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 A

2022-11-18 19:36:04 字數 5083 閱讀 2358

《組織行為學》模擬題1

一. 解釋下列名詞與公式

1、工作生活質量:指人本管理哲學思想和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實施的管理措施

2、領導:指引和影響個體、群體或組織,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目標的行動過程

3、群體:指為實現某個特定目標, 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作用 、相互依賴的個體組合

4、情緒和情感: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主觀體驗

判斷並改錯

1、凝聚力高的群體生產率高。

(錯)凝聚力高的群體生產率不一定高

2、構成態度的三個心理成分包括認知、情感與行為。

(錯)構成態度的三個心理成分包括認知、情感與行為傾向

3、對非正式群體應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

(錯)目標設定理論是期望理論在管理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4、目標管理法是期望理論在管理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錯)目標設定理論是期望理論在管理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5、「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的是對比效應對社會知覺的影響。

(錯)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的並非是對比效應對社會知覺的影響

6、群體衝突對實現組織目標不利,具有破壞性作用。

(錯)群體衝突對實現組織目標並非全都不利,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7、菲德勒認為,當情景最不利時,有效的領導方式是關係導向型。

(錯)菲德勒認為,當情景最不利時,有效的領導方式是任務導向型。

二. 簡述題

1、為什麼群體決策越來越重要?如何進行有效的群體決策?

群體決策越來越重要,主要因為群體決策:一是可以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避免主觀片面性,提高決策的質量。 二是有利於調動更多人的積極性, 有利於決策的貫徹執行。

為克服群體決策的弊端, 進行有效的群體決策,宜適時採用包括:頭腦激盪法、名義群體法、德爾斐法、方案前提分析等多種方法。

2、簡述組織變革的目標。

組織變革是為了達到組織優化的目標。一是組織結構完善,具體體現在:人與事的科學匹配,做到事得其人,人盡其才。

責、權、利統一。組織運轉靈活。二是組織功能優化,具體表現為確定正確目標的決策能力, 有效達成目標的管理能力和提高組織效益的能力三方面。

三是組織氣氛和諧,組織氣氛和諧表現在:成員有強烈的歸屬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具有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四是組織應變力增強,組織內資訊流通快捷準確,具有及 1 時反饋的機制並能據此快速果斷地調整決策,組織成員對指揮系統的高度信任,保證決策得以快速執行。

3、分析需要、動機與行為之間的關係。

需要和動機密不可分,但並非一體。需要是內心體驗到某種重要事物的不足,動機是一種信念與期待,一種行為的意圖與驅動力,推動人們為滿足一定的需要而採取某種行為,表現出某種行為。 需要是動機的源泉,動機才是驅動人們去行動的直接原因與動力。

需要只有與某種具體目標相結合, 才能轉化為動機, 並在適當的條件下表現為外在的可見行為。

三. 論述題

1、結合《組織行為學》所學知識分析影響個體工作績效的因素。

是員工個體的個性心理傾向、氣質、性格、能力等因素,研究員工個性心理的差異性, 並加以較好的把握,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用人所長,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工作崗位, 充分發揮個體的潛力,提高個體工作績效。 二是員工個體的工作態度,要求我們及時了解員工的態度;工作滿意度,包括:心理挑戰性工作、公平的報酬、工作環境、融洽的同事關係等;組織承諾因素;工作生活質量因素2. 三是個體在工作過程中實施有效激勵的狀況,包括:

需要激勵、強化理論、目標管理、 工作設計、組織行為矯正等等,從而激發鼓勵、調動個體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提高個體工作績效。 3. 四是協調好群體中的人際關係, 注重團隊建設與組織文化建設, 加強員工的培訓與教育, 並針對不同的個體特徵,實施有效的管理手段。

2、理論聯絡實際分析管理者為什麼要研究與學習組織行為學以及學習組織行為學對管理者的意義。

答題要點(要求聯絡實際加以分析) : 管理者是通過他人或同他人一起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 組織行為學是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知識,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的規律性,從而提高各級領導者與管理者對人的行為的**和引導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實現組織預定的目標。

現代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隨著組織競爭和經營環境的變化,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是管理活動的主體。既然管理要以人為本,而人的行為具有複雜性, 就需要管理者研究其心理和行為的規律,從而有效地進行管理,對其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

實踐證明組織行為是影響組織績效的決定性因素。研究與學習組織行為學對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意義。

《組織行為學》模擬題2

四. 解釋下列名詞與公式

1、個性:指乙個人在其生理素質基礎上,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識傾向性的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2、需要 :指人在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感到欠缺某種條件而又力求滿足的心理狀態。

3、人際溝通:指人與人之間的資訊、態度和情感等相互傳遞的過程

4、 m=e*v :激勵力(m)是乙個人所受激勵的程度,期望值(e)指通過特定的活動所達到的組織預期成果的概率,效價(v)是乙個人對組織設立的獎勵或成果的偏好程度。

五. 判斷並改錯

1. 焦慮水平與工作效率呈倒「u」曲線關係。

(錯)焦慮水平與被改變者的態度變化的程度呈倒「u」曲線關係。

2. 凝聚力高的群體生產率高。(錯)凝聚力高的群體生產率不一定高。

3. 構成態度的三個心理成分包括認知、情感與行為。

(錯)構成態度的三個心理成分包括認知、情感與行為傾向

4. 非正式群體的存在是客觀必然的。(對)

5. 目標激勵法是雙因素理論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錯)目標激勵法是是在企業管理實踐中自然生成的。

6. 卡曼認為,當下屬比較成熟時,應採取參與式的領導方式。

(錯)卡曼認為,當下屬比較成熟時,應採取授權式的領導方式。

7. 「情人眼裡出西施」說的是對比效應對社會知覺的影響。

(錯)情人眼裡出西施說的是暈輪效應對社會知覺的影響。

8. 群體衝突具有破壞性作用,應徹底解決。

(錯)群體衝突並不是都具有破壞性作用,應區別解決。

六. 簡述題

9. 簡述激勵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應注意哪幾個主要環節?

激勵的過程就是根據人的心理與行為規律,滿足人的需要的過程。在管理過程中激勵開始於管理者了解與把握員工的未滿足的需要,管理者根據員工的需要創造滿足需要的條件,員工看到需要滿足的可能性,就會產生滿足需要的念頭,即產生工作動機,動機推動員工採取行動,行動的方向是組織既定的工作目標。在激勵過程中,管理者應注意:

需要、誘因、目標、報償、受挫、反饋等主要環節。

10. 簡述衝突的過程。

關於衝突的過程,行為科學家龐蒂將衝突的全過程劃分為五個階段:潛伏期、認知期、感知期、顯現期、餘波期。

11. 在管理實踐中如何有效地運用工作激勵法?

要運用目標管理法,加強管理,具體實踐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目標應明確具體,員工要參與目標的設定、目標實現過程應及時明確予以反饋、適度競爭、員工同意接受目標,要有自主性、獎勵與個人需要相結合。

12. 西方管理人性觀與管理風格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最初,勞動者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所謂對勞動力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勞動監督。後來,逐漸重視對人性的研究。西方管理人性觀與管理風格大致經歷了認下幾個發展階段:

「經濟人」假設,這個時期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為標誌,採用效率標桿對勞動效率進行拉公升。2023年霍桑實驗提出了「社會人」假設,人工作的最大動力是社會、心理需要(參與管理理論)。其後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自我實現的人」假設。

薛恩等人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複雜人」假設(權變管理理論)。這四種觀點代表了西方管理對於人性的四個不同理解階段。

七. 論述題

1. 如果一名員工的工作業績比較差,可能是什麼原因?

一是員工個體的個性心理傾向、氣質、性格、能力等因素,對員工個性心理的差異性,沒有加以較好的把握,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用人所長,沒有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工作崗位,充分發揮個體的潛力,提高個體工作績效。

二是員工個體的工作態度,沒有及時了解員工的態度;工作滿意度,包括:心理挑戰性工作、公平的報酬、工作環境、融洽的同事關係等;組織承諾因素;工作生活質量因素。

三是個體沒有在工作過程中實施有效激勵的狀況,包括:需要激勵、強化理論、目標管理、工作設計、組織行為矯正等等,從而激發鼓勵、調動個體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提高個體工作績效。

四是欠缺協調好群體中的人際關係的能力,不注重團隊建設與組織文化建設和加強員工的培訓與教育,對不同的個體特徵,缺少實施有效的管理手段。

2. 如果你是一位領導者,你會如何提高自己的威信?

一是要提高自身的領導素質,包括:思想素質、知識素養、實際工作能力。二是要樹立正確的權威觀。

三是在領導過程中,要強調組織共同願景與價值觀,善於激發下屬的共享意識,具有奉獻精神,同時辦事要自信、果敢,富有創新精神。

《組織行為學》模擬題 3

八. 名詞解釋

1.組織行為學 :組織行為學是綜合運用與人有關的各種知識,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與行為規律,從而提高各級管理人員**、引導人的行為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實現既定的組織目標的一門科學。

2、從眾:指當乙個人在群體中與多數人的意見有分歧時,因感到群體的壓力,從而改變自己的的態度和行為,與群體標準保持一致的現象。

3、需要 :是指人在生存與發展過程中,感到欠缺某種條件而又力求滿足的心理狀態。

4、個性:指乙個人在其生理素質基礎上,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識傾向性的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九. 填空題

1、個體心理特徵差異主要表現在氣質、性格和能力。

2、構**際關係的三個心理成分包括認知、情趣與行為。

3、內容型激勵理論包括需要層次理論、erg理論、成就學要理論與雙因素理論。

4、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應就是感覺。而知覺則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借助於已有的知識經驗,經過大腦的加工(選擇、組織和解釋),對客觀物件整體屬性的反映。

5、溝通的過程主要包括資訊、資訊源、編碼、通道、解碼、接受者、干擾(噪音)和八個要素。

6、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內容可分為個體行為、全體行為和組織行為三個層次。

一十. 簡述題

13. 影響態度改變的因素有哪些?簡述態度改變的過程。

影響態度改變的因素:一是影響產生改**度願望的因素,包括態度主體需求狀況的變化、新知識的獲得、個體所屬群體態度的轉變。二是影響態度改變難易的因素,包括態度自身的特徵、個體的個性特徵、個體與群體的關係。

態度改變的過程:服從階段、認同階段、內化階段。

14、在管理實踐中如何有效地運用期望激勵理論?

組織行為學

名詞解釋 1.組織行為學的涵義 課件第一章 指對組織內的人的行為和態度所進行的系統研究 2.2.克拉克洪 斯托特拜克構架 克拉克洪 斯托特拜克構架是在分析文化差異時經常引用的方法之一,這一構架確定了6項基本的文化維度 與環境的關係 時間取向 人的本質 活動趨向 以責任為中心和空間概念 3.3.權力距...

組織行為學

第一次1 創造性行為是指作為主體的人綜合各方面資訊後形成一定 目標 和控制或調節客體過程中產生出前所未有的並具有社會價值的 新成果 的一種行為。2 職業生涯 是指乙個人一生所連續地擔負的工作職業 工作職務 職位及崗位的發展道路。3 有效的事業生涯的設計與開發應該遵循 個人 與 組織 相結合的原則。4...

組織行為學

三 個性差異的作用 1 關注個性差異,能夠使人才特點與崗位要求相匹配,使得組織和個人都得到好處。2.關注個性差異,能更好地在工作實踐中實現人職匹配調整。3.關注個性差異,能更好地實現人員搭配地個性互補。4.關注個性差異,能使管理制度規範與員工個性激發實現辯證統一。5.關注個性差異,能使員工的個性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