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2023-02-06 18:51:02 字數 1049 閱讀 3017

作者:黎花

**:《當代教育》2023年第03期

「結構-定向」教學原理是我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馮忠良教授為提高教學效力而提出的乙個現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結構化教學與定向化教學兩個基本觀點。該教學思想汲取了中外多種教學思想的精華,進行了大膽地融合,彌補了時下教學活動過於放任或精確的缺陷,其原理非常有利於我們從系統上改進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

美國現代教育的倡導者杜威在批判近代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基礎上,提出了「活動課程」的概念,認為只有通過活動課程獲得經驗,才能克服學科課程分科教學的弊端,使兒童獲得認識世界的完整影象,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我國教育家蔡元培的「五育並舉」主張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論」等,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活動課程」進行了實踐和探索。當前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借鑑了**式教學,即把教師作為組織、促進者為學生創設**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和學習工具。

雖然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有了主體的體驗和和**的過程,但是由於教師過分注重活動外顯形式的策劃,忽視了對學生認知結構的關注和課程目標的合理定向,因此在實踐中缺乏對「活動」時機的把握與對「活動」量度的調控。以開放式課題作為主要支撐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在豐富的活動形式下,常常難於落實對學生進行有價值教學素養的培養,導致無效失控的**場面屢見不鮮。基於對「結構-定向」教學原理的認識和小學數學課程現狀的思考,提出一些體會和做法。

一、在逐層逐步的開放式教學中,使學生認識結構化結構化的過程是把數學研究物件按其特徵分門別類地進行歸納,概括出每一類別獨有的特點,認識其個體屬性,揭示出各類別之間共有的特徵,使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由散點狀向結構化提公升。例如,在教學「有餘數除法時」要掌握「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時,在組織學生活動前教師要首先作好活動目標定向,因為有意義的**是乙個積極的學習過程,通過活動達到學生心理預期,即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完成後內心體驗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然後組織學生各自拿出4根小棒擺成正方形,看看可以擺成幾個正方形,並把結果記錄在表中,接著讓學生用5根小棒擺,引導學生與前一次擺的作比較,把握時機讓學生直觀感知到餘數的意義;最後,再讓學生分別用6、7、8根……為了使學生對「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規律有充分的感知,允許學生根據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確定要擺的根數,這就使被除數具有開放性。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能力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 能力 教學就是讓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並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活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根本出路,在於為培養兒童自身的學習能力 創造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創設乙個廣闊的空間,通過教師必要的啟發誘導,填補空缺,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在掌握知識中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

課標中指出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今的現代化教育,早已邁入創新時代,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時代發展的迫切需求,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的口頭禪。如何利用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一些規律...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

課標中指出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今的現代化教育,早已邁入創新時代,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時代發展的迫切需求,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的口頭禪。如何利用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一些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