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學生在故事中成長

2023-02-02 06:42:03 字數 904 閱讀 3052

摘要兒童的文化特徵,是與「故事」一脈相承的——「故事」因為詩意而美麗,因為遊戲而有趣,因為夢想而開闊,因為好奇、探索而引人入勝……顯而易見,兒童的精神世界就是乙個在故事中、並由故事元素構築起來豐富而敞亮的童話世界,他們是故事的發生者,故事的創造者,故事的分享者。因此,要想讓習作教學成為兒童生活和生命中自然生成,就必須與其「故事屬性」相契合,並且自覺建構起適合兒童言語和精神的「故事性寫作」教學。

關鍵詞兒童教育文化故事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1-0117-01

在乙個兒童眼裡,周圍世界充滿著故事的「窖藏」;在乙個兒童心裡,一切客觀的現實都可以發酵為奇幻的童話故事。正因為這些故事的存在、發生,童年才成為一段「金色的歲月」;正因為這些故事的天真、浪漫,童年才會留下一條「詩性的軌跡」。可事實上,兒童的這種故事屬性,在教育中卻是被遮蔽的,常常以「孩子話」「孩子氣」存在著,被以系統知識建構為目標的教學邏輯壓得直不起腰來。

所以,在習作教學中,發現兒童的「故事屬性」,理解兒童的「故事屬性」,解放兒童的」故事屬性」,顯得至關重要。

一、兒童具有「故事嘴巴」

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分享故事」的天賦。他們只要遭遇到開心的事情、難受的事情、氣憤的事情、害怕的事情,就會忍不住去尋找聽眾,哪怕身處課堂情境,也不會輕易放棄這種自然本性。兒童精神中欲罷不能的「故事」交往欲常常超越時間、空間,成為他們存在的最顯在特徵:

最安靜的情境裡,只要有兒童身影,一定是張開嘴巴,揮動手臂的姿態;最空曠的原野中,只要擁有幾個兒童,場景一定因為他們之間的快樂互動而變得飽滿。兒童的「故事嘴巴」,不會因為沒有同伴而無法施展,只要有「物件」——可以是親近的人,可以是熟悉的人,可以是陌路的人;可以是狗鳥蟲魚,可以是花草樹木,可以是玩具模型,可以是桌椅板凳。他們的故事匣子就可以開啟,滔滔不絕,津津有味。

這常常與所謂的教育教學「規則」和「秩序」相悖。

讓學生在反思中成長

無錫外國語學校包宇嘉 我教過這樣一位學生,從初一就急於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花了很多時間,練了不少數學題,但是成績很不穩定,效果不明顯,家長也很著急。相信很多老師都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我仔細觀察了該生近乙個學期的時間,分析他的學習方法,最後對他提出每天練題時,適當放慢速度,多一些反思的時間,少一些匆忙,...

讓學生在激勵中成長

小學低年級數學激勵教學 一句鼓勵的語言,一張親切的笑臉,乙個關注的眼神,對於低段學生來說,那是對他們最好的獎勵。在孩子們心中,精神鼓勵遠比物質獎勵更為重要,或許因為老師的一句表揚,學困生會加倍努力,為自己的人生描上幾筆亮麗色彩。或許是老師不經意的鼓勵,讓喪失學習信心的學生重拾勇氣。或許 在小學低段數...

讓學生在激勵中成長

採用多元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許雪飛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同一種尺度去要求和衡量學生,這是不現實的。學生因基礎的不同,因智力 情感發展的不同,他們的學習是各不相同的,明顯反映到學習上來,就是作業速度快慢不一,水平高低不等。但我相信,每個學生對成功的期盼 對肯定的渴求是相同的,因為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