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的研究物件與方法

2021-03-04 09:39:56 字數 4813 閱讀 9800

本章的知識要點有以下幾點:

1.組織行為學的概念、研究物件與學科性質

2.組織行為學的產生與發展

3.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方法

4.關於人性假設的研究

本章的學習要求是:

1、了解:組織行為學的發展歷史及發展動向。

2、掌握:學習組織行為學的重要意義,科學的研究方法應遵循的原則,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方法,人性假設對組織行為學研究的重要意義;認識管理工作中的人的因素。

3、重點掌握:組織行為學的概念和學科性質、特點。

組織行為學是綜合運用與人有關的各種知識,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行為規律的一門科學。

組織行為學具有邊緣性、綜合性、兩重性、實用性等特點。

研究組織行為學有助於加強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助於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增強群體的凝聚力。

組織行為學的產生與管理科學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倫理學、生物學與生理學等構成了組織行為學的理論基礎。行為科**用的範圍極廣,組織行為學正是把行為科學的一般原理和知識運用於各種組織管理上的必然結果和產物。對組織行為學的研究不僅在西方受到重視並在迅速的發展,在我國也從介紹開始轉向普及和應用,組織行為學必將對我國管理科學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學習、研究和應用組織行為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有助於加強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有助於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3)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增強群體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於提高領導水平,改善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係;

(5)有助於組織變革和組織發展。

學習和研究組織行為學時,目前常用的具體方法有:主要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測驗法和個案研究法五種。我們在使用這些方法時應遵循哪些原則呢?

科學的研究方法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研究程式的公開性;

(2)收集資料的客觀性;

(3)觀察與實驗條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統性;

(5)所得結論的再現性;

(6)對未來的預見性。

第二章個體行為

本章的知識要點:

1.人的行為分析

2.個性理論與人的行為

3.氣質、性格和能力

4.知覺與行為

5.價值觀、態度與行為

本章的學習要求是:

1、了解:各種個性理論及個性理論的應用,知覺的型別與影響知覺選擇的因素,職業生涯的幾個階段,職業生涯設計與開發應注意的問題等。

2、掌握:人的行為的型別及人的行為特徵, 個性的特點和作用及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氣質、能力、性格的差異與應用,知覺錯誤的成因及預防,管理者的知覺與管理方式的關係,價值觀、態度、工作滿意度與人的行為的關係,職業生涯設計與開發的概念、意義及影響個人職業生涯設計的因素等。

3、重點掌握:影響人的行為的因素,個性心理特徵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

組織中的人的行為是千差萬別的,可以按行為主體的自然屬性劃分 ,也可以按社會屬性劃分。人的行為具有自發的、有原因的、有目的的、永續性的、可改變的等特徵。影響人的行為的因素有個人主觀內在因素和客觀外在環境因素。

影響人的行為的因素:

任何事物的運動都有其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為也不例外。影響人的行為的因素我們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面去尋找原因。影響人的行為的個人主觀內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經濟因素;影響人的行為的客觀外在環境因素包括:

組織的內部環境因素、組織的外部環境因素。 個性是指乙個人整個的心理面貌,是經常出現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性和非傾向性特徵的總和。個性具有社會性、組合性、獨特性、穩定性、傾向性、整體性的特點。

個性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和有著重要的作用。影響個性的因素既有先天性遺傳因素,也有後天性社會環境因素。有代表性的個性理論有特質論、心理分析論、社會學習論、個性性格型別論整體結構論。

應當運用個性理論來提高我們的工作成就、健康水平和管理水平。

傾向性心理特徵包括氣質、性格。

氣質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點。氣質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氣質差異可用於處理人機關係、人際關係、思想教育,在應用時,要貫徹氣質絕對原則、氣質互補原則、氣質發展原則。能力是個人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心理特徵,能力存在著水平差異、型別差異、發展早晚的差異,充分考慮人的能力差異,合理地安排人的工作,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資源。

性格是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是個性心理特徵的核心部分。可以按不同標誌劃分性格,性格差異可用於思想教育、人員選撥、行為**,在應用時要貫徹性格順應原則、性格互補原則。

應用這種個性理論時,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應注意的方面:

任何乙個個性理論對於乙個組織有沒有實際應用價值,主要看它能否說明、**和控制個人的行為和績效。實踐證明,個性對於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狀況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響作用。我們應當正確地運用個性理論,來提高我們的工作成就、健康狀況和管理水平。

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們必須人盡其才,必須學習偉人和改革者的個性,並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和改造自己的個性性格。

知覺是當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整個客觀事物在大腦中反映。知覺可分為社會知覺、自我知覺。影響知覺選擇有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知覺偏差包括知覺防禦、暈輪效應、首因效應、定型效應。

管理者的社會知覺直接影響其管理方式的選擇。

價值觀與態度:

價值觀是指乙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價值觀及其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它不僅影響個人的行為,也影響整個組織行為,進而影響組織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態度是個體對人對事所持有的一種具有永續性的、一致性的心理和行為傾向,態度具有兩極性、間接性的特點。影響態度形成和改變的有社會因素、個性因素、態度系統特性因素。態度改變理論包括平衡理論、認知不協調理論、功能理論、溝通改**度理論等。

工作態度與工作績效有密切的關係。

職業生涯是指乙個人一生所連續地擔負的工作職業和工作職務的發展道路。

職業生涯設計是對個人今後所要從事的職業、要去的工作組織和單位、要擔負的工作職務和工作職位的發展道路,作出設想和計畫的過程。

職業生涯開發,是指為達到職業生涯設計的目標而進行的知識、能力和技術的開發性活動。研究職業生涯設計與開發有助於明確人生未來的奮鬥目標;有利於個人和組織更好地了解每個人的實力和專業技術;有利於組織和個人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培訓,鼓勵自我控制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有利於人盡其才,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

職業生涯的選擇包括職業選擇和工作組織的選擇,職業的選擇要結合個人的個性特點、自我觀念的特點以及個人所處的社會背景。乙個人一生中在組織內的職業生涯,將沿著縱向的、橫向的和核心的方向變動,一般要經歷早期、中期、晚期三個發展階段。在職業生涯設計和開發中要注意:

要留有餘地、要給職工擇業的權力和自由、要為所有成員提供平等的就業和就職的機會、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專業、要處理好兩種生涯的結合。

第三章激勵

本章的知識要點有三個方面:

1.激勵概述

2.工作激勵理論

3.如何提高激勵水平

本章的學習要求:

1、了解:激勵的作用。

2、掌握:激勵的概念,激勵的方式和技巧,激勵的過程和有效性,內容型、過程型、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的有關內容等。

3、重點掌握:需要層次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歸因理論、強化理論、挫折理論、綜合激勵模式,這些理論的內容、文化侷限性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

激勵理論對研究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潛力和提高人的工作績效有極重要的作用。本章主要討論了激勵的含義、激勵過程、激勵的作用、有代表性的激勵理論以及如何提高激勵的有效性等問題。

激勵,就是激發鼓勵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種外部誘因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

激勵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激勵是管理最關鍵最困難的職能;在調動內在潛力去實現組織目標過程中激勵發揮著重要作用。

激勵理論主要包括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以及綜合激勵模式。

內容型激勵理論。著重研究激發動機的誘因。由於理論的內容都圍繞著如何滿足需要進行研究,故又稱為需要理論。

主要包括: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論」、奧德弗的「e.r.

g理論」以及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激勵理論」等。

在管理中怎樣應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

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劃分為七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應用在管理方面時,應注意兩點:

(1)掌握職工的需要層次,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管理者要了解、掌握職工的需要及其變化發展規律,根據不同層次的需要,採取相應的組織措施,以引導和控制人的行為。尤其注意強化或者改造最高需要,使之與組織的或社會的需要相一致。

(2)要滿足不同人的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僅是一般人的要求,實際上每個人的需要並不都是嚴格地按其順序由低到高地發展的,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在不同情況下人們需要的強烈程度是不同的。

過程型激勵理論著重研究從動機的產生到採取具體行動的心理過程。這類理論都試圖從弄清人們對付出努力、功效要求和獎酬價值的認識,來達到激勵的目的。主要包括:

弗羅姆的「期望理論」、波特和勞勒的「期望模式」、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等。

期望理論究竟是一種什麼理論?我們在管理中如何應用它?

期望理論是一種通過考察人們的努力行為與其所獲得的最終獎酬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說明激勵過程,並以選擇合適的行為達到最終的獎酬目標的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當人們有需要,又有達到這個需要的可能,其積極性才高。激勵水平取決於期望值和效價的乘積。

即:激發力量=效價×期望值(m=v.e)

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應用期望理論時,我們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勵措施,而應當抓多數被組織成員認為效價最大的激勵措施。

(2)設定某一激勵目標時應盡可能加大其效價的綜合值,如果每月的獎金多少不僅意味著當月的收入狀況,而且與年終分配、工資調級和獲得先進工作者稱號掛鉤,則將大大增大效價的綜合值。

員工與組織行為學

班級 工商72姓名 劉易學號 0752130 國內外的實踐證明,組織行為理論在研究員工的各種需要 行為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係,研究上述諸因素與組織目標的關係,並據此進一步研究改進生產環境,組織結構,管理方法,協調人際的關係,從精神上 物質上引導員工充分發揮他們的勞動創造性和工作積極...

組織行為學》 A

組織行為學 模擬題1 一 解釋下列名詞與公式 1 工作生活質量 指人本管理哲學思想和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實施的管理措施 2 領導 指引和影響個體 群體或組織,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目標的行動過程 3 群體 指為實現某個特定目標,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作用 相互依賴的個體組合 4 情緒和情感 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

組織行為學

名詞解釋 1.組織行為學的涵義 課件第一章 指對組織內的人的行為和態度所進行的系統研究 2.2.克拉克洪 斯托特拜克構架 克拉克洪 斯托特拜克構架是在分析文化差異時經常引用的方法之一,這一構架確定了6項基本的文化維度 與環境的關係 時間取向 人的本質 活動趨向 以責任為中心和空間概念 3.3.權力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