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從會先進事蹟材料

2021-03-04 09:30:31 字數 2950 閱讀 6470

村黨支部有沒有戰鬥力,村幹部在群眾心裡有沒有威信,關鍵在於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團結,增強支部凝聚力;能否在工作中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辦事公開。為了搞好團結,鄧從會同志始終堅持以大局為重,做到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日常工作中維護班子團結,遇到問題都會徵求支委會成員以及群眾代表的意見和看法,不搞「一言堂」。

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避免了過去那種「有事沒人幹,有人沒事幹,大事小事支部說了算」的現象。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原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另外,他還高度重視黨員的發展工作,不段為黨組織增添新鮮血液。

其中通過多年的培養,使吳開軍、鄧從福從黨員同志分別成長為梧桐村、灣裡村黨支部書記,為梧桐、灣裡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 心繫群眾,做群眾的貼心人。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走群眾路線,理論聯絡實際是我們黨取得光輝業績的法寶。人民群眾是時代和歷史的締造者,是我們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完成各項事業的最主要的動力和源泉。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只有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我們的事業才無往不勝。

作為一名老黨員、農村基層幹部,鄧從會同志真正做到了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他深知今天的農村雖然生產經營變了,農民的自主權擴大了,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丟;農民實惠多了;民主意識和維權意識增強了,但團結、教育、引領的職能不能丟;農村幹部的工作環境和條件變了,但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不能丟。所以,30年以來,他經常深入群眾,積極開展村情民意調查,聽名聲、查民情、解民難。

在他眼裡群眾利於無小事,對於村民反映的問題,無論大小,只要是政策允許的他都會敬心敬責去解決,讓群眾有話可說、有冤可申、有難可幫、從不怠慢。他為人低調,不帶官腔,放下鋤頭是村幹部,扛起鋤頭是農民。他從不因為有了現代工具而拉開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有了現代通訊工具而疏遠了與群眾之間的感情;從不只要群眾聽話,不要群眾說話,把自己置於人民的對立面。

他喜歡跟老百姓拉家常,直接傾聽群眾呼聲,快捷地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任村幹部以來,他走遍了方圓6公里的所有的自然村,對於他任職的梧桐村家家戶戶有什麼實際情況他都弄得一清二楚。並且把自己走訪來的資訊整理歸類,分析願因,寫出專題調研文章,報鄉有關主管部門,尋求解決的辦法。

通過他的積極反映,直接關係群眾交通難、飲水難等民生問題得到了解決。由於鄧從會同志對待群眾坦誠相待、寬巨集大量、春雨般「潤物細物聲」所有贏得了老百姓的信賴。也因為他對待自己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時時刻刻以乙個共產黨員的行為準則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實事求是,不搞特殊化、不弄虛作假,真正樹立起了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也因為他心繫群眾,做群眾的貼心人。所以他對上級分配的任務如計生工作、低保工作、心、新農保等工作完成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真正把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落到了實處,讓老百姓受益。讓梧桐村呈現出經濟發展、鄰里和睦、民風淳樸、社會和諧的美好局面。

二、 關注民生、促進發展、共享和諧

鄧從會所任職的梧桐村,地處天橋、塘頭、邵家橋、大壩場的交匯處。前些年由於土地貧瘠,人口眾多、交通不變、基礎設施落後,導致發展滯後,嚴重制約了人民的生產生活,所以幾代人都靠天吃飯,人民生活困難。自2023年鄧從會當上村幹部後,就一直為梧桐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尋求出路。

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作為農村基層幹部,鄧從會深知在職一天就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為了全村的發展,把全村的工作推向乙個新台階,使人民共享和諧、美好、幸福、安康的生活,他同梧桐村幾屆村委領導人一起,共同探索,共同出謀劃策,從村情出發,尋求出一條適合梧桐發展的道路,使民生得到了大大改善。

為村民做了幾件好事善事。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落後是導致貧困的主要因素。2023年他發現群眾要求解決行路難、交通運輸難的呼聲強烈,於是在村之兩會上討論通過決定修通梧桐片區公路。通過群眾投工投勞在以年之內修成了20公里左右。

解決了群眾行路難,交通運輸難的困難。2023年小村並大村後,梧桐村黨支部,村委又多方籌集資金,對原有公路,進行翻修,截至2023年已基本建成(黃河至梧桐老街、黃河至灣裡、雞爬杆至塘坳口、塘坳口至塘頭、塘坳口至甘溪)共計20公里左右的像樣的公路。交通條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今天的梧桐已經呈現出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局面。

所有的一切都跟老支書鄧從會的**遠矚,嘔心瀝血是分不開的。

個別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的目標,鄧從會在每次的村民會議上總是鼓勵大家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幫後富、困難戶、總是給予格外的幫助,他努力改善村民的生存條件。在2023年對灣裡、梧桐、張家寨進行農電改造,結束了村民「黑暗中摸索」的日子。2023年,為了解決人畜用水難的問題,在張家寨、甘溪、老木林各修建水池乙個、下堰塘兩個,生產道兩條。

近兩年,危房改造十座,沼氣池26口,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3、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烤煙生產,梧桐村以前沒有人種植烤煙,鄧支書看到烤煙收購**好,就動員20多戶群眾種植烤煙200多畝,並請農技人員對烤煙種植大戶進行技術指導,使烤煙種植戶獲得了大大的收益,同時也解決了村里的剩餘勞動力,擴寬了就業面。

調整就業結構,鼓勵村里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在鄧支書的鼓勵下,今天梧桐外出務工人員逐年攀公升,他們遍布東南沿海城市,到那裡學到了新技術,賺到了錢。富了自己同時也活躍了地方經濟。

關係教育,特別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針對梧桐村因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較多的現象、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是村委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幾年來,在鄧支書的倡導下,梧桐村支部、村委成立了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領導小組,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弄清留守兒童去向。確立村委留守兒童幫扶物件,並和梧桐小學相互配合,建立長效機制,共同開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

使留守兒童在關愛中健康成長。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老驥伏櫪,壯心不已。58歲高年的鄧支書,本可從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黨奮鬥30多年的職位上退下來安享晚年,可他還精神飽滿,意氣風發地在支部書記這個職位上奮鬥著,還在繼續為梧桐村民服務。老百姓非常信賴他,在2023年大村劃小村的換屆選舉中,鄧支書又順利地當上了甘溪村支部書記。

鄧支書常說:「我更老百姓打了半輩子交道,跟農民很又感情,能為老百姓辦點實事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就是這發自內心的樸實的想法,使他的心永遠與老百姓是緊緊地貼到一起,使他毫不保留地把他晚年餘熱獻給他心愛的農村,獻給他深愛的農民,也兌現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誓言。

先進事蹟材料

愛讓生命綻放 對生命,我們或者抱著一種人道主義者的博愛,或者抱著一種佛教徒的慈悲,或者抱著一種 徒的敬畏。這幾種態度的共性就是對生命的尊重。人文精神在醫生身上的體現,乙個是善良,同情生命,乙個是智慧型,對知識充滿熱情,乙個是高貴,有人的尊嚴。醫生與生命的關係最為密切,善良應該成為醫生最主要,最基本的...

先進事蹟材料

同志先進事蹟材料 女,xx歲,現任 單位綜合辦事務員。該同志調入 單位綜合辦已有一年的時間了,在過去的一年中,一直負責辦公室綜合事務。該同志以嚴謹的工作態度,緊緊圍繞公司工作部署和要求,結合部門職能 自身專業 崗位職責等實際情況開展工作,以公司 質量年 活動為契機,推進部門重點工作程序,在部門綜合事...

先進事蹟材料

立足本職用愛心呵護兒童健康 市 區 醫院 科主任 主任醫師事蹟 孩子是人間的天使,是世界的春天。他們給人們帶來了歡笑和希望,然而他們又稚嫩如新芽,柔弱似朝露,尤其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 熟稔流暢的操作技術 面面俱到的醫學知識,更是要有一顆仁愛的守護之心,乙份永持耐心的關切之情來呵護他們茁壯成長,不論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