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目標

2021-09-23 05:23:24 字數 4972 閱讀 3478

——《左與右》教學反思

泗涇小學馮瑞丹

教學目標的科學制定是教師的重點工作,而教學目標的落實可謂是重中之重。煞費苦心的制定了乙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卻在課堂教學中得不到實施,或是目標實施有所偏頗,這常常是青年老師心頭的一塊陰影。如何使制定好的教學目標在課堂實踐中得以實現,突出目標的重難點,使教學目標得以優化,在經過《左與右》的反覆教學實踐與多次研討的歷練後,我對於這一難題的解決有了新的認識。

一、熟知目標,明確方向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大腦,對教學內容起著支配作用,對課堂效果起著檢驗作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就失去了方向,教學組織就會混亂。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對教學目標瞭如指掌:

三維目標是什麼,教學重難點是什麼,這些目標將在哪些教學活動中得到實現。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確目標的層次性,即分清基礎性目標與提高性目標及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絡。如在《左與右》中,基礎性目標為:

初步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左與右;提高性目標為:理解面對面物體間的左右位置關係是相反的;二者是遞進的關係,只有在基礎性目標實現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提高性目標的**。

二、層層推進,強化基礎性目標

基礎性目標往往歸屬於「四基」內容,即基本經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常是教學的重點,必須進行強化,才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打好基礎,為突破難點做好知識儲備。而一些老師往往認為基礎性的知識太簡單,不下功夫學生也能懂,不如多花些時間**難點,這其實是個本末倒置性質的教學誤區。基礎不紮實,大部分學生很難聯絡「四基」來解決新問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認清這一點,可將《左與右》的基礎性目標進行細化:基本經驗——能熟練感知左右手、基礎知識——能說出自身軀幹上的左右位置關係、基本技能——利用模仿想象能力判斷左右位置關係、基本方法——會利用左右手這一基本方法判斷左右位置關係。細化之後,給這些目標設計相應的環節,將各個環節進行有機組織,並在各個環節中進行小結以突出這些目標,達到過程與結論的雙強化。

如在《左與右》中,先利用已有生活經驗熟知左右手,再自然交流與操作感知自身軀幹上的左右位置關係,接著演示生活情景中的人體**,在由扶到放的引導方式下,激發學生利用演一演的技能來判斷左右位置關係,緊接著巧設問題,引導學生有意識利用左右手**空間中的左邊與右邊,層層推進,逐步達成基礎性目標,突出教學重點。

三、巧設新疑,突破難點

教學難點的突破往往是一節課最精彩的部分,是提高性目標得以實現的時刻,學生的思維發展將以此得以昇華。可難點也常常是教師緊張的地方,處理不當,學生的思維與交流就會卡殼,課堂氣氛驟然尷尬,只剩下教師自問自答。但教師不能避開難點,否則一節課就趨於平淡,學生的思維也得不到強刺激。

所以要敢於突破難點,這需要找準重難點的銜接點,結合形象的演示或例項,巧妙地設定疑問,讓學生在比較新問題與已知的異同中,建立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絡,從而為學生搭建了順利突破難點的平台。在《左與右》的最後乙個**環節中,教師請原先三個幫忙的小朋友向後轉,面向下面的學生,問:現在他們三個和你們的方向怎樣?

(面對面)那麼下面我們就來做乙個 「面對面」的遊戲:這是我們的左手,用動作來告訴我,你的左手在**?這是我的右手,你的右手在**?

你有沒有發現什麼?一系列針對性的追問,讓學生很快就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兩個人面對面站的時候,兩個人的左、右方向剛好相反,難點很流暢的得以突破。

四、注重目標實施的整體觀

乙個完整的教學目標應是乙個有機的整體,各目標之間沒有嚴格的分界線,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從整體上體現教學目標的有機整體性,可以從四個方面把握:1、教學整體結構突出層次性,如《左與右》的教學結構由感知自身的左與右到判斷抽象**的左與右,再到綜合應用,層層推進。

2、注重提問的邏輯性,從是什麼、為什麼到怎麼樣,讓學生在緊湊的思維中把知識學透徹,完善認知結構。3、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性與形式的多樣性,做到由易到難,由形象到抽象,結合內容將動手操作、口頭表達與書寫融合在一起。4、充分發揮過渡語的的銜接作用。

圍繞目標,通過引導語和每個環節的及時小結將整個教學結構連成有機體。同時要關注學生的交流,自然地用學生的回答完成過渡。如《左與右》中,**左邊與右邊時,師問:

「根據你的經驗,你的左邊在**?」生交流自己的左邊,師追問:「你怎麼知道你的這邊是左邊,你怎樣想的?

」生答:「因為這邊在我的左手一邊。」師順勢表揚並再問:

「你說的非常對,那我們的右邊就是在……?」生齊說在右手的一邊。借學生的回答,教師很流暢地就把左邊與右邊的問題講明白了。

圍繞目標而設計,緊抓目標來教學,熟記目標於心中,有的放矢,在優化教學目標中提高課堂效率,值得我們不斷研究。

聯絡生活創設情境操作探索

——《時間》之教學反思

車墩學校周婉芳

《時間》是一年級第二學期的教學內容,第一教時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認識鐘面、整時以及幾時半,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鐘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時間,學生在生活中已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時間無處不在。因此本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也並不陌生。本節課我充分聯絡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實踐活動去探索數學知識,讓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重視情境的創設,在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應用數學知識的情感、意識。

「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興趣不僅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內在動力,更是學生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內在動力。它可以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創造活動,對創造活動充滿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基於這樣的理念,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我非常重視導語設計,努力使課堂的每乙個教學資訊都能引起學生充分注意,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激發其參與學習。

例如,利用有趣的謎語來引入新課,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感覺親切,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動機。這樣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爭先恐後地說出答案,情緒飽滿地開始了一節妙趣橫生的數學課。

在鞏固練習中設計了「小胖的一天」的情境。圖中蘊涵著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如:早睡、早起、上學不遲到等。

這些都是學生每天經歷的事情,他們很感興趣,利用這些素材對學生滲透品德與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應用知識合理安排時間,同時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深刻地體現出: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

拓展訓練中讓學生做小小修表師,為鐘面補充缺少的分針。(老師這裡有幾個奇怪的鐘面,奇怪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調皮的分針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請你們把它找回來畫在它應該在的位置上。學生畫好後,教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你真是乙個能幹的小小修表師。)這樣富有親和力、吸引力的情景設計較好地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2.重視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 我們必須抓住課堂中的一些契機,引導孩子慢慢學會自主、合作。本節課中「認識鐘面」、「認識幾時、幾時半」這兩部分內容我都安排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得出鐘面上的知識,也認識到整時的時候「分針指著著12」「半時的時候分針指著6」的規律。

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多向交流,使每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自己的活動中學習和掌握知識。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

本節課中主要是利用讀一讀、指一指、認一認、說一說、想一想、撥一撥、畫一畫等實踐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如:讓學生按順時針方向指指鐘面上的12個數,認一認時針和分針,說一說時針和分針的區別,聯絡生活實際,親自動手撥一撥自己吃飯、睡覺這些時刻等),變抽象為直觀,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經歷從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認識,逐步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促使知識內化,引導學生「做中學」,學生和教師始終處於一種平等、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

使學生心情舒暢,增強了輕鬆愉快的情緒體驗,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

當然,在此節課上,我也注重知識的延伸,用課件展示古時人們用於計時的各種工具,感受前輩的聰明才智,強調最早的鐘是中國人發明的來增強學生的自豪感。總之,整堂課思路清晰流暢,重點明確突出,學生主動性較強,多數學生掌握了新知。但是還有少數同學沒有完全接受消化,在下節課中繼續鞏固。

數學,「樹學」

——《可能性》教學反思

新橋小學楊雲翔

何謂數學?作為乙個工作不滿三年的數學教學新手,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難道數學僅僅只是幾道簡單的計算,或是幾個圖形的簡單辨認?

顯然,數學不僅僅只是如此而已。數學曾經是四門學科:算術、幾何、天文學和**,處於一種比語法、修辭和辯證法這三門學科更高的地位,是一門龐大的知識體系。

在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材中,就囊括了代數與方程、幾何實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數學分支的內容。那麼,如何有效地組織教學,讓學生很好地掌握這些知識點呢?在《可能性》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體會到:

重視代數、幾何、概率等數學分支之間的聯絡,將它們有機結合起來,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回想這節課,屬於概率這一分支的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只須理解生活中的不確定事件與確定事件,並學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即可。然而,試教下來發現,課堂上太多生活化的環節,缺少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教學的目的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這節課的知識,還必須在理解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在認知與思維方面有所突破。

因此,我重新設計了幾道練習,將這節課知識與以往的代數、幾何知識聯絡在一起,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空間能力得到鍛鍊。以下是幾個教學片段:

練習1:判斷

(1)小數加小數的和一定等於小數

(2)整數除以整數的商一定等於整數

(3)兩位整數乘兩位整數的積可能等於四位整數。( )

問:小數加小數的和一定等於小數嗎?誰能舉個例子來說明?

整數除以整數的商一定等於整數嗎?這題要怎樣修改就變成正確的?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有幾種可能?

之前的教學環節都是將「一定、不可能、可能」與生活中的現象聯絡起來,現在這樣設計練習,將概率與代數運算結合在一起,學生能從另乙個角度理解不確定事件與確定事件,同時,也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可以說,概率中有代數,代數中有概率。這一環節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感知深刻。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目標

三 巧設新疑,突破難點 教學難點的突破往往是一節課最精彩的部分,是提高性目標得以實現的時刻,學生的思維發展將以此得以昇華。可難點也常常是教師緊張的地方,處理不當,學生的思維與交流就會卡殼,課堂氣氛驟然尷尬,只剩下教師自問自答。但教師不能避開難點,否則一節課就趨於平淡,學生的思維也得不到強刺激。所以要...

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黃山市祁門縣橫聯中心學校 汪志平 科學文化知識的傳遞,主要靠學校來完成,而要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需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當前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方向,而學校開設的課程就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 如果忽視了課堂教學,素質教育也就無從談起,教育質量也難以提高 再加...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

摘要 通過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只有改革數學課堂教學,即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探索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體差異,才能實現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