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主體間性幾點認識

2023-02-05 05:27:04 字數 1005 閱讀 4049

【摘要】主體間性是研究或規範乙個主體怎樣與完整的作為主體運作的另乙個主體互相作用的。主體間性概念的提出,使得社會科學在認識論方面出現了重大的轉向:即從關注主體性和認知上的「主體一客體」關係轉向關注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

另一方面,主體間性的認識論哲學也改變了「存在」這_哲學範疇的基本內涵,它認為「存在」是主體間的共在。

【關鍵詞】主體間性社會現象跨文化

一、主體間性的內涵和意義

主體間性是20世紀西方哲學中凸現的乙個範疇。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或規範乙個主體怎樣與完整的作為主體運作的另乙個主體互相作用的。在主體間性概念的創始者胡塞爾那裡,主體間性只具有認識論的含義,旨在解決認識論上的先驗「我們」如何可能的問題。

從海德格爾開始,主體間性具有了哲學本體論的意義。主體問性的根據在於生存本身,生存不是在主客二分的基礎上進行的主體構造和客體征服,而是主體間的共在,是自我主體與物件主體間的交往、對話。胡塞爾為了避免唯我論,他提出了主體間性理論。

他認為主體性是指個體性,主體間性是指群體性,主體間性應當取代主體性。主體間性既包含著社會性,也包含著個體性。主體間性既否定原子式的孤立個體觀念,也反對社會性對個體性的吞沒。

主體既是以主體間的方式存在,其本質又是個體性的,主體間性就是個性問的共在。海德格爾認為,有兩種共在,一種是處於沉淪狀態的異化的共在,這種存在狀態是個體被群體吞沒;另一種是超越性的本真的共在,個體與其他個體間存在著自由的關係。由此可以看出,主體間性並不是反主體性,反個性的,而是對主體性的重新確認和超越,是個性的普遍化和應然的存在方式。

主體間性概念的提出,使得社會科學的認識論方面出現了重大的轉向:即從關注主體性和認知上的「主體一客體」關係轉向關注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進而把人類認知的物件世界,特別是精神現象不再看作客體,而是看作主體,並確認自我主體與物件主體間的共生性、平等性和交流關係。另一方面,主體間性的認識論哲學也改變了「存在」這一哲學範疇的基本內涵。

它認為「存在」不是主體性的,也不是客體性的,而是主體間的共在,傳統哲學的「存在」範疇或是客體性的或是主體性的,都不能擺脫主客對立的二元論。主體間性作為本體論的規定是對主客對立的現實的超越。

主體間性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及特點

作者 謝彬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16年第09期摘要 主體間性課堂教學評價對於消解目前普遍存在的物件化評價所引發的諸多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建構以教師 學生 學習組織共同參與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評價為主 以知識評價為主 以終結性評價為主 以分數評價為主的評價模式,充分認識到主體間性...

關於初中地理教學的幾點認識

人們常用 上知天文,下懂地理 來說明乙個人擁有博大精深的學問,說明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涉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多方面的知識,具有很強的基礎性 廣泛性和實用性。但受傳統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地理教學卻一直處於被忽視的狀態。所以,初中地理教育普遍存在著 三少三低 的現象,三少 是指專業地...

關於上好選修課的幾點認識

摘要 如何上好公共選修選程,確保更進一步提高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質量。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關鍵詞 高等學校教學 公共選修課程 怎樣上好 怎樣上好選修課,各人有個自的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適合的就是好的。必修課強調的是基礎,選修課則強調選擇 選修課是必修的延伸和擴充套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