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聲賦》教學設計

2023-02-01 13:39:02 字數 3711 閱讀 6341

教學目標:

.學習本文把無形的秋聲寫的繪形繪色的藝術技巧。

2.能借助文字研習,體會作者在文中抒發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無限感慨。

3.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調動起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和審美經驗,通過吟詠對進行鑑賞,從而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學素養。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學習本文把無形的秋聲寫的繪形繪色的藝術技巧,理解秋的意境。

2.能借助文字研習,體會作者在文中抒發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無限感慨。

教學難點:

.文字研習,學生充分發表自己對的認識和體會。

2.學習本文把無形的秋聲寫的繪形繪色的藝術技巧。

教學方法:

反覆閱讀、品味形成自己的認識。

講讀結合,學生自主**,用評點法研習文字。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自古文人多悲秋,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有一位文人才子,抒發了秋的悲傷。

「宋玉悲秋」典故——「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九辨》

宋玉是抒發悲秋之情的第一人。後來很多文人不厭其煩地追隨「悲秋」的主題,抒寫宋玉式的悲涼,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筆下的秋是否有新穎之處。

(板書課題作者)

作者簡介(ppt)注釋1

二、自由朗讀課文

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同時思考一下,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寫秋天的。

.字音悚(sǒng)然

蕭颯(sà)

鏦(cōng)鏦錚錚

砭(biān)人肌骨

戕(qiāng賊

2.釋詞義(見課文注釋)

3.通假字

忽奔騰而砰湃(砰湃同澎湃,波濤洶湧的聲音)

有動於中(中同衷,內心)

4.古今異義

如赴敵之兵(兵,古義;軍隊。今義:士兵。)

天之於物,春生秋實(天,古義;自然。今義:天空)

金鐵皆鳴(金鐵,古義;兵器。今義;金屬名)

5.詞類活用

歐陽子方夜讀書(名詞作狀語)

春生秋實(名詞作動詞,結果實)

6.文言句式

胡為而來哉?(胡……哉:疑問句式,為什麼……呢)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來……的,是……)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奈何……:固定句式,為什麼……)

現在來回答一下,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寫秋天的?明確:1—2節

三、研讀課文第一節

.第一自然段是描寫的什麼?

明確:秋聲

2.再把這些句子讀一讀,看看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寫秋聲的?

明確:比喻

作者用一連串的比喻,把秋聲比作「波濤夜驚」「風雨驟至」「鏦鏦錚錚」「金鐵皆鳴」「銜枚疾走」的人馬聲,通過這些恰當的比喻把難以捉摸的東西變的具體可感(化虛為實的手法)。另外作者巧妙的利用「聽」的過程寫秋聲,由「初」到「忽」,再到「觸於物」,寫出了由遠而近、由小到大、憑虛而來的撞擊物體的動態過程,突出了秋聲變化的急劇和來勢的猛烈。

從這些秋聲的「形象」當中,我們可以看出秋聲的什麼特點?

明確:悲

四、研習第二節

.第一段是寫秋之聲,那麼第二段寫的又是什麼呢?討論一下,如何來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容。

(提示:從表達方式上來看,我們可以把它分為2層)

明確:對「秋之為狀」的描繪和對秋的議論

2.第一部分是怎樣來寫秋之狀的呢?

明確:分別就秋的色、容、氣、意,描繪出了秋狀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徵的鮮明圖畫,其中色、容為實,氣、意為虛,手法是由實入虛,虛實結合。

接下去作者寫道:「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可見作者寫秋狀其實還是為了寫秋聲,找出秋聲悲的緣由,烘托秋聲的「淒淒切切,呼號憤發」。

接著作者用「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以此表達自己的感慨,指出草木之所以摧敗零落是秋氣的餘威所致,從中可以看出秋的肅殺之氣。引出下文。為什麼說秋帶有肅殺之氣。

3.接下來我們看第二部分。作者舉了哪些與秋有關的事物?

明確:「夫秋,刑官也」到這一段結束,作者吸收前人種種說法,又運用駢偶句把秋與官制、陰陽、五行、音律等配屬起來,甚至用「傷」解釋「商」,用「戮」解釋「夷」,極力鋪張,突出秋對萬物的強大摧殘力量,寫出了秋聲中永恆的悲傷,為下文進入本文主題起了鋪墊作用。

如果說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寫秋之狀,那麼後半部分就是在議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肅殺。

4.再一起把第二段朗讀一遍

五、研讀課文第三小節

.朗讀2.面對充滿肅殺之氣的自然之秋,作者又會產生怎樣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們一起來齊讀第三小節。

這一段是全文的題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轉而嘆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傷。這一段,作者在極力渲染秋氣對自然界植物摧殘的基礎上,著力指出,對於人來說,人事憂勞的傷害,比秋氣對植物的摧殘更為嚴重。所以的主旨句應該是?

明確:「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3.主題**

對於這篇的主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所說的「這是一篇以悲秋為主題的賦體散文,抒發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的鬱悶心情。」另一種認為「同以往的許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無失意的惆悵,又無身世的感傷,體現了作者豁達超然的情懷。」你更認同哪一種觀點?

也可以結合我們以前學過的歐陽修的作品來談一談。討論三分鐘,然後告訴我你的觀點和理由。

明確:剛才同學們各抒己見,談得都非常好,那麼接下來大家聽聽我的看法:

我從這篇中讀到的是歐陽修的一種超然情懷,但這種超然不同於那種從容地面對現實,襟懷曠達的人生態度,而是歷盡滄桑之後的一種透悟一種淡泊的心境。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歐陽修的生平:

歐陽修為人剛正,敢於直言,但他的一生歷盡艱辛,宦海公升沉20多年,29歲因支援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張被貶夷陵;39歲再度因參與「慶曆新政」被貶滁州;48歲那一年,又被宦官誣陷,幾乎出知同州。他本來體弱多病,40歲就白髮蕭疏了。雖然自至和元年開始結束貶謫外放的生活,重新獲得朝廷重用,官職也一路公升遷,但長年的政治鬥爭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這篇53歲時寫成的《秋聲賦》流露出了這種希望與世無爭,修身養性的思想。

同時,作者以「無形」的秋聲作為描寫和議論的物件,採用賦的形式抒寫秋感,極盡渲染鋪陳之能事,實際上融人了作者對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六.尾段

「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的具體意境是什麼?

明確:第四段是全篇的結束,作者從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過來,重新面對靜夜,只有秋蟲和嗚,襯托著作者悲涼的心境。結尾處秋蟲的和鳴,更襯出作者的感慨與孤獨。

戛然而止的結尾,給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蟲唧唧中,讀者似乎也要同聲一嘆。

七.學生說一說本文的獨到之處。

明確:《秋聲賦》寫秋以立意新穎著稱,從題材上講,悲秋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永恆題材,但歐陽修從新的角度入手,雖承襲了寫秋肅殺的傳統,但卻烘托出人事憂勞更甚於秋的肅殺這一主題,這就使在立意上有所創新。

更應該提到的,應是《秋聲賦》在文體上的貢獻。注重駢偶鋪排以及聲律的賦到了宋代以後,由於內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矯揉造作,已經走向沒落。歐陽修深明其中之弊,當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後,回過頭來又為「賦」體開啟了一條新的出路,即賦的散文化,使賦的形式活潑起來,既部分保留了駢賦、律賦的鋪陳排比、駢詞儷句及設為問答的形式特徵,又呈現出活潑流動的散體傾向,且增加了賦體的抒情意味。

這些特點也使《秋聲賦》在散文發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八.布置作業

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秋聲賦歐陽修s1:

秋聲——比喻——悲

秋狀——虛實結合

烘托秋聲s2:

秋氣之肅殺

s3:主題——抒發人事憂勞的感慨。

s4:結尾——悲涼、孤獨

《秋聲賦》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教學前後始終以 學案 為依託,為學生營造融入文字的學習氛圍和搭設深入理解文字的學習支架,整堂課當中力圖以學生的學習經歷為線索,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利用多 手段及時展現學生的學習過程,並及時解決疑難,但是,由於課堂容量的有限,本堂課對於文字的主題挖掘和把握還遠遠不夠,然後這又是理解文...

一輪複習秋聲賦

高考語文專項複習 使用準備與要求 一 請準備紅 黑雙色筆 二 科代表負責本組 目標流程 的收發和對完成情況進行監督和督促.目標一 積累語文基礎知識,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範漢字,正確使用詞語 包括熟語 標點,辨析並學會修改病句。c層 1 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

秋聲賦鞏固單答案 1

製作人 丁伯林 一 字音 悚然 s ng 蕭颯 s 鏦鏦錚錚 c ng zh ng 皎潔 ji o 煙霏雲斂 f i li n 慄洌 l li 寂寥 li o 砭人肌骨 bi n 呼號奮發 h o 綠縟 r 蔥蘢 c ng l ng 渥然丹者 w 黟然黑者 y 戕賊 qi ng 二 解釋下列實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