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學史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023-02-05 16:03:02 字數 862 閱讀 4164

作者:陳偉新

**:《中國教師》2023年第10期

化學史是研究化學發生、發展的歷史,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蘊含著科學**方法、思維方式、理性精神等科學教育的重要元素,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精神,理解科學的研究過程與方法,而且有助於學生領悟科學本質。「相對原子質量」一課,通過化學史重構教學,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是乙個開放的、不斷發展的系統[1]。

基於以上理念,筆者根據浙教版八年級下冊「元素符號表示的量」教學內容,充分挖掘「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演變的化學史,通過從道爾頓「h為1」的標準到以「以12c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為標準來搭建教學框架,幫助學生解構前概念,在重演化學史軌跡中,建構「相對原子質量」新概念。回顧「相對標準」變換的一連串科學史實中,追問學生「科學家為什麼要選它為標準?如果你是當時開展研究的科學家,你會怎麼思考?

真的是最好的標準了嗎?」等問題,通過對質、重組、遷移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由來,領悟科學本質。

一、體驗情境,引發質疑

出示**:國際千克原器。設計以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問題1:為什麼要製造國際千克原器?

問題2:你還知道哪些量的標準?

問題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質量的數量級為多少?

通過學生熟悉的質量標準引入,從引進相對量意義著手,讓學生列舉常見量的標準,體驗「標準」是相對的。接著,列出三種原子的氫原子1.6741027千克、碳原子1.

9931026千克、氧原子2.6571026千克。讓學生計算乙個水分子和乙個二氧化碳分子的質量,感知原子有質量但數值很小,體驗「千克」這樣的質量標準用到微觀的原子、分子質量計算,勢必引發質疑去尋找新「標準」。

二、再現史實,建構概念

通過上述甲烷分子、水分子質量計算,讓學生談談過程體驗,並提供以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利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014年9月總第327期 科研教學 利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莫迎華 川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廣元628017 化學史上,大到學科,小到基本概念以及定律 理論的建立與完善,都有其發展的曲折過程及各具特色的思維過程。在化學逐漸發展 完善 突破的過程中,化學家對各種化學模型 化學定律的構想...

注重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能力

摘要 發揮實驗優勢 挖掘實驗資源,在實驗的情景與氛圍中培養學生科學的 方法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 能力是實現現代教育的主要標誌和根本任務。實驗是科學 能力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學習化學的媒介,也是化學這一學科的優勢乃至生命。關鍵詞 觀察現象 動手操作 分析結果 設計實驗 科學 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

化學教學中關於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初探

三 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思考和建議 1.優化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 化學教學是乙個綜合性培養學生科學 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學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以日常生活為模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對化學式乙醇的講解,可以鑑別白酒 啤酒 葡萄酒不同的含量等等,讓學生在生活中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