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認識教學案教學反思說課稿

2021-03-04 04:18:48 字數 5165 閱讀 9077

〈圓的認識〉教學案

教學目標:1、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

2、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知識**於實踐、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圓的特徵 。圓的畫法的掌握 。

教具準備:小圓片、圓規、直尺等

學具準備:各種不同的圓形實物、彩筆、直尺、圓規、圓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匯入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這些圖形都是有什麼圍成的?

2、我們周圍又不是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嗎?請舉例說說,它們的面是什麼圖形?

二、設疑**

**1:學習例1

1、 拿出準備好的圓回想自己畫圓、剪圓的過程,你能說說圓是什麼樣子的嗎?(圓是沒有稜角的,邊是彎的;圓的邊是一條曲線。)圓裡究竟藏有什麼秘密呢?

(板書課題)把形紙片讓學生把圓對折,是上下兩部分完全重合,開啟在對這,反覆幾次,把摺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自學p56面的內容,說一說通過自學你收穫了哪些知識?

3.、畫一畫,5秒的時間你能畫多少條直徑?還能畫多少條?說明了什麼?

4、量一量任意選3條直徑,3條半徑量出它們的長度的長度,你發現了什麼?

5、在大小不等的圓裡,直徑、半徑這樣的關係還存在嗎?量一量在說明理由。

6、用彩筆描出下面每個圓的直徑和半徑,並用字母表示出來。

(那兩個同學願意到前面來描)

**二:學習畫圓

7、a 徒手畫圓。

b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怎麼圓有大有小呀?圓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其實就是半徑)圓的位置和什麼有關係(圓心)?

c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先確定圓的位置,也就是圓心。

二、確定圓的大小,也就是半徑決定長短。三。就是畫圓,要注意線條的流暢。

8你在生過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

9、小節:學了這麼多圓的知識,說說你對圓有哪些認識?

達標測評

1、從( )到( )任意一點線段,叫做半徑,常用字母( )表示。

2、在同乙個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 ),半徑是直徑的( )。

3、在同一圓內,有( )條直徑,有( )條半徑。

4、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決定圓的大小,用圓規畫乙個直徑是4厘公尺的圓,圓規兩腳的距離應取( )厘公尺。

9、我是小法官,對錯我會判。

直徑是半徑的2倍

兩個半圓可以拼成乙個圓

在同乙個圓中,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 )

小結: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是關於概念教學的。通過教學本課,感慨不少。下面我從準備和上課兩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是對這次展示活動的準備。《圓的認識》是屬於幾何概念的教學。在課的設計上我緊扣「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

一共設計了兩套不同的教學模式:1、從日常生活出發感知圓——自主**畫圓——認識各部分名稱——探索圓的特徵——解釋應用;2、情境創設提出自行車輪為什麼要設計成圓形——操作討論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了解圓的特徵——畫圓——首尾照應解決問題。通過幾次試教,發現第一套方案更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曾一度的想超越教材,不依照教材呈現的順序來進行教學,其實,對於教學我自己陷入了乙個誤區——為創造情境而去創造。

這並不符合我們教學的宗旨。我們的教學,可以異彩紛呈,但是應該給學生呈現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刻意的裝飾只能是「東施效颦」,適得其反。

第二,關於課堂教學的體會:基於各方面的準備,我在教學中充分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具體有兩方面完成較好: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並在進行新知的**活動中密切聯絡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欣賞了一**片,使他們了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並在**中,感受到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

在實際應用中呈現了餐盒、蛋糕等與現實生活常見的物品,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後討論套圈活動場地設計方案,怎樣在操場畫乙個半徑是3公尺的圓。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恰當地處理教材,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圓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循序漸進:1、學生掌握了畫圓的方法後,緊接著利用板書中的圓讓他們準確理解數學概念:

圓內、圓外、圓上三個名稱。進而理解圓上有無數個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部分內容教材裡沒有安排,但通過課堂實踐發現補充這一內容對圓的概念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2、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讓學生邊學概念邊**特徵,通過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徑的特徵:

在同乙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環節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3、放手讓學生自己**直徑的特徵,有了**半徑特徵的經驗,直徑的特徵便「水到渠成」了。

最後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1、利用圓規畫圓的環節:教學還不夠細緻,在巡視時感覺學生畫的很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但在鞏固運用時發現有的學生沒有掌握畫圓的方法,特別是沒有在畫的過程中認識、領悟到:半徑的長度也就是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

2、最後的延伸部分:讓學生討論套圈的設計方案,部分學生沒有想到將場地設計成圓形。這也是教學中滲透圓的特徵還不夠充分,如果較好的理解了「圓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相等」這一點,應該能很好的突破。

圓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及其所處的位置與作用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內容,既是一節起始課,也是後繼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圓形物體,在低年級也已經初步認識過程,但都是直觀的表象的認識。

3、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及其內在的聯絡,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絡,並學會用圓規畫標準的圓。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模擬、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教學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讓學生初步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各種方法畫圓(知識目標);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用生活中的現象解釋圓的特徵(能力目標);

3、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情感目標)。

三、說教學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用「情境教學法」,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絡,用「活動**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操作,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具體特徵。用「小組合作法」讓同學們在小組活動中,相互合作,創造性的以不同方法畫圓。

如果按照以上的方法實施教學,那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會主動嘗試,自主探索,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地認識圓、了解圓。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教師展示了乙個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著實實在在的孩子,我的設計本著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的教學思想,對本節課的教學,我精心設計了三個主要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一上課,我會馬上出示多**課件,在漸進的**聲中,公尺老鼠和唐老鴨分別推著小車過來了,唐老鴨的車起路來上下顛簸的厲害,而且走的慢,公尺老鼠的車卻很平穩且比較快;「為什麼公尺老鼠的車走起來又快又穩?」我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這是否跟公尺老鼠的車輪有關係呢?

認真學完這節課你就能找到答案了!」同時揭示課題——圓的認識。

(二)、突出主體、**新知

1、初步感知圓

首先我會讓學生舉舉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學生可能會說出:

硬幣、光碟、路標、鐘面、車輪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接著,我會出示的兩**形,第一組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第二組就是剛認識的圓,通過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形是由線段首尾連線所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折後開啟,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

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親手操作後,發現所有的摺痕都會相交於一點。這些摺痕的交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並有意設定一些認知衝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 認識半徑、直徑

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讓學生通過動手畫一畫,小組議一議,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乙個圓裡,半徑能畫無數條,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這裡因為有半徑的知識做基礎,我會嘗試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直徑的知識,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乙個圓裡直徑也能畫無數條,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 **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分組討論在乙個圓裡,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通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乙個圓裡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係,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係。得出d = 2r與r = d/2的字母公式,並在練習中通過填表強調了圓內半徑與直徑的對應關係,還要求學生在圓內一些線段中,找出半徑和直徑。

(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並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3、掌握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借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後我會試著讓學生用圓規在練習本上畫圓,並要求一邊畫,一邊想畫圓的步驟有哪些。

通過學生的匯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1)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2) 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3)旋轉畫圓。接著我會示範一次畫圓的方法,強調畫好後要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圓的認識》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學生的低年級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於廣大學生來說,雖然已經初步認識過圓,但對於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徵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學生由認識平面上的直線圖形到認識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是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因此,教學中要注意通過動手操作 討論 歸納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 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引導學生動手 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本課時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 從學生熟悉的情況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激發學生興趣,開展教學活動,在匯入新課和教學新課的過程中,都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2 重視學生...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三 充分的發揮多 及輔助教學具的作用 在自學課本後,學生對於圓已經有了認識,通過課件的展示,對於圓各部分的名稱的定義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從而起到了對知識認識的深化作用。多 課件起了很好的把抽象轉化為直觀形象的作用。四 體現了主體與主導作用的統一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其中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