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研究報告

2021-03-04 04:38:15 字數 4932 閱讀 2842

永嘉縣甌北鎮中心小學課題組執筆:胡志斌

一、課題的背景和意義

1、建構新的教學有效評價體系是加強基礎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學生素質發展的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應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要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應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資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應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況,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

2、在一線的廣大教師通過自學、接受培訓等方式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育思想,深刻反思以往教學的成敗得失,並以積極的姿態來主動適應新課程。他們的課程觀、教師觀、學生觀、課堂教學觀都發生或正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顯著標誌是課堂教學的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在相當大的範圍內還存在著一種現象,即教育評價滯後於教育實踐。

對課程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評價還沒有施行新的評價尺度。甚至還存在這樣的情況:依然重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依然過於關注對結果的評價,而且評價的物件、方法單一。

對教師的評價通常與獎勵、評職稱掛鉤,對學生的評價通常與公升學掛鉤,評價沒有真正促進師生的發展,甚至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

3.是我區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舉。我區教育科研基礎較好,近兩年來,通過各種形式、投入大量資金對教師進行新課程培訓,教師的理念得到了更新。可喜的是,在教育教學中,他們能主動將新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去,使課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課程評價觀的轉變作為重要樞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建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近年來,各地教育教學部門紛紛出台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模式或體系,但在實施過程中卻發現收效甚微,沒有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終極目標——育人功能。如何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一是學校推進課程改革的需要。我縣開展新課程標準下的現代課堂教學已四年。但是,在實施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較為突出的問題:

學校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跟不上課堂教學教研活動的步伐,學校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意識和課堂教學評價的操作之間存在差距。在教學評價工作中,學校有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意識,但這種意識還未能完全融入教師個人的教學評價行為。學校往往是對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要求比較了解,但缺乏新的有效的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與操作的策略。

二是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的需要。評價課堂教學時,往往是「以知識為本」的,重心是評價教師「教」的設計、「教」的過程和「教」的效果,是對教師知識傳授水平的考核與評估,是對教師課堂存在的一種價值判斷,因相對缺少對教師個體發展的關注,而使課堂教學的評價一直缺乏激勵功能。面對不同的教師個體、面對不同的課堂教學和學習需求,剛性化、程式化的教學考核已經無法滿足教學評價的需求。

教師群體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彈性化的教學評價形式、評價實施策略的誕生,以求促進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技能的更新與發展。

三是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的需要。長期以來,原有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諸多問題:評價目的片面、評價範圍狹窄,過於注重結果性考核,經常使評價外在於教學過程成為在教學之後進行的一種孤立的、終結性的活動;評價手段單

一、評價主體侷限,往往忽視教師與學生的相互評價與自我評價。學生學習的方式、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即對學生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評價的實際實施過程中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明顯的體現。課堂教學評價是通過教師的教學最終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它必須滿足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的需要。

我校是本縣第一批實施新課程實驗教材的學校,深刻地認識到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應有助於促進學生發展,有助於教師反思與提高,有助於實現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在溫州市中小學教育評價系列研究主課題開展的大環境支撐下,我們確立了「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研究」,既針對我們在推行現代課堂教學評價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又根據評價策略的功能作用,將日常工作與科研工作相結合,試圖在研究、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有價值、有實效、操作性強的課堂教學評價實施的相應策略。這不僅是要解決如何有效地推行一種新的、靈動的、人性化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問題,更在於籍此為契機、為載體,較為全面系統地促進教師乃至學校的教育形成新的局面、充滿新的活力,既滿足當前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又能適應學校、教師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課題的界定和理論依據

(一)課題的界定

所謂評價就是在量(或質)的記述的基礎上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課堂教學評價是指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原則,對教學對課堂教學的情況進行了解與考察,評定其價值,以提供資訊改進教學,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本課題研究的是選擇已有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案,開展多種型別與方式的課堂教學評價活動,切實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面對的各種具體的課堂教學評價問題,從而有效實施小學課堂教學評價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因而本課題屬於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評價在實施策略上的開發性和應用性研究。

(二)理論依據

1、新課程標準中蘊含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明確提出「評價應以課程目標為基準」,提倡「評價主體多元化」,「根據不同情況綜合採用不同的方式」,「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同學、社團等多個主體共同積極參與的互動活動」。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我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體現在三個方面:(1)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全面發展。

(2)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得資訊,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3)在對教學活動的評價上,以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原則,力求促進教學雙方在教學活動中展現自身潛質。評價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教師和學生發展,要關注師生的發展過程以及教與學的效果。

這些教育理念,將指導本課研究,是本課題研究的基礎。

2、布盧姆的教學評價理論

布盧姆的學前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階段終結性評價理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使教學過程自始至終形成了乙個「閉合的螺旋式」教學自我反饋矯正系統。有助於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分析、調控和反思,使教學活動是否需要改進,就有了判斷的依據,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不斷優化。在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師生雙方的評價,科學認識和資訊反饋,制定出恰當的教學改進措施,有利於教師與學生的成長及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這些思想對本課題具有指導意義。

三、實驗假設

通過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研究,拓寬課堂教學策略運用渠道,掌握課堂教學評價的理論框架,革新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探索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課堂教學和教學評價方式,初步構建學校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實踐體系,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滿足學校、教師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四、研究目標

課題組以溫州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實施方案為基準,探求多種課堂教學評價的操作形式、實施策略和實踐活動,探索具有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小學課堂教學評價實施的有效途徑,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通過評價指標的導向、評價過程的實施及評價結果的反饋,為教師提供改進教學、為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範本,不斷豐富課堂教學評價實施策略的內涵和形式。從而激勵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學習教學理論,反思和改進教學實踐,提高教育質量,同時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具體表現為:

1、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過程中可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

2、形成學校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樣板,為兄弟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性較高的新鮮經驗。

3、形成教師對有效教學實踐的一般性策略和個性化策略,構建教師有效教學的課堂教學策略模組和學生有效學習的課堂教學平台。

五、研究內容

「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研究」,重在研究現代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理論、方案、模式與當前課堂教學評價現實實踐操作的差距基礎上,研究各學科現代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

1、當前實施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問題的本質研究,探索可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

2、學校在小學課堂教學評價中實施策略的研究,構建學校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的各種操作方式。

3、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策略的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或促進學生後續學習。

4、學校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評價的策略研究,為我市建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提供參考和補充材料。

六、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聯動研究:由學校校長負責,教導處總體推進,教研組長分層負責,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學校各教研組聯合開展課題研究,形成組際聯動。

2、應用研究:本研究定位在應用性策略研究,選擇和運用已有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有針對性地探索、研究和整理出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

3、輻射開展:先在學校各學科中開展研究,在積累了一定的研究經驗和策略後再逐步推廣到各個學科。形成一定規律性策略後再輻射到其他學校。

本課題屬於教育行動研究,綜合性和實踐性強,因此將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並與實驗研究、經驗總結、比較法和檔案袋記錄法等多種方法有機結合。

七、研究原則

1、全面評價與差異評價相結合。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提高,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評價的設定上要有層次性,在評價方式上要實行全面綜合評價基礎上的差異評價,差異評價利於發現和促進教師和學生的進步。

2、基礎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規範性評價指標是為了規範教學行為和師生課堂表現,發展性評價是為了促進教師和學生自主發展。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提高,在規範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達到規範。

3、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通過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幫助教師全面認識自己和學生的變化情況,促進其協調發展。

4、主體性評價與開放性評價相結合。盡可能創造教師和家長相互了解、教師和教師相互促進、教師和學生相互評價、教師和領導相互尊重的互動式評價條件。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自評、互評、他評,提倡教師、學生、家長、同事和專家等多方面參加的評價方式,進行開放性、動態性、持續性、綜合性的策略研究,有利於體現評價的判斷價值,實現評價的激勵效能。

八、實施步驟:

本課題從2023年12月開始至2023年6月結題,分四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2023年12月— 2023年2月

認真學習教學理論、有關課堂教學評價的文獻資料,選題並討論課題的設計、規劃與分工,撰寫《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研究》的方案。

課堂教學中實施「 六模組 建構式課堂」的研究報告

本次研究過程共聽了18節課,其中語文6節 數學6節 科學2節 1節 體育2節 美術1節。由於教師能以新課程理念作指導,研究過程中的幾堂課其課堂氣氛活躍,基本體現了 以學生為課堂學習主體 的理念。1 課堂教學基本體現了 人文關懷 和遷移運用環節。新課程理念倡導的 以人為本 人文關懷 其內涵不僅是對學生...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

作者 應平 體育教學 2013年第02期 怎樣對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進行評價?我們把體育課按課型,制定課型評價量表。通過量表對體育教師的組織能力 技術能力 綜合素質 教學功底和教會學生的程度進行評價。從課前的起點與課末的止點確定教學效果中學生的進步程度。用進步程度,而不是用達到的技術標準來評價體育教師...

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報告

嶠山中心小學數學教研組 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變化,在教學實踐中以新課程改革為指導,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堅持為每乙個學生發展的理念,把握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的主題策略,努力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積極探索適合全體學生特點的課堂模式,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完善教學的每乙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