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2023-02-05 04:24:04 字數 4146 閱讀 8608

:本文從傳統數學教學「六重六輕」的弊端入手,提出了數學課堂教學迴圈流程圖, 並用案例說明了四個方面在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多年前聽到一位數學教育家的一句話:「衡量課堂教學高低的唯一標準,是學生的參與程度。」對此筆者深有同感。

我們不想對是否「唯一」展開討論,但學生的參與肯定是使知識內化的必要條件,用學生的參與程度來衡量課堂教學高低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並沒有矛盾,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去參與,不能以教案構思替代學生的思維。 現代的課堂教學絕不是照本宣科。肯定不是一種固定的程式化的模式,應該是動態的可變的,應該考慮到許多變數,像學生對教師進行的認同度、對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學生的情緒等等。

因此,筆者認為真正的課堂教學的主人是學生。

一、新教材的「新」

把課堂還給學生必須是行動,而不只是口號,從形式上看,新教材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學兒童化。斯塔爾提出:

「能夠用來促進學習的任何正當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假如為了促進學習,必須把要教的東西包上糖衣,那麼你不應當吝嗇糖。」從兒童的角度去看數學、學數學,這一點新教材體現得特別充分。

首先,課時編寫根據七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採用了遊戲的形式,教材的「兒童化」體現了兒童的需要,把兒童當作了學習的主人。

2.數學生活化。以往的教材過分注重數學知識本身的嚴密性、邏輯性,在內容的選擇上往往忽視學生的接受興趣,忽視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絡,顯得比較枯燥,缺乏吸引力。

新教材就克服了這點不足,注意從生活和學生的角度去選擇內容、設計畫面、編寫例題、設定練習。

3.數學活動化。教材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單元內容的安排和以往教材的不同,是以活動單元的形式出現,而不是以數學知識技能為主線呈現。

二、數學課堂教學的迴圈圖

問題的提出透出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可歸納出數學教學存在的「六重六輕」的弊端。即教學操作時「重教師,輕學生」;教學設計時「重形式,輕內容」;教學評價時「重教材,輕延伸」;教學手段上「重貫徹,輕探索」。針對以上教學**,那麼如何診治呢?

眾所周知,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為主組成的乙個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動態性,是認為因素參與的系統,也可以說是乙個復合系統。系統論有三條基本原理:(1)反饋原理;(2)有序原理;(3)整體原理。

由這三條最基本的原理可以得出;沒有反饋不能實現控制;沒有開放不能走向有序;沒有結構不能形成整體。因此在課堂教學時,要利用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的反饋來調整知識點的教學深度,來控制整體課堂教學的進度。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對新《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 總結出乙個教學流程的迴圈圖,讓問題落實與問題探索貫穿整個課堂教學。

師:布置問題→幫助分析指出途徑→過渡到下乙個問題

生:想辦法→示感→再想辦法→整理解答過程

數學教學時資訊交換的動態過程,對這個過程的控制,主要是依據教師的資訊和學生的資訊反饋。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發展過程。這裡所說學生參與知識發展過程,不是指學生像科學家發現數學真理那樣,參與發現發展的全過程,也不是單純等同於發現法教學,而是指學生在教師啟發指導下,獨立思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是怎樣形成的,真正讓學生成為認知的主體,徹底改變那種傳統的、封閉的、被動聽講的教學模式。

1.問題的設定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水平,提出問題要恰到好處,讓問題處在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問題既不過分難,又不過分簡單,提出問題的方式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語言要有情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課堂教學自始至終都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躍躍欲試地衝向知識的海洋。

2.方法的啟迪

幫助學生思考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在學生述說思路受阻時,讓其餘學生去感悟接替方法,讓有所了解的同學大膽地說出來意幫助他去重新獲得新的解題方法;其二是在學生茫然無錯、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時,教師要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去**,要主動地聽學生的解說,特別要弄清楚它的思維受阻時,重新組織新的問題進行點撥,加以引導以便幫助他去重新獲得解題方法。

3.過度的節奏

在課堂提問中,教師特別要注意兩個重要停頓時間,「第一等待時」與「第二等待時」。「第一等待時」是指教師提出問題後,要等待足夠的時間,不要馬上重複問題或指定別的同學來回答問題,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來考慮問題。「第二等待時」是指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也要等待足夠時間,才能評價學生的答案或者修改他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又不至於打斷他的思路。

處理好「第一等待時」與「第二等待時」之間的關係有重要的意義。誠然,延長「第一等待時」的時間,可以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但「第二等待時」的時間需要靈活多變,要長短不一,像對於「判斷新」和「描述性」的問題,「第二等待時」肯定要短 ,如果是「論證性」的問題,在「第二等待時」過去後,我們則要注重期待,多總結結論形成的過程。

對因一些非智力因素而形成正確理論的表揚的「第二等待時」則是相當短促的,當即進行熱烈的甚至誇張的表演,讓學生熟悉此情此景,同時,加入知識點再現,盡可能讓曾獲表揚的同學重溫舊夢,特別是易錯知識點的強調,相當於「警鐘長鳴」。這樣靈活處理「第二等待時」段的表揚,肯定能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思維緊密性的目的。

4.資源的挖掘

教學過程,正是由於在教材和教師的參與之下,才使得現代課堂教學提供了效率,那種完全追求重演教學知識的發生、發現過程,沒有師生的探索是不切合教學實際的。完全強調個性、自我,必然滅殺學生的個性和自我。我們強調自由探索的同時,也強調展示探索的思維過程。

批判性思維是良好思維品質的乙個重要屬性。

筆者在教學「方程的概念」時,就對課堂還給學生做了很好的嘗試:

師:前面我們學過用字母表示一次式,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如下習題:①x的3倍與2的和,②x與2的差的一半,③y的3倍,④m與2的和得兩倍。

師:大家觀察剛才老師所寫的式子「3=2+1」與剛才的4個一次式,你能不能把這5個人式子分成兩類,並且說出你的分類理由。(有學生把「3=2+1」作一類,說它沒有含未知數。

有的學生把「3=2+1」,但說它是乙個等式。)

師:在3x+2板書後補上乙個「=8x」,大家觀察一下這個式子與另外三個一次式有什麼不同點?有什麼相同點?與3=2+1比較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誰又能把另外三個短語補成一句完整的話?根據你補充後的一句話,我們能寫出乙個方程來。

(學生紛紛說補上等於5、比……多……,比……少……等等;當然有些錯誤答案比如不大於4,不等於7……及時發現這些錯誤,隨即讓學生判斷正誤)看似平淡無奇的概念,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把概念板書下來,強調三要素,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課堂教學必須以思想方法為主線。探索、猜想、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噴發出正確的教學思想方法的火花。學生的探索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只要其思想有一點可以借鑑的地方,就要鼓勵、保護學生的大膽探索、猜想精神,並把它引導和啟發到正確的教學思想方法上來,絕對不能扼殺另類答案,教學中只要估計形勢可說的、可講的,要盡一切努力讓學生去唱主角。

總之,學生的思考慾望因素需要把課堂還給他們,他們都帶有某種慾望進入教室,渴望獲取新的知識,期望理解客觀世界;期望能受到同學們的尊敬,能得到互助組(包括教師)的承認,並且希望有自我表現的機會。積極而強烈的學習慾望直接推動著學習的內動力,教室的駕馭能力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教學儘管是由很多變數制約的,但是每次教學,教師在備課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

「二透」即大綱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煉的例題和習題,有整體的教學規劃,有學情分析;「四明白」即明白重難點,明白思維切入點,明白板書設計。在實際教學時,只要不照本宣科,那麼還課堂給學生就會物化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

[1]王道俊,王漢瀾. 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教育部.數學課堂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

[3]克勞斯著.梁志學譯.從哲學看控制論[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後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並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裡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4]楊小微. 現代教育理論[m].武漢:

湖北科學出版社,

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死記硬背,關鍵是記憶有技巧,「死記」之後會「活用」。不記住那些基礎知識,怎麼會向高層次進軍?尤其是語文學科涉獵的範圍很廣,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單靠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基礎知識抓起,每天擠一點時間讓學生「死記」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豐富的詞語、新穎的材料等。

這樣,就會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裡給學生的腦海裡注入無限的內容。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從而收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功效。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漣濱中心學校 衡量課堂教學高低的唯一標準,是學生的參與程度。對此筆者深有同感。我們不想對是否 唯一 展開討論,但學生的參與肯定是使知識內化的必要條件,用學生的參與程度來衡量課堂教學高低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並沒有矛盾,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去參與,不能以教案構思替代學生的思維。現代...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思考

摘要 數學問題體現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性,學活了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輕鬆達到教學目的,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反思一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設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在課堂教學和課外答疑等環節中加以滲透。鼓勵合作 調動各種有利因素,...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2 如何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標準 以 問題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釋 應用與拓展 反思 的基本模式展開內容,讓學生經歷 數學化 與 再創造 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標準 提倡在關注獲得結果的同時,關注知識獲得的過程。特別提出了 經歷 體驗 感受 探索 等過程性評價目標。這就為學生 數學學習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