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有效性研究》中期報告

2021-03-04 03:03:02 字數 5018 閱讀 5971

一、課題的提出的背景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提出乙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專業成長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乙個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公升教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程序,我們也高興地看到,很多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意識已發生了改變,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認同,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也在日益發生著變化。同樣,我們也體會到,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教學反思的實踐者。教師的成長舞台在課堂,而教學反思,是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乙個有事業心和使命感的小學教師,理當作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門徑就是從自我反思開始。近年來,教育反思的理論和和實踐更得到發展和深化。提出教師的教育智慧型是隨著不斷的反思而不斷地增長。

有學者說,乙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乙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有學者指出:對教師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學」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乙個標誌。

新課程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變革自己的教學行為,做課程的開發者、學習的促進者、教學的研究者、反思的實踐者。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學」以來,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反思性教學認為教師「能提出並解決與他們教育實踐有關的問題」。這與我國正實施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就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認識。」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是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多個年頭,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程序,我們高興地看到,學校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意識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廣大教師認同,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也在日益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同樣,我們也深深體會到,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教學反思的實踐者。教育改革的發展必將面臨更多的和更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和交鋒,教育改革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我們全體教師不斷地深化實踐,學會反思,需要在學校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去研究,去求解。

2.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誌和顯著特徵,是國際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共同目標,也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乙個重要取向。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乙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教育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在課改中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創新型、研究型教師,已成為目前學校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成長目標。教師的成長舞台在課堂,而教學反思,是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重視教師的教學反思的實質,就是努力喚醒教師的自覺能動性和創造性,促使教師不斷追求教育實踐的合理性,讓教師樂教、會教、善教。面對新課程,教師專業成長要有乙個新的突破,就必須學會教學反思。堅持反思可以總結實踐,昇華經驗;可以發現不足,渴求新知。

可以擺脫匠氣,增長悟性。可以增強理性,不斷提公升理論水平。眾多的研究表明,反思對於提高教師自身的專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3.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當今社會,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已深入到各個層面。具體到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堅持「科研興校」,把教育科研作為學校發展的動力之源。無庸置疑,學校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學校教師的廣泛參與和熱情投入。

而老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基礎便是教學反思。在大力提倡「科研興校」的今天,探索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應該也必須高度關注和積極引導老師有效開展教學反思活動。

4.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時,不可避免地會關注到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來自學生的各種反饋資訊必然就會成為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要材料。通過對這些資訊的分析、思考,教師便會更加主動地圍繞「促進學生發展」這一中心來優化自已的課堂教學,這在促使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必然會給學生的學習等諸多方面帶來直接的受益。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這是乙個層次乙個層次逐步推進的。

2、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教師成長=教學過程+反思。他指出: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會有所滑坡。」

3、「終身學習」思想: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中指出,「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的通行證」。

21世紀的教育要求教師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本課題研究使教師了解有效教學反思的重要性,知道有效教學反思行為的意義,掌握有效教學反思行為的內涵,提高對有效教學反思的重要性認識,並能自覺地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有效反思去優化自己和同伴教學行為。

2、通過反思促進教學,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通過研究,探索教師反思品質及培養方式,探索改善教師反思行為的方法和途徑,促使教師反思品質和行為的形成,從實踐中豐富教學反思理論。

3、探索教學反思的有效內容和方法。通過研究,一要探索有效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教學反思的切入點,以及對這些切入點能進行哪些方面的思考;二要探索進行教學反思的具體方法,即教師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方法來具體開展教學反思活動。

4、通過研究,探索教師教學反思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因素,發展學生個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深化對學校新課程改革的研究。

5、探索教學反思促使教師教學水平得以提高的評價手段,即研究如何評價教學反思的有效性的問題。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對教學理念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2、對學科教學中教學行為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1)對教學設計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2)對課堂教學行為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3)對作業布置、批改、評價、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4)對檢測評價反思的的有效性的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這種方法主要在課題研究前期對目前教師反思意識的強弱、反思行為的多少、反思習慣的養成情況展開調查。通過調查研究,為課題研究奠定重要的實證基礎,增強研究的針對性。

2.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乙個認識物件,放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進行思考和梳理。

同時注重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乙個認識物件進行分析,將教學反思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著「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通過在教育教學中的反思,引領教師專業化的持續發展。

3、經驗總結法:認真實踐,積極思考,及時總結經驗,定期開展評比,每學期做好一次總評工作,總結課題研究的實踐,認真撰寫課題研究**,積極推廣實踐經驗。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研究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實驗準備階段(2014.9——2014.11)

1、成立了課題管理和研究小組,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撰寫開題報告。

2、宣傳研究方案,營造研究氛圍。

3、規範設計開題報告,制定了研究計畫。

4、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第二階段:實驗實施階段(2014.12——2015.7)

1、對教學理念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階段對教學設計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2、對課堂教學行為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3、對作業布置、批改、評價、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

4、對檢測評價反思的的有效性的研究。

依據課題實施方案,開展有效反思的模式研究。

1.加強理論學習,廣泛收集資料,提高實驗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

2.布置教師結合日常教學,撰寫有效教學反思的**、筆記。

3.立足教研組,開展公開課、研討課聽課、評課及相互反思。

4.分年齡段分學科安排教師,以確立各自反思改進重點,以反思促進學校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5.定期組織研討交流活動,不斷為研究工作開拓思路,增加動力。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5、8——2015、10)召開課題組會議,彙總相關成果,撰寫結題報告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1、確定實驗課題,選擇研究方法,查閱相關資料,成立學校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準備開題工作。

2、調查了解教師在撰寫課堂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問題。依照方案進行實驗研究,以實驗教師個人和教研組為主要研究群體實施實驗研究策略,以研討為主,請專家指導,及時總結積累研究中的成果,反思完善實驗中的不足,為進一步開展實驗奠定基礎。

3、組織實驗教師認真學習國內外教學反思的理論,根據研究目標,每學期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形式多樣且有實效的教學研究活動,將實驗教師的課後反思,教學隨筆在校內進行交流。為教師的教學反思構築交流的平台。

4、實驗教師撰寫有一定理論水平的教學**,教學反思,教育敘事故事,教學案例和中期研究報告。

九、課題中期研究的成果

1、探索出了適合我校實際的教學反思實施方式。

我校雖然在本項課題實驗尚未開始時就已經讓教師在教學之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但是,很多教師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去反思,該怎樣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因此,在實驗中,我們採取循序漸進,分層要求的辦法,終於使教師們的該項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首先,我們組織實驗教師認真學習國內外教學反思的理論,結合專題業務學習、講座,為教師們設計了教學反思的內容主要分為「閃光之處,遺憾之處、學生情況、改進設想」等幾個方面,這樣分專案有針對性地引導教師從不同方面去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1)寫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等等,詳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成為今後教學上吸取的教訓。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孩子會給我們一些感動。記住這瞬間的感動。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將其記錄下來,是今後教學豐富的材料養分。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開題報告

射陽縣實驗小學 一 課題的提出 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曾一度讓眾多一線教師看到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春天。那充滿智慧型充滿詩意充滿精彩的課堂成了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幾年過去了,當我們冷靜地審視現實中的語文課堂教學,卻發現許多教師是在邯鄲學步,更多的教師則是 新瓶...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研究計畫

策略研究階段計畫 金川區雙灣鎮東四溝小學高虹 子課題名稱 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 研究目標 1 探索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方式與途徑,從而優化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素質發展。2 利用課堂有限的空間進行識字遊戲。通過趣味識字的教學,突破傳統的識字模式,構建一種新型的適合學生興趣的 遵循學生認...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計畫

課題研究計畫 金川區雙灣鎮東四溝小學高虹 子課題名稱 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小學階段的孩子,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又處於觀察的敏感期。只有從真正意義上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喚起他們自覺主動的識字意識和願望,才能使識字教學切實有效地達到目的。如果剛入學就讓學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