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考點複習

2021-03-04 04:17:18 字數 5318 閱讀 5980

(題型:單選10分10題、多選10分5題、填空a卷20分b卷10分、名詞解釋15分5題、簡析10分2題、簡答15分3題、論述a卷20分2題b卷30分3題,量比較多些,大家早些準備複習哈o(∩_∩)o~)

名詞解釋

1、組織行為學:即研究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及其規律,提高管理人員**,引導和控制人的行為能力,以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科學。

2、激勵:即激發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誘導人的行為去實現組織目標。

3、動機:即引發並維持人的行為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

4、工作壓力:指由於工作特徵和個體特徵互動作用的影響而使個體產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應。

5、態度:即個體對客觀物件的一種心理傾向。

6、學習:指通過練習而發生行為上的改變或改變的潛能。

7、歸因: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所做所為進行分析、解析和推測其原因的過程

8、心理契約:即個體與組織之間隱含的沒有明文規定的雙方各自的責任以及對對方的期望。

9、組織承諾:通常是指員工對組織及其目標的認同感,以及對組織的歸屬感。組織承諾代表了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度。

10、群體:即具有一定組織結構和共同目標或利益的人群集合體。

12、衝突:指一方感知到另一方對自己的利益產生了消極影響或者將要產生消極影響的過程。

12、競爭:指群體中個人與他人之間為達到有限目標,力求超過別人取得優勢地位的心理狀態。

13、合作:指群體中個人與他人為達到某種目標,齊心協力、相互促進,共同進入目標的心理狀態。

14、領導:即指引和影響個體、群體或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實現某種目標的行為過程。

15、組織文化:指組織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中所形成的為本組織所特有的,且為組織多數成員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範等的總和及其在組織活動中的反映。

考點一:組織行為學其產生與發展; 組織行為學研究的自變數和因變數(重點記4個因變數是什麼)

組織行為學產生及發展

(一)產生:組織行為學產生的背景

早期管理學——經驗管理

科學管理出現

組織行為學產生過程

工業心理學開先河

2023年美國心理學教授梅奧《工業文明中人的問題》提出人群關係理論標誌著組織行為學的誕生。(1927-1932霍桑實驗)

人群關係理論奠基礎

2023年美國科學院將其定名為行為科學

2023年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里維特出版《管理心理學》專著

(二)組織行為學的發展

人力資源學派出現

(代表人物:阿吉里斯、麥克雷格、馬斯洛)

權變觀點進入管理領域

組織文化研究的興起

組織行為與組織過程的研究

組織行為學研究的自變數和因變數

自變數:個體變數、群體變數、組織系統水平變數

因變數:生產率、缺勤率、流動率、工作滿意度

考點二:簡述人的本質和西方管理學界關於人性的四種假設(四種假設只要記名稱、代表人物、主要意思、相應的管理方式)

簡述人的本質和西方管理學界對於人性的4種假設

(一) 人的本質

即自然實體和社會實體的有機統一。首先,人是自然實體;其次,人是社會實體;第三,人的本質還表現為具體歷史性。

(二) 人性假設

「經濟人」假設

美國心理學家格拉斯.麥克雷格提出x理論—y理論,其中x理論就是「經濟人」假設的概括

「經濟人」假設從享樂主義哲學出發,認為人的工作目的是追求最大的金錢報酬和經濟利益。「x理論」認為,人天生是懶惰的、被動的、不負責任的,只要可能,就會逃避勞動

「經濟人」假設的管理方式——胡蘿蔔加大棒

「社會人」假設

由梅奧等人提出

人類工作的主要動機不在於經濟利益,而在於工作的社會關係,只有社會的需要和自我尊重需要才是激發工作的動力

「社會人」假設的管理方式——參與管理

「自我實現人」假設

由馬斯洛、阿吉里斯、麥克雷格等人提出

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指的是人能最充分最完善的發揮自己的全部潛力「y理論「認為人天性是勤奮的、主動的、負責任的,只要有可能工作就像遊戲一樣輕鬆愉快

「自我實現人」假設的管理方式——民主管理

「複雜人」假設

由史克思等人提出

認為人是複雜的,人的複雜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個體具有差異性;二是同乙個體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情境狀態下亦是不同的。

「複雜人」假設的管理方式——應變理論或超y理論

(了解)簡述個人特點與工作行為的關係

年齡與工作行為

年齡與流動率的關係;年齡與缺勤率;年齡與工作績效(生產率);年齡與工作滿意度

性別與工作行為

性別與工作績效(工作表現);性別與缺勤率;性別與流動率

婚姻狀況與工作行為

婚姻狀況與工作績效的關係,迄今為止沒有明確相關結論

婚姻狀況與缺勤率、流動率、工作滿意度則有相關

通常而言,已婚員工的缺勤率低,流動率低,工作滿意度高

家庭結構(撫養人數)與工作行為

不同家庭結構,比如有幾個孩子,撫養幾個老人等,對員工的工作不無影響

一般,孩子越多的員工,缺勤率越高,尤其是女員工。同時撫養人數越多,員工的工作滿意度越高

工作年限(任職時間)與工作行為

工作年限對工作效率的影響,曾有相當大的意見分歧

工作年限與缺勤率的關係卻很明顯

工作年限與流動率也呈負相關

工作年限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

考點三:簡述個人特點與工作行為的關係(一般了解);激勵及其研究的意義、基本過程(研究的意義記公式:工作績效=f(能力*意願*環境),基本過程一般了解)

簡述個人特點與工作行為的關係

年齡與工作行為

年齡與流動率的關係;年齡與缺勤率;年齡與工作績效(生產率);年齡與工作滿意度

性別與工作行為

性別與工作績效(工作表現);性別與缺勤率;性別與流動率

婚姻狀況與工作行為

婚姻狀況與工作績效的關係,迄今為止沒有明確相關結論

婚姻狀況與缺勤率、流動率、工作滿意度則有相關

通常而言,已婚員工的缺勤率低,流動率低,工作滿意度高

家庭結構(撫養人數)與工作行為

不同家庭結構,比如有幾個孩子,撫養幾個老人等,對員工的工作不無影響

一般,孩子越多的員工,缺勤率越高,尤其是女員工。同時撫養人數越多,員工的工作滿意度越高

工作年限(任職時間)與工作行為

工作年限對工作效率的影響,曾有相當大的意見分歧

工作年限與缺勤率的關係卻很明顯

工作年限與流動率也呈負相關

工作年限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

激勵及其研究的意義

激勵:即激發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誘導人的行為去實現組織目標。

意義:組織績效必須以其成員的個人績效為基礎的,個人績效取決於許多因素,用公式表示:工作績效=f(能力*意願*環境)

激勵的基本過程

考點四:需要及其產生(一般了解);滿足需要的原則、途徑和方法(一般了解);動機及**,動機與行為的關係

(了解)需要及產生

需要:即人的一種主觀狀態,是人的自然和社會的客觀需求在頭腦中的反映。

需要的產生:一類是內部刺激;二類是外部刺激

滿足需要的原則、途徑(重點)、方法

原則: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途徑:第一,職務以外需要的滿足(也叫間接滿足)

第二,職務之內的需要的滿足(也叫直接滿足)

方法:首先,從調查研究入手

其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要進行綜合分析

動機及**

動機:即引發並維持人的行為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

**:動機源於需要,指向目標。(但並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為動機,只有需要指向目標且能實現時,需要才能轉化為動機。)

一是內在條件(需要、慾望)

二是外在條件(誘因、刺激)

動機與行為的關係

動機相同,行為不同;

相同行為來自於不同的動機;

合理動機會導致不合理甚至錯誤的行為;

錯誤動機會被積極行為所掩蓋

考點五:情緒的性質、類別及與工作效率的關係(性質和類別一般了解,工作效率的關係要知道);工作壓力及**,壓力的影響,個體差異及管理的策略(一般了解)

情緒的性質、類別及與工作效率的關係

(一)情緒的性質

含義:指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

需要是情緒產生的基礎

認知是情緒產生的中介

情緒的動機作用

(二)情緒的類別

按情緒的性質分:快樂、憤怒、恐懼、悲哀

按情緒的狀態分:心境、激情、應激、熱情

(三)情緒與工作效率的關係(重點)

赫布曲線

結論:無論人們從事手工操作或智力操作,

必須有個適當情緒啟用水平為背景,

才可能順利完成工作。

焦慮與工作效率的關係——倒「u」曲線

葉克斯—多德森法則

(了解)工作壓力及**、壓力的影響、個體差異及管理策略

(一)工作壓力:指由於工作特徵和個體特徵互動作用的影響而使個體產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應。

(二)工作壓力**:工作條件、角色壓力、人際關係、職業發展、組織系統、家庭工作互動影響

(三)壓力的影響

積極影響:動力

消極影響:易出現疲勞過度

對個體產生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

心理健康問題

生理健康問題

行為問題

(四)壓力的個體差異

個體的認知與歸因

人格特徵:a型人格易產生(緊張、急躁、衝動)的壓力;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應對壓力;剛強人格的人能有效抵抗壓力;自我吹毛求疵的人易產生壓力

經驗和能力

社會支援系統(即人際關係網路)

(五)壓力管理策略

個人應對壓力的方法

第一是預防策略:調整生活避開壓力源;調整要求水平;改變引起壓力的行為方式;擴充套件應對資源

第二是抗爭策略:監視壓力源和症狀;集中資源;攻擊壓力源;容忍壓力源;降低喚起水平

應對壓力的一些專門技術

合理情緒**(abc);放鬆訓練;系統脫敏法

壓力管理的組織途徑

工作條件的改變或人員的重新安排;運用目標管理;改良組織系統;員工的心理諮詢及員工幫助計畫(eap)

考點六:態度及特徵,態度與行為,態度的功能;態度形成及轉變過程理論(一般了解);態度引導的結構模式及引導的心理原則和方法(結構模式要知道,轉變過程一般了解)

態度及特徵、態度與行為、態度的功能

(一)態度及特徵

態度:即個體對客觀物件的一種心理傾向

態度的特徵:形成的社會性;認知的複雜性;結構的協調性;功能的抗變性

(二)態度與行為——非線性關係

態度只是決定行為的一種傾向。也就是說,它只是提供了行為的一種心理上的可能性,並不是決定行為的全部因素。這種心理上提供的可能性要變成現實,即形成具體的行為,還必須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依據一定的社會關係和規範來實施或表現。

所以說,人們表達出來的態度和表現出來的行為,都要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

組織行為學考點

一.名詞解釋並舉例 1.什麼是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事物 包括人 物 事 在滿足主觀需要方面的有用性 重要性 有效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是人們的一種觀點和信念,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決定人們的期望和目標,它是指導人們行為的準則。2.什麼是組織公民行為?組織公民行為是目前非常流行的概念,被定義為 個體的行為...

組織行為學複習

p25 組織行為學研究中常用的技術方法 一 調查研究方法 交談法和問卷法 二 實驗方法 霍桑試驗 三 數量統計方法 四 理論模型方法 p43 需要的含義 需要是指客觀的刺激作用於人們的大腦所引起個體缺乏某種東西的狀態。p44 動機的含義 動機的原意是引起動作。心理學上把一起個人行為 維持該行為並將此...

組織行為學複習

第一節組織行為學概述 組織行為學 組織行為學是運用各種相關學科的知識,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從而提高管理者對本組織及其成員行為的 引導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科學。科學管理前期 1900前 科學管理時期 1900 1945 泰勒 科學管理學 動作研究和時間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