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2022-04-08 17:52:45 字數 3616 閱讀 1643

2、如何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

《標準》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開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與「再創造」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標準》提倡在關注獲得結果的同時,關注知識獲得的過程。特別提出了「經歷、體驗(感受)、探索」等過程性評價目標。

這就為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提供了相應的評價目標和評價空間。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

(1)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以全面了解他們的數學學習狀況。既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既關注學習水平,更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如:

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合作精神、作業情況、獨創性等。

(2)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將考試、課堂活動、知識小結、小組活動、自我評價、提問以及日常觀察等各種方法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3)評價的核心:學生「做數學」過程中體現出的數學思維過程。

(4)評價結果:注重個體的發展與進步。

3、如何研究和制定教學方案?

研究和制定教學方案時,首先應認真研究《標準》、研究教材、研究自己的學生。由於教材只可能提供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按適合一般學生的情況來編寫,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每一部分內容都能提供豐富的情境素材,即使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素材,也不一定就適合自己所在班的學生。所以,對教材的處理,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深入鑽研《標準》、把握教材基本理念的基礎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科學的對教材進行刪減、增補、重組等。其次應認真研究課堂活動:這節課有哪些數學活動可以安排?

怎樣組織數學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怎樣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怎樣與學生互動?

活動中怎樣進行評價和調控?哪些活動要借助其他**和工具進行?另外,在學生 「做數學」的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可能的發現有哪些?如何引導和評價?這些問題也應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認真研究和思考的。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

而我們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減少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公升。

4、創設「以民主、寬鬆與和諧為真諦」的教學環境

「民主、寬鬆與和諧為真諦」的教學環境是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建構、自主發展的重要前提。因為在這種教學環境裡,才能使學生在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性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能帶著開放的心理,在充分開放的探索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在群體的相互作用中,促進個體能力素質的動態生成與主動發展。

5、採用「開放、多樣與互動」的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不同的教學形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以「開放、多樣與互動為主旨」教學形式,必然使教學過程顯得豐富多彩、富有靈氣。因此,我們必須遵循《課標》理念,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性、討論式、小組合作與實踐探索等學習方式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使課堂深入社會、融入生活,讓課堂在開放的情景中昇華、讓學生在多樣的組織策略中自主建構、讓師生在互動的交流中共同成長,使數學課堂更具生機與活力

6、建立「以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為主軸」的教學過程

《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的實質是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建構的過程。

促進主體發展必須建立「以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為主軸」的教學過程,讓「再創造」作為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把數學當作「未完成的數學」、加工成「熟悉的數學」、改造成「生活化的數學」、還原為「動態、開放的數學」。關注學生的感情,重視學生的體驗,我們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與交流的機會,讓學生憑藉學習和生活的經驗去「感受」數學、「體會」數學、「創造」數學;要通過探索情景的創設、探索程式的設計,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體驗,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生動和富有個性的探索過程,使學生成為真正的發現者、研究者和創造者,以實現「使學生學會學習和創造」這一核心目標。

基於以上的學習和認知,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以下以「分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為例做簡要闡釋。

一、捕捉生活現象,引入新知

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就是在數學教學中聯絡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更多地聯絡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能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採擷生活中的數學例項,為課堂教學服務。

「分數的認識」引入新課時,我先請一位同學把一條漂亮的頭繩分給兩個女同學,並讓學生邊分邊說。接著問這兩位學生:「他這樣分,你們滿意嗎?

」從而引出本課的關鍵「平均分」。

這樣利用分物品的生活現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學生增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且使學生感到新穎、親切,對數學有了一種親切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二、轉變學習方式,獲得新知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在**性學習中,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

在教「分數的認識」前,我先提問學生:「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讓學生通過交流互相啟發。

接著提出:「關於分數,你還想知道什麼?」然後讓學生帶著想象和問題自學課本,並把獲得的知識在小組、班級中交流,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提高他們歸納、表述的能力。

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小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乙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收穫。這就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寬鬆、和諧、合作、民主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即使是學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緊張的壓力也會消失;合作學習中組與組有競爭,如:匯報學習成果時,哪個小組先討論出來,就先匯報,小組成員可以積極發表見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對其他組的匯報如有不同見解,可以自由提問、辯論,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發展個性,創新學習

創新意識的發展,依託於個性的充分發展。要發展學生個性,就是要發展學生批判思維能力,使他們富於冒險心、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等。發展個性,創新學習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努力為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

在初步認識分數時,為了強化學生對「若干份」、「乙份」和「幾份」的理解,我為學生提供了乙個發展個性的舞台,出示填分母、分子的分數,讓學生自由填空並自己說或指名其他學生說所填分數表示的意義。從而使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盡情飛翔。在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又可以看到學生們創造性思維在閃光。

四、遊戲學習,體驗新知

練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把練習內容寓於遊戲、競爭之中,幫助學生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做本節課的練習時,我設計了遊戲「拿桌球」。

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組派乙個人參加,根據老師或學生寫的分數拿桌球,看誰拿的又準又快。這樣,把枯燥乏味的練習變成豐富多彩的遊戲與競爭活動,學生興趣濃、情緒高、思維活、反應快,在「玩」、「樂」中獲取知識,體驗新知。這樣設計符合新課標的思想,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對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認識更加深入,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在教學體系,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上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進行設計,才能全面提公升學生的學習意識,數學素質和綜合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追問與思考

反思 從表面看小紅花 小星星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都爭著 搶著回答問題,但透過熱鬧的表象,我們也要能夠看到本質,有多少學生能靜心思考問題,學生積極舉手除了想要小紅花 小星星外,他們真的體味到思維的樂趣嗎?由此可見濫用表揚是要不得的,不但是要不得,而且是有害的。長此以往學生將心思浮躁,思維不能深入,...

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黃山市祁門縣橫聯中心學校 汪志平 科學文化知識的傳遞,主要靠學校來完成,而要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需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當前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方向,而學校開設的課程就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 如果忽視了課堂教學,素質教育也就無從談起,教育質量也難以提高 再加...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漣濱中心學校 衡量課堂教學高低的唯一標準,是學生的參與程度。對此筆者深有同感。我們不想對是否 唯一 展開討論,但學生的參與肯定是使知識內化的必要條件,用學生的參與程度來衡量課堂教學高低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並沒有矛盾,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去參與,不能以教案構思替代學生的思維。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