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實施「 六模組 建構式課堂」的研究報告

2022-05-03 11:54:03 字數 4555 閱讀 3180

本次研究過程共聽了18節課,其中語文6節、數學6節、科學2節、**1節、體育2節、美術1節。由於教師能以新課程理念作指導,研究過程中的幾堂課其課堂氣氛活躍,基本體現了「以學生為課堂學習主體」的理念。

1、課堂教學基本體現了「人文關懷」和遷移運用環節。

新課程理念倡導的「以人為本、人文關懷」其內涵不僅是對學生身體、生活的關懷,而是對學生作為人的整個生命的關懷,教師在課堂上必須以「蹲下來」的方式構建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實現新課程標準所說的師生「以人為本」的「對話」。

語文課都有相當量的識字任務,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反覆認讀來達到強化記憶的效果。但在聽課中沒有這種機械單調的教學行為,教師都能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關注學生的天性來設計教學,以「誰來噹噹小老師」、「編個字謎大家猜」、「我給生字找朋友」等富有童趣的教學方式來教學,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生字。「你再想一想」、「誰能說得更好」、「有不同的想法嗎?

」等鼓勵性話語取代了以往冰冷的指責與批評,學生的自尊性得到保護。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擺小棒、買東西等遊戲來化抽象為實觀,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體育課更是以多種遊戲活動來編串各個教學環節,課堂教學充滿了學生的歡聲笑語。 教師課堂語言體現了對學生人格的保護和尊重,實現了教師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和學習的夥伴新課程理念。

「嗨!嗨!你真棒!

嗨!嗨!你最棒!

」的讚嘆聲讓學生飽嘗成功的喜悅。

研究過程中發現我們幾位教師都能放下教師固有的道貌岸然的架子,平易近人。教師在學習、生活幾方面關心愛護學生,為他們的學習創設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圍、提供理解和寬容,維護其自尊心。對學生的學習主動給予指導,尤其能照顧到弱勢群體的孩子。

教師始終用讚許的口吻鼓勵學生,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師生見解不同,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直接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讓學生進行比較,辨別優劣、高下,學生答案優於教師的,教師及時表揚,鼓勵學生超過自己,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學習夥伴。有的老師班中有後進生,課堂上會弄得大家同學們哄笑一團,可老師從沒一句批評的話語,還多次有意地表揚他課堂能積極發言,肯動腦筋。

研究過程中的幾堂課雖談不上較高層次的人文關懷,但教師們已具有一定「人文關懷」的意識和下意識。

2、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所轉變。

自學質疑、交流展示、互動**是「六模組」倡導的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由於傳統習慣影子的影響,我們很難徹底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很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然而,從研究過程中發現,幾位教師已開始嘗試讓學生練習自學質疑、交流展示、互動**等的學習方式。比如一堂數學課上35-3學生很快能得到答案等於2,但35-8呢?

這是一道借位減法,如何讓學生學習這一種演算法呢?某位老師就借助生活遊戲入手,讓學生自主**。課堂上有這樣乙個片斷:

教師拿出35元人民幣(拾元3張,5元1張)讓學生去買一支田七牙膏(**為3元),問學生應怎樣付錢最簡單?然後,教師又設計了這樣乙個活動情景,說不買田七牙膏了,要買8元的鋼筆一支,這該怎樣付錢呢?教師讓學生四人合在一起討論一下。

教室裡一下子熱鬧起來,而後在交流展示中學生提出了多種付錢方法,這時教師在黑板上板書35-8= ? 這樣一道算式,說:你們能計算這道題嗎?

怎麼算?在這裡「『六模組』建構式課堂」中的基本要求都有機的體現了出來。

三、教師對學生學業評價的改革。

新課程理念提出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成長,其倡導注重過程評價,注重多元評價,注重學生的主體評價。「『六模組』建構式課堂」中的精講點撥模組、矯正反饋模組、遷移運用模組等都體現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看到各班的牆上都已張貼了《學生成長記錄袋》,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上都有學生自己喜歡的畫,袋內有教師的寄語,家長的寄語,同時收集了體現學生成長的一些材料,有學生自己學會的字,有學生寫的最滿意的字,有考得滿意的考試卷等等材料。從以上的現象看,新課程倡導的學生學業評價理念在我們教師中已經樹立,並付注於行動。關注過程評價,關注多元評價,關注學生主體評價的評價思路已經得到共識。

但是在操作上還處於摸索階段,收集的材料比較零亂,對於收集的材料教師還沒有一套進行分析的方案,很難形成對學生發展狀況的客觀分析,還遠遠達不到國家教學評價改革的要求。

四、校本課程得到了基本的開發與普及。

研究小組了解到在上一學期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本學期學校繼續進行校本開發和研究。分析這些校本課程材料,發現這些本材料基本體現了以下幾個理念:充分利用學校教師資源和鄉土資源。

材料中有讓學生認識家鄉莊稼,認識家鄉的基本情況的,體現了鄉土性;其次材料中還有數學開放題,**健美操、體育小遊戲,綜合了學校教師的教學特長。注重了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習得的體驗。每節課的安排都是學生活動的預案,改變了學科教材嚴謹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形式,而是以學生自主活動的形式安排,教學目標各個維度的達成是在學生習得的體驗中獲得。

校本課程呈現多學科多元性。校本課程由多個教師編寫而成,其內容呈現多學科多元性,有語文,有數學,有體育,有美術,有**等等。但是材料在編寫過程中事先沒有一套較完整的編寫方案,整本校本課程沒有乙個顯明的主題,各課之間沒有形成一定系列的關係。

五、「六模組」實踐中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困難。

1、班級學生人數過多,不利於「六模組」式的課堂教學的組織。「六模組」倡導交流展示、互動**,但是由於班級學生人數太多,教師有時候無暇顧及到全體學生,尤其是好動的學生。課堂實施過程中往往出現放得開,難收攏的局面,學生學習能力也有兩極分化加劇的苗頭。

2、學校教學點分散,教研活動難以開展。新課「六模組」實施還只是剛剛起步,教師在許多方面還需要培訓,在教學實踐上還需要一起研討,但是,由於教學點的分散,致使教師外出培訓而班內無人看管,教師集中教研而無場地,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教學實踐的研究和業務能力的提高。

3、學校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配置和教師的教研基本功還不夠。一方面,農村學校在資訊科技方面的基本硬體設施條件還存在很大差距,教師想要開展更加多元的綜合的多**教學,但是,學校的多**教室卻只有一間,甚至其他農村完小和教學點均是零配置。另一方面,新課程在資訊科技的操作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的教師在操作上還不夠熟練,總嫌麻煩,感到不實用。

新課程在許多方面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研究,這對教師在教科研方面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提高教科研的基本能力,學會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六、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設想建議。

對於「六模組」實踐中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我們研究過程開始有的預料到了,有的沒有預料到。但對我們下一步的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仍然是有重要的參考意義的。

1、讓課堂「活」起來和課堂常規要求的問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課堂上學生活動起來了,而課堂秩序就亂掉了。「六模組」倡導課堂教學互動化,但還任然要課堂秩序。

我們認為小學低年級正是學生各種學習習慣打基礎的時候,必要的課堂常規還是要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其次小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前提首先是學會「傾聽」,不會「傾聽」怎能「合作」。課堂上教師必須訓練學生專心聽老師的講解,專心聽同學的講解,要讓學生學會包容別人意見,養成不打斷別人發言的習慣。

2、自主、**自學質疑和交流、互動怎樣與教師精講點撥、矯正反饋有機地結合的問題。「六模組」是個綜合的有機整體,它反對過度、過濫的教師講解,倡導學生自學質疑、交流展示、互動**的學習方式。這時候教師的講解該處於一種什麼地位?

該怎麼把握好最佳的結合點?我們認為「六模組」反對過度、過濫的教師講解,是針對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言的。適時和適量的教師講解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

當學生經過思考與討論還無法解決問題時學生相當渴望教師講解。另外,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學習的能力還尚在起步階段,還十分需要有教師必要的講解和引導。這就是說我們本來的優秀、有效的傳統教學方法不能全盤拋棄。

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要把握好這兩者最佳的結合點是十分困難的,幾堂課中或某些環節中或教師講解太多,或者教師引導不明,帶學生兜圈子太遠,**不到點子上,影響到教學的中心目標的實現。

3、交流展示模組中小組合作指導的問題。在新課程實驗中許多教師喜歡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展示活動,因為這是「六模組」理論倡導的新理念,但如何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展示大有文章好做。一是什麼時候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展示,是否先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做一做」,然後再參與小組討論,沒有經過個體自學質疑而匆忙展開的討論是否是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新。

其次是小組怎麼分,幾個同學圍在一起,小組內無明確的責任分工,是否會造成速度快的學生總是搶在問題前面回答,或者教師的講解轉換成學習水平高的學生對學習水平低的學生講解,掩蓋後進生的學習不投入或不深入,給人以「表面的積極性」造成新的兩極分化。研究過程中的幾堂課顯然在小組合作時交流展示與互動**的指導上還是不夠的。

針對上述研究過程所了解的到情況,對今後課改實踐提出如下建議:

1、繼續深入地開展「六模組」理論的學習。實驗教師要經常以「六模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及教學成果,努力提高其理論水平及教學實踐能力。

2、要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學科教研組要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有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教學實踐中的得失,尋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辦法,比如:如何解決教材識字量大的問題;如何制定學生成長記錄袋材料收集及整理分析方案等。

經常交流實踐的經驗,尤其要做好「六模組」實踐的課題研究工作,把「六模組」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作為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3、在貫徹「六模組」理念的同時要加強學生學習慣培養,加強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切實保證教學質量。

推行「『六模組』建構式課堂」,這是務實推進新課改理念下衍生的「三案六環節」與「六模組」教學要求,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和保障。重點把「六模組」放到常態課中去研究,研究如何上好「六模組」式的常態課,竭力提高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以上是本次新課程「『六模組』建構式課堂」研究過程的報告。如有不當,誠懇地希望大家提出建議與批評。

建構式六模組教學的總結

2.交流展示模組 本模組要交流展示學案中學習問題的思維過程和解題方法,教師要善於組織互動交流,促使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通過交流展示共享學習成果。學生按照學生自願組合 互幫互助 充分發揮個人特長的原則,組成學習小組,每位學生都要積極參與活動。不斷輪換小組代表,注意學生自發交流展示與教師臨時指定交流展示...

實施課堂教學

新課改下如何更好的實施歷史課堂教學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使得中學歷史教學面臨著新的問題。傳統的教學行為和方法,如 滿堂灌 一言堂 等,已不適用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如果我們還固守著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必將扼制學生聰明才智的充分發揮,阻礙中學生能力的發展與提高。面對不可抗...

參與式課堂教學反思

參與式課堂教學個案調查分析 參與式教學是近幾年倡導的一種旨在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新型的教學方式,參與式教學的實運用情況逐步成為評價課堂行為的乙個重要指標。然而,參與式教學作為現代教學乙個新型的基本理念,經過多年的推廣使用,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特別是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