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複習

2021-03-04 09:22:21 字數 4680 閱讀 5427

p25 組織行為學研究中常用的技術方法:(一)調查研究方法:交談法和問卷法 (二)實驗方法:霍桑試驗 (三)數量統計方法 (四)理論模型方法

p43 需要的含義;需要是指客觀的刺激作用於人們的大腦所引起個體缺乏某種東西的狀態。

p44 動機的含義:動機的原意是引起動作。心理學上把一起個人行為、維持該行為並將此行為導向滿足某種需要的慾望、願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動機。

p47 激勵的模式(需要、動機與行為之間的聯絡):

反饋p49 價值觀包括內容和強度兩種屬性。

內容屬性說明某種方式的行為或存在狀態的重要程度,強度屬性表明其重要程度。

p50 價值觀的分類

(一)斯普朗格爾的價值觀分類:(六大類)

(1)理性價值觀,以知識和真理為中心,強調通過理性批判的方式發現真理;

(2)唯美的價值觀,以形式和諧為中心,強調對審美、對美的追求;

(3)政治性價值觀,以權力、地位為中心,強調權力的獲取和影響力;

(4)社會性價值觀,以群體、他人為中心,強調人與人之間友好、博愛;

(5)經濟價值觀,以有效、實惠為中心,強調功利性和實務性,追求經濟利益;

(6)宗教性價值觀,以信仰、教義為中心,強調經驗的一致性及對宇宙和自身的了解。

(2)羅克奇的價值觀調查

第一種型別稱為終極價值觀,指的是一種期望存在的終極狀態,是人一生中希望實現的最根本的目標。

另一種稱為工具價值觀,指的是人喜歡的行為方式或實現終極價值觀的手段。

p56 感覺與知覺的區別於聯絡:感覺和知覺的共同點在於,二者都是直接作用於感官的當前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所產生的主觀映像都是具體的感性形象。感覺和知覺的區別在於,感覺反映事物的個別屬性(如形狀、色澤、氣味、溫度等),知覺則是對事物各種屬性、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綜合的整體的反映過程。

感覺和知覺又有聯絡,感覺是知覺的成分,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在感覺之上產生的,它依賴於人腦中儲存的一系列感覺資訊組合,沒有感覺,就不會有知覺。

p57 社會知覺的分類:

1.對人的知覺:對人的知覺是指通過對他人的外部特徵的知覺,藉以了解其動機、感情、意圖的認識活動。人的外部物質特徵主要包括容貌、穿戴、儀表、風度、舉止、言談等。

2.人際知覺:人際知覺指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知覺。它主要以人的交際行為為知覺物件,對人們交往中的動作、表情、態度、言語、禮節等進行感知。

3.自我知覺:自我知覺是指乙個人通過對自己行為的觀察而對自己心理狀態的自我感知,是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4.角色知覺:角色知覺是指對人們所表現的社會角色行為的知覺。

p61 社會知覺中的若干效應:

(一)第一印象效應(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效應是指人對人的知覺中留下的第乙個印象。它能夠以同樣的性質影響著人們再一次發生的知覺。

如果在對乙個人的知覺過程中,某人給我們留下了比較美好的第乙個印象,這種印象就將影響到以後我們對他(她)的知覺;反之亦然。

(二)暈輪效應:暈輪效應是指在知覺過程中,通過獲得知覺物件某一行為特徵的突出印象,而將其擴大成為整體行為特徵的認知活動。

(三)近因效應:近因效應是指在知覺過程中,最後給人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對以後該物件的印象起著強烈的影響。它和首因效應正好相反。

一般來說,在知覺熟悉的人時,近因效應起較大的作業;在知覺陌生人時,首因效應起較大的作用。

(四)對比效應:對比效應是指在知覺過程中,我們對人的評價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通過對我們最近接觸到的其他人進行比較做出的。

(五)與我相似的效應:人們傾向於喜歡那些與自己相似的人,這是生活中的乙個常見現象。

(六)嚴格、寬大與平均傾向:在績效考評中,有的管理者過度嚴厲,對所有的下級評價都低;有的管理者寬大無邊,對所有的下級都評價偏高;也有管理者對所有的下級評價都在平均水平。這種傾向會導致評價機制的歪曲,導致激勵失敗。

(七)定型效應(定式效應):定型效應是指人們在頭腦中把形成的對某類知覺物件的形象固定下來,並對以後有關該類物件的知覺產生強烈影響的效應。

p65 態度的含義:態度是指個體對外界事物的一種較為持久而又一致的內在心理和行為傾向。

態度的心理結構由三種成分構成:認知、情感和意向。

認知、情感和意向三者之間的關係:態度的三種成分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一般情況下,三者是協調一致的。

p67 認知失調理論:認知失調理論是列昂·費斯廷格提出的。認知失調指個體可能感受到的兩個或多個態度之間或者他的行為和態度之間的任何不和諧。

p71 組織承諾與好績效、低離職率和低缺勤率之間有正相關關係,組織承諾的**結果比工作滿意度要好,因而值得管理者們加以注意。

p79 四種氣質的分類:

多血質的一般特徵是:情緒興奮性高,思維言語動作敏捷,心境變化快但強度不大,穩定性差。活潑好動,富於生氣,靈活性強。

樂觀親切,善交往,浮躁輕率,缺乏耐力和毅力。不隨意反應性強,具有可塑性。外傾性較強。

黏液質的一般特徵是:情緒興奮性和不隨意反應性都較低,沉著冷靜,情緒穩定,深思遠慮,思維言語動作遲緩。交際適度,內心很少外露,堅毅執拗,淡漠,自制力強。

感受性較低而耐受性較高。內傾性明顯。

膽汁質的一般特徵是:情緒興奮性高,反應迅速,心境變化劇烈,抑制能力較差。易於衝動,熱情直率,不夠靈活。

精力旺盛,動作迅猛,性情暴躁,脾氣倔強,容易粗心大意。感受性較低而耐受性較高。外傾性明顯。

抑鬱質的一般特徵是:感受性很強,善於覺察細節,見微知著,細心謹慎,敏感多疑。內心體驗深刻但外部表現不強烈,行動遲緩,不活潑。

易於疲勞,疲勞後也易於恢復,辦事不果斷和缺乏信心。內傾性明顯。

p81 性格的含義:性格是乙個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徵。簡單地說,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p82 榮格的向性說:榮格以精神分析的觀點來劃分的性格型別學說,主要是將人的性格分內向型和外向型兩種。

p83 五維度模型(「大五」人格模型):

1.外向性指個體喜好社交的傾向性。乙個人善於社交、言談得體、大方自信,就是外向性;而在社交中表現羞怯、靦腆,就顯示出內向性。

2.隨和性:隨和性描述乙個人隨和、合作和信任方面的特點。

3.責任心:描述乙個人責任感、可靠性、永續性、成就傾向方面的人格維度。(**人的行為最有價值的乙個)

4.情緒穩定性:情緒穩定性指個體情緒穩定的程度。它描述乙個人是傾向於平和愉快、沉著冷靜、富於安全感,還是傾向於緊張壓抑、焦慮失望、沒有安全感的人格維度。

5.經驗開放性:經驗開放性指個體是否有好奇心、願意吸收新的經驗、富於幻想、興趣廣泛及對差異的敏感性等特徵。

研究結果表明,外向性可以**管理和銷售職位的工作績效;隨和性得分高的人在需要大量群體合作的情境中表現出色;責任心和情緒穩定得分高低可以**工作績效;經驗開放性在**培訓效果方面也十分重要。

p94 能力的內涵:能力是一種內在的心理品質,是指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通常將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p117 組織承諾的三大成分:

情感承諾是個體對組織認同的程度,包括認同組織的價值觀和目標、為自己是組織的一員而感到自豪、願意為組織利益做出犧牲等。

連續承諾是個體為組織連續工作的要求,是乙個累計的維度。這種承諾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之上的,具有濃厚的交易色彩。

規範承諾是社會規範對個體遵從組織程度的影響。個體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斷地被灌輸和強調這樣一種觀念或規範,即忠誠於組織是會得到讚賞和鼓勵的一種恰當行為,以至於在個體內心中產生順從這種規範的傾向。

p119 心理契約的含義:心理契約是指員工和組織的相互關係中,除了正式的僱傭契約規定的內容之外,還存在大量隱含的、非正式的、未公開說明的相互期望。

盧梭認為心理契約主要由兩種成分構成:交易型和關係型。

p127 組織承諾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如何培養員工的情感承諾):

一通過招聘甄選合適的員工:(1)要注意鑑別出那些有頻繁跳槽經歷的人,詳細考察他們離職的原因是什麼(2)要考察應聘者和組織之間價值觀的匹配程度。

二通過內部晉公升來培養情感承諾

三通過培訓和宣傳來培養情感承諾

四通過溝通和支援來培養組織承諾

p135 群體的定義:群體是兩人或兩人以上的集合體,他們遵守共同的行為規範,在情感上互相依賴,在思想上互相影響,而且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

人們在群體中可以獲得如下需要的滿足:

一是安全需要。群體可以為個人提供安全感。作為乙個大型組織的成員,可能會產生不安全感的焦慮,但歸屬於乙個小群體則可以減輕這種恐懼感。

二是情感需要。群體可以滿足個人的友誼和情感需要。被他人所接納是一種重要的社會需要,它可以增強個體的自信心。

三是尊重和認同的需要。群體給個人提供了稱讚和認同的機會,使他們感到自己的重要。

四是完成任務的需要。群體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完成任務。有許多任務作必須協同努力才能完成。

p144 凝聚力是成員被群體吸引並願意留在群體內的程度。顧名思義,凝聚力指的是群體成員彼此之間的「黏合力」。沒有凝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稱為乙個群體。

p145凝聚力的作用:1、滿意度,高凝聚力群體的成員比低凝聚力群體的成員可以得到更大的滿足。2、溝通,高凝聚力群體中的成員比低凝聚力群體中的成員溝通的機會要多得多。

3、生產率,決定凝聚力對生產率影響的主要因素是群體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是否一致。兩者呈正相關的關係。

p147順從是個體為了符合群體或他人的期望和讚許而表現出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為。

產生順從行為產生的原因 :1.為了獲得別人的讚許期許 ;2.為了實現群體的目標 ;3.為了保持原有的良好人際關係 。權力服從是順從的一種典型表現形式。

從眾:個體在群體的引導或壓力下,觀念或行為朝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

產生從眾行為的原因:偏離焦慮;行為參照

在組織中,我們可以認為組織要合理的利用從眾心理來管理和調動員工,將在群體中本來個體的反應通過群體行為來表現。

組織行為學複習

第一節組織行為學概述 組織行為學 組織行為學是運用各種相關學科的知識,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從而提高管理者對本組織及其成員行為的 引導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科學。科學管理前期 1900前 科學管理時期 1900 1945 泰勒 科學管理學 動作研究和時間研...

組織行為學複習

一 名詞解釋 組織行為學 是行為科學在管理領域的應用,是綜合運用各種與人的行為有關的知識,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科學。暈輪效應 它是指人們在觀察某個人時,對他的某些品質和特徵有非常清晰明顯的知覺,由於這些特徵和品質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非常突出,從而掩蓋了對這個人其他特徵和品質的知覺。團隊 ...

組織行為學複習

一。組織行為學的產生與發展 組織行為學是行為科學的重要內容及其新發展。a.1914年,吉爾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 管理心理學 b.二戰前,工業界廣泛應用工業心理學知識。c.1958年,萊維特 美 用管理心理學取代沿用的工業心理學,旨在讓人們注意考慮如何用心理學知識加強管理。d.20世紀60年代初,管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