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課堂教學反思

2021-07-09 03:53:00 字數 4728 閱讀 6711

參與式課堂教學個案調查分析

參與式教學是近幾年倡導的一種旨在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新型的教學方式,參與式教學的實運用情況逐步成為評價課堂行為的乙個重要指標。然而,參與式教學作為現代教學乙個新型的基本理念,經過多年的推廣使用, 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特別是作為民族文化傳統比較濃的民族地區,困難更大。因此,進一步了解參與式在教學中運用的實際情況,為克服推廣與使用中的困難, 找出新的途徑和方法有很重要的意義。

本文以甘肅省臨夏州東鄉自治縣汪集小學為個案,試圖尋找出具有代表性和共同性的問題,加以剖析,追溯產生的主要原因,最終旨在將參與式教學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通過案例為中介,轉化為一線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

本調查的主要內容指向教師在參與式課堂教學行為中的「教學組織行為」部分。我們把它具體細化。 為六個觀察要素:

教學的計畫性、課堂氛圍、學生主體性的激發、參與式教學組織形式的採用以及課堂序)的維持。

我們在該學校選取二年級、三年級、五年級三個班級的兩名語文教師和一名數學教師在三節課中的課堂教學組織行為,並進行了隨機個案調查,試圖以教師隨堂教學的實際過程為考察物件,利用現場觀察法、教師訪談法、錄影分析法等方法, 從上述六個要素上加以考察、分析。

細節分析

一、教學的計畫性

本次調查的三個班級,有兩個班級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如,五年級數學課教師出示兩道例題後,讓同學們以「**車」的方式說:「我要參與學習」,並以此分組,分組時間用去六分鐘,然後討論題目中的實際問題,再進行分組匯報,又用去時間八分鐘,最終導致沒有完成教學任務。

可以發現,教師在課前並沒有很好地設計時間,因此,使教學任務沒能按時完成。課後教師對此的看法是「課前設計教案時,通常也設計時問,但不是很嚴格『參與式教學就是這樣,沒法完成教學任務」。對教學來說,備課既是乙個古老的話題,又是乙個常新的話題。

備課是體現教學預設性、保證教學生成性的重要性和手段,參與式教學不是不要設計教學時間安排,而是強調教師不能死搬硬套教案,要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型,靈活處理教學中發生的問題,不斷生成新的問題和新的課程資源, 形成合理的課堂結構。

二、課堂教學氛圍

在參與式教學理念中,課堂教學氣氛的「應然」應該是師生積極地相互配合,雙向互動,保持課堂中活潑、自由、思維活躍的狀態。創設這種氣氛的「原動力」在於教師對學生應該具有積極的期望、平等的態度;在教學「技術」上應該使用生動投入的語言和行動、靈活運用多種直觀教學教具;同時,教師在課堂內外應及時、積極地對學生的學習性評價給予合乎時宜的反饋性評價(即鼓勵行為)。

我們可以分析乙個二年級語文課的教學片段。

教師: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學生甲:七個

教師:是七個嗎?看來你沒有好

好讀課文,還有誰知道?

學生乙:六個

教師:對,大家鼓掌!

上面的片段可以啟示我們思考:

1.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沒有建立。教師用很單調的語言提問,用生硬的話語批評學生「沒有好好讀課文」,學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教師不信任學生,學生的情感受到傷害,因此,要想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和諧的教學氛圍就很難了。

2.課堂中的教師試圖用集體鼓掌的形式對學生乙的回答進行鼓勵,但是這種形勢下,鼓掌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情不由衷,甚至是無奈的應付。這種流於形式的鼓勵根本不能鼓

勵學生,更加不能以此來建立積極的課堂教學氣氛。

3.學生的思維也沒有得到啟發。師生之間的對話應該是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更是思與思的碰撞。而當學生甲回答不對時,教師就急於表態,把學生看作「待填的鴨」,

一切以教為中心,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尊重,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手段少、舊的問題。我們發現,教師言語指導、板書、卡片、問答仍是主要手段,而缺乏更多的適合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手段和方式。

5.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雖然用了參與式,但是由於教師缺乏對這種教學形式使用的條件分析、過程有效指導和對結果的適當評價反饋,造成形式重於內容的情況,沒有在課堂教學

中產生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6.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更關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情緒的控制,而很少甚至忽視學生的注意力、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的投入情況,很少去調動這些因素。

三、學生主體性的激發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主要包括: 學生的注意力、興趣和動機。注意力是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的前提,學習興趣與動機則是維持和調節注意力投入程度的關鍵。

三者關係密切,相互配合,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的延續和提高學習過程的效率。學生主體性的激發表現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是主動的、發自內心的, 而不是靠教師外在的純技術手段,從形式和表面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在我們所觀察到的課堂中,教師主要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具,分組討論等方法, 旨花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好奇、自我進取心沒有被真正調動,甚至沒

有得到關注,故難以形成持續穩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動機。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的主動而沒有學生的主動,只有教師的主導而沒有學生的主體,只有教師的獨自而沒有學生的對話,嚴重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束縛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形成只有一種聲音的單調而枯燥的課堂。

四、參與式教學組織形式的運用

看以下兩個課堂場景:

場景1(二年級語文課)

全班有38名學生,分為四組,每組九到十人,小組討論兩次,但大多

數學生沒有參與,只是呆呆的坐著。

場景2(五年級數學課)

8:1o_-8:38集體教學,關於工作量與時間效率的關係。

8:38—8:42分小組

8:42—8:50分小組討論,

8:5o_-8:55回答問題

我們可以看出,儘管教師採用參與式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行式,但對於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本身沒有提出明確的合作要求、合作目標乃至激勵措施, 僅是提出了教學內容方面的要求, 這樣可能會導致學生由於沒有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和合作學習動機而影響學習效果。另外,有的問題並沒有啟發性或者超出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範疇,如:五年級數學中關於工作量與時間效率的關係問題,教師給出的問題很泛,學生很難討論起來,使參與式教學

流於形式。

為什麼一種在其他地方經過檢驗的教學組織形式,在這所學校卻流於形式呢?我們在對教師的訪談中發現,主要是一些教師對參與式教學本質的理解與認識存在偏頗,在技術上

也缺乏必要的準備,進而對純講授式教學形式戀戀不捨。所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採用

主要以教師的教學要求為轉移依據,很少有學生自主的合作學習、個體學習活動。從上述兩個教學實錄片斷和教師訪談片斷都同時能反應上述觀點。

由上述三種現象,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師在選擇教學組織形式時,關注課堂活動形式甚於對實際教學作用的關注。事實上,追求形式上的熱鬧、活躍,還無法保證學生獲

得全面的發展。

五、課堂教學秩序的維持

我們這裡所關注的課堂紀律主要是指課堂教學活動的規則和活動的秩序。

課堂實錄片斷

1.教師是課堂紀律的制定者和主要維持者,學生很少獲得參與制定和維持的「特權」。

(1) 師: 這節課我們學習工程問題。

(2)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精彩的馬戲,現在老師有幾個問題(用大

白紙出示幾個問題)。

(3)師:是七個嗎?看來你沒有好好讀課文,還有誰知道?

點評(1)學習的主要內容由教師來定。(2)語文學習的環節完全由教師

包辦,即先來複習上節課學習的知識。

(3)遇到不能順利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主動提出換個學生—— 提出開展教學活動的補充規則。

從上述三個實錄片斷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 教師是主動者,主動提出和維持課堂教學活動規則,學生是執行者,很少乃至沒有機會參與教學管理規則的制定,更沒有維持和評判規則執**況的「權力」,課堂紀律(課堂

活動規則、秩序)成為教師開展認知性學習目標達成活動的「紅綠燈」,並沒有成為學生自己操縱「學習之舟」的「方向舵」。

2.課堂紀律的維持行為常發生在教師發現學生聽課注意力、興趣和學習動機水平低下的時候。

課堂實錄片斷

(1)師:(剛開始上課時)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乙個故事(三年級《揠苗助長》)

(2)師:他看到莊稼不長,心情怎樣?他想了什麼辦法?(停頓一下)(提醒學生) 心裡想,輕一點。(同上)(這節課沒用參與式教學)

點評(1)剛上課時,用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投入到剛開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用來創設良好的上課秩序。(2)此時由於學生讀句子聲音較大,容易分散注意力,故教師提出要求讀得輕一點甚至不出聲「心裡想」,以維持學生思考的行為。

除上述情況之外,教師通過教學行為的課前設計和教學過程中的體態語言(如眼神、巡迴行為、敲擊桌面)等行為暗示學生遵守課堂教學紀律。

結論與反思

從實際調查和分析來看,「平等參與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的參與式教學先進理念尚未在三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主動、自然地體現。教師能說出一些先進的課堂教學理念,但是沒有在自己日常的課堂教學行為中同步體現出來。教學理念和課堂實踐行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落差。

這三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還處於傳統的教學狀態: 以課本內容為中心、以認知目標學習為中心、以教師教學為中心,即以課本為中心、以認知性知識學習為目標、以教師預設教案的完成為依據。很少聯絡學生周圍鮮活的社會生活,很少關心學生認知、情感與實踐活動能力的全面和諧發展, 很少關心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熟練的課堂教學技能。這主要體現在語言的使用、教具的使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活動的控制和課堂紀律的管理等方面。但是如何使得這些課堂教學技能體現出先進的教學理念、教育價值觀還有乙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

本調查的啟示

1.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只依靠先進觀念的灌輸和傳授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對教師進行把先進教育理念轉變為教學行為的中介技術的研究與培訓。

2.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師培訓方式,要把真正發展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作為培訓的唯一標準。

3.優化基層學校教師的教學環境,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工具、教學手段。

(作者單位:西北師範大學)

校長參考200519/25

參與式教學設計反思報告

在學習參與式教學法教學後,我按該方式設計了平方根的教學過程,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代表被開發數,一組代表平方根,他們找朋友,教學很成功,但我認為參與式教學法有如下優缺點 1.優點 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互相學習 互相幫教的機會,並且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學生容易養成...

參與式教學設計與反思

軸對稱教學反思 參與式教學 是一種較為複雜的教學方式 參與式教學有兩層意義。一是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把學習主動權徹底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讓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學習。它要求教師留出空間 時間供學生思考 交流,創造互相學習的氛圍,讓參與者發現他們的發言如何影響...

合作學習參與式教學法課堂實踐反思

2 關注了 參與式教學法 卻忘了關注學習的主體 學生 和 學習所得 主要是因為在授課中我們太在意自己的 教 而更多時間我們忽視了學生的 學 這要求我們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習的主體還是學生這是沒有改變的,只有我們的學生真正的習得,我們的 教 才是有意義的,所以一節課下來如果沒有乙個反應學生習得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