸生活。這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課程內容要向生活貼近:

二是教學要走出課堂,向生活空間拓展。可根據實際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啟用學生的思維,挖掘每乙個學生的內在潛力,組織學生搞好小發明、小製作、作小科學報告、寫科學小童話等。一些高難度的我們做不來,就依據教材內容就地取材,利用農村生活和生產勞動所產生的廢舊物品,簡便材料等組織興趣小組進行許多小製作活動,如:

《蹺蹺板》、《磁鐵遊戲》、《不燙手的杯子》、《雨量器》、《岩石百寶箱》、《不倒翁》等,這些製作儘管土,但能使學生疑竇頓開,使學生驚嘆不已,使他們信心倍增,.給學生充分的、更多的、想象創造的機會,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例如學習《水》單元後,可以讓學生課後去調查一些液體,調查一些液體的容積,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一湯匙是10毫公升,他們在課後會利用湯匙在自己服藥時做「量筒」,他們會收集瓶蓋做量筒,學生會發現這些量筒很有用。通過課後調查一些飲料的體積,學生會根據自己一天飲用的水量,初步計算出自己一天所需的水分。

在認識《奇妙的指紋》後,讓學生課後製作乙份家庭成員的指紋檔案。同時,我們要提倡學生做有心人,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如酸奶瓶,飲料瓶,小玻璃瓶作為**物體沉浮的材料。收集一些種子,樹葉,紙樣,小昆蟲,製成標本進行展示。

收集各種包裝盒,作為製作我的小車,我的小船的材料。鼓勵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尋找科學,發現科學,**科學。運用生活化的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小學儀器、材料緊缺的現狀,激發學生變廢為寶的樂趣,使我們的科學課有更多的**材料,實驗材料,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身邊的科學是**活動的源頭活水。每時每刻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這就要求學生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肥沃的生活土壤中去收穫和成長。

小學科學教學以周圍常見的自然事物與自然現象為物件,提供給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材料進行科學**,並適當地將這樣的科學**延伸到課堂以外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是科學,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好科學在生活中的用處是那麼的廣泛,從而對周圍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欲,產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形成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獲得真正的長足發展。

2023年4月

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知識生活化是現代數學教學的改革方向。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知識過程實踐生活化 數學課...

化學教學生活化

摘要 化學理論知識 於生活,在具體教學中,應讓化學教學回歸生活,使化學教學返樸歸真 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 教會學生觀察生活 再現生活 體驗生活,從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關鍵詞 化學教學生活化 我們知道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教學 生活化 回歸作為現代課...

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課題總結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 指出 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 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數學活動經驗 然而,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