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針》的歷史反思與遺民情結

2023-02-02 16:21:01 字數 1087 閱讀 9770

作者:杜明娜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23年第10期

摘 ;要:經歷過明清鼎革的吳拱宸,在《鴛鴦針》中表現出了明顯的遺民情結,也表達了對明王朝命運的哀挽。作者將這種情緒寄於筆端,發洩了對舊朝的懷戀以及對其滅亡原因的反思,試圖為舊朝找出「醫王活國」之路。

但面對個人出路問題作者卻表現出了逃避心理,這體現了當現實與理想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時,作者對於人生命運的懷疑甚至幻滅感。

關鍵詞:《鴛鴦針》 ;遺民情結 ;反思 ;救國「藥方」 ;逃避心理

《鴛鴦針》是清初的一部話本**集,據王汝梅考證,其作者華陽散人就是明末清初遺民吳拱宸,作者的創作目的是為尋找「醫王活國」之「藥方」,以**補救時弊。但親身經歷過朝代更替的作者又在作品中體現出了明顯的遺民情結,表現出了對民族命運的哀挽和對故國的哀思,這種創作心理增強了**的社會批判性,同時也給作品打上了時代烙印。

一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歷來注重「華夷之分」,明清易代,異族入主中原,在這個時期「華夷之分」成為最強烈的漢民族之聲。清初曾靜在《知新錄》中說:「中原陸沉,夷狄乘虛,竊據神器,乾坤翻覆;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華之與夷,乃人與物之分界。

」[1](p149)這著實反映了不少明遺民的內心情緒,國破家亡的傷痛與清初滿族野蠻殘酷的政策激起了他們的憤恨不平與反抗意識。這種民族情緒喚起了文人的創作激情,給清初文學注入了新的血液,人們企圖以創作來記錄這段歷史的巨變,對歷史進行反思,更將人生的憤懣與理想寄情於筆端。因此,富有民族意識、忠君思想、眷戀舊朝情緒以及改革意識的遺民文人的作品在清初大量湧現,形成了最富時代精神的創作主題。

在這種環境下,親身經歷過王朝更迭的吳拱宸在創作《鴛鴦針》時也表現出了自己的民族情緒與遺民情結,主要表現在:

首先,作者將**故事發生的時間均設定在明代,將情感傾注於前朝。**第一卷第四回提到了明嘉靖年間嚴嵩之子嚴世藩的行徑,第二卷《一枕奇》的時間背景是明英宗天順年間,第三卷《雙劍雪》是明崇禎年間,第四卷是萬曆年間。這種現象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對明朝社會生活的熟悉與眷戀,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吳拱宸作為明代遺民並不承認清廷的正統地位,更不願使用清歷。

這種創作心理在明遺民中相當普遍,如屈大均的《癸酉元日作》雲:「虎視誰書秦正月,龍興自紀漢元年。」王夫之在《走筆寄劉生思肯》中稱:

「憑君寫取千莖雪,猶是先朝未死人。」由此可見一斑。

打造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索實踐與反思

作者 麼文超 現代教育科學 中學教師 2013年第03期 一 躊躇不前的猶豫和徘徊 對於教學模式的不斷變革,我是始終抱著謹慎的態度的,尤其是面對歷史這一學科,我始終認為歷史是一門人文氣息濃厚的學科,是乙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斷變換的教學模式容易流於形式,把乙個整體的學科切割開來,影響學科的整體性和藝術性...

感悟與反思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

四川省蒼溪實驗中學校 康元洪 郵編 628400 0839 5231215 高中參賽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 內容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與突破。教學模式也隨之一改再改,日見豐富多彩。新課程 新標準 新要求 一切都是嶄新的,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學會打破傳統...

直面現實的獨特書寫與反思歷史的深刻傳達

抗戰,作為特定歷史事件,已永遠載入史冊,而作為傳播媒介的電影與期刊,卻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方式,向人們傾訴著那苦痛而不堪的過去,彰顯中國人民頑強的精神風貌。考察抗戰電影與作為當時大後方的文化中心四川重慶的抗戰期刊文學,能尋求到抗戰主題因不同傳播媒介 傳播時間的差異而獲得不同的時空效應,更深入地直面抗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