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主體性與主動性的發展

2023-02-05 05:27:02 字數 3262 閱讀 4604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標,它倡導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成長起來。以往的教學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實施以教師為中心的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地位都得不到體現。而只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語文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發展呢?

一、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⒈語文教學必須營造主體發展的環境。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促進學生愉悅心境形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消除「尊嚴式」或「真理式」的師者形象,打破陳規,讓學生敢於懷疑,敢於辯爭。教育者不僅僅視學生為接受啟蒙的物件,還應視他們為「人」,乙個具有真正意義的「主體」。

不管這個學生是「絕頂聰明」還是「非常不濟」。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殊不知,正因為我們過於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

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事實上,語文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對事物的感悟因人而異,對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響。

而且,乙個人的思維只要存在合理性,並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就已經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不必像理科的習題那樣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認識,並且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

營造學生主體發展的環境,就是要營造讓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全體發展的環境。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提倡的是讓學生全面發展。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在教學設計、教材選擇、環境設定等方面都要努力創造讓學生全體參與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參與研究、討論。

教育者要有這個意識,並且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提高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使這個意識得到充分落實。

營造學生主體發展的環境,同時也要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教育者要承認學生發展存在個性差異。我們在教學中常常發現,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性,需要我們教育者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教學必須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讓他們的個性得以體現,讓他們的特長得以發揮。

如果只是教學上的一刀切,就極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⒉優化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這遠遠不夠。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創新的不盡人意,制約著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形成。傳統的教育思維模式總是剝奪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雖有貌似「創新」的做法,到底也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處於被動狀態下的學生根本無法使他們的主體地位得到保障。我們的做法是,課堂教學盡可能做到生動形象,靈活多樣,通過新異的刺激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創設愉悅的氛圍,以求符合學生喜新好奇、情緒易變、趣味多樣的性格特徵;喚起求知的慾望,強化學習的動機。根據各種文體的特點,指導學生確定學習的目標,探求學習規律,提高讀寫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二、確定學生的主動地位。

學生要主動發展,首先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學生就會主動自覺地學習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是急功近利,忽略學生這方面的培養。

⒈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來自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重要方面,是培養學生「能學、會學、善學」的主動學習過程的必要步驟,也是為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必要手段。

規範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的習慣,是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意志力的手段,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

⑴培養學生書寫規範的習慣。書寫端正,字跡清晰,不寫錯別字,不馬虎了事,不應付作業,這個習慣形成了,無論對學習的基本功提高,還是對學生學習意志力的培養,都是必要的。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有的老師為了片面追求教學的短期效益,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導致學生寫字馬虎,錯別字百出,學習品質不好,結果事倍功半。因此,我們在試驗初始,就極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培養了學生的良好書寫習慣和學習習慣,實踐證明,這樣做是成功的。

⑵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習慣。教學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過去,有的老師為了趕進度,往往把要學生自己動手的環節都包辦了。例如,讓學生查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借助工具書解決,而不是一切由教師包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留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去處理這些問題。學生能夠自己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也就加深了認識,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如果總是要像管家婆那樣,往往在教學上造出不健全的嬰兒。

⑶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們要讓學生擴大閱讀的空間,讓學生走進課外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但是,如果良好的閱讀習慣未能形成,那就無法達到這個目的。

因此,我們進行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如開讀書演講會,舉行書評會、讀書沙龍等;在教學中,我們還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走進閱覽室,加強課外閱讀,寫讀書筆記,並且進行驗收、評比。只有讀書成為學生想要的東西,學生才會有自覺性,才會有學習的推動力。

因此,良好的讀書習慣非常重要。

⑷培養學生練筆的習慣。中學生課外練筆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多寫才能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多寫「小作」,身邊發生的一件小事,偶然的感悟,摘錄一段優美的描寫,積累乙個名人故事,等等。材料多了,寫起作文就能得心應手。

總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反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的發展。

⒉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主動探求學習的規律。在教學中,我們注重培養學生探求學習的各種方法,把握學習的規律,指導學生學習。俗話說,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

文章怎樣讀,題目怎樣答,這是有章可循的。我們的目的就是指導學生在不斷的探求中,找出學習的規律,提高主動學習的能力。具體來說,文章的整體閱讀怎樣把握,一般閱讀的方法如何,各種文體閱讀有怎樣的技巧等等,這些方法可以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探求、歸納出來,並且在練習中得到不斷的鞏固和完善,使之形成能力。

這樣,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能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就能得到提高,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充分保證學生的學習主動地位,讓學生能「當家作主」,提高學習的能力,而不是由教師「牽」或「扶」。角色轉換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能充分顯示出來。事實上,只有在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學生的主動發展,同樣,學生只有主動發展,才能充分體現他的主體地位,兩者是相互相成、不可或缺的。

⒊鼓勵學生自我評價,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有效途徑。有效的自我評價也是學生接受質量管理的關鍵機制,只有在學生接受質量管理並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活動時,這一質量管理系統才會成功。具體的措施有:

學生參與評分,測定自己的學習能力;分階段寫出自我學習能力的評價書,對自己進行總結提高。通過自我評價,又能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感悟,提高自我學習的約束力和主動性,使主體發展的措施得以充分的保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永遠是快樂的。

雖然,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做得不夠,但改革的成效是可以預見的。今後我們要加大這方面的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主體性地位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 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地方,而是師生互動交流的平台。教師的任務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知識的主導者 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課堂中真正的主角是學生,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發展學生的主體性。語文學科對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具有多方面的價值,擔...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

作者 連軍霞 學週刊 上旬刊 2014年第08期現代教學提出學生是資訊的主動構建者,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新課改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地位與學習方式的轉變,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讓學生展開主動 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與積極構建,這是新課改...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個體主體性素質

摘要 如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開展 雙體互促 課堂教學模式,嘗試在群體中去培養學生個體的主體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關鍵詞 主體性素質雙體互促個體素質 一 雙體互促 課堂教學特徵 雙體 就是個體 學生 與學生所在的集體 課堂教學中一般指學習小組 互促 就是運用完善的激勵機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