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教學設計

2022-12-21 19:06:04 字數 4686 閱讀 3550

學科授課時間授課題目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教學目標

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

高一授課教師

授課地點

赤壁賦(第二課時)

《赤壁賦》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第三單元古代散文單元中的一篇。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文質兼美,情理並茂。將純理念的對社會人生的抽象認識通過欣賞風月,憑弔古人的方式來完成,在主客觀的契合間發出哲理的意蘊。

文章「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它由以前的自讀課文公升格為講讀課文,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而且,蘇軾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位影響深遠的巨匠,他的很多作品都被選入教材,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和學生。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高中生文言文學習的目標除了提出「能閱讀淺易文言文,梳理文言知識,背誦一定名篇」的基礎層次要求,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理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型。因此《赤壁賦》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字詞句的解釋上,更要上出人文情感,讓學生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滋養中,情感上產生共鳴。本課便是在完成知識目標後體驗情感的第二課時

經過必修1階段的高中語文學習,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文學知識,有了一定的文學文化修養,他們已經有能力把作品再深一層,穿過作品這道長廊,走進作家的內心深處,更深層次地**作家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但是閱讀古文作品尚且有一定難度。

知識與技能:了解蘇軾多方面的藝術成就及人生經歷過程與方法:理清文章感情線索並**成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研討蘇軾的人生感悟,感受其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培養積極正確的人生觀

理清文章感情線索並**成因誦讀法、**法

教師活動

展示詩: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語文年級

匯入教與學

提問:這裡的三父子指的是哪三父子?追問:那些資訊指向三蘇?

再追問:大家關注的這些資訊也可指向三曹父子教師評價:關注資訊應準確充分

一、蘇軾的藝術成就及名家評價解說:三蘇中又以蘇軾文學造詣最高提問:大家了解蘇軾多少

學生活動

脫口而出:三蘇回答:三父子、大文豪、詩賦個別回答:峨眉,三蘇是四川眉山人

學生紛紛回答豐滿蘇軾資訊

教師展示並簡要解說

北宋文壇領袖蘇門四學士:黃秦晁張傾聽解說文:唐宋八大家——三蘇歐曾王韓柳詩:蘇黃油然而生傾慕詞:豪放派蘇辛嚮往書法:蘇黃公尺蔡宋四家繪畫:墨竹展示名家評價:

「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書、畫皆爾,辭亦爾」。——李清照

解說:有人說乙個人窮其一生在乙個領域有所建樹,在

歷史上留下名字,那麼他就已然很不易,如果乙個人

在多個領域的綜合成就無出其右者,我們又應該怎樣定

放聲誦讀,體悟

義他呢!而蘇軾對每件事又不傾其全力,可見這個人確

情感快速檢索,回答

實是曠世奇才。今天我們要走進蘇軾的《赤壁賦》並走

問題(迅速準確)

進蘇軾。

三、整體感知1、誦讀課文,感悟情感筆記2、找出文章中直接傳達人物感情的句子或詞語

提示:「直接「

明確檢索範圍自由誦讀,迅速

明確:飲酒樂甚——蘇子愀然;哀吾生之須臾;託遺響

檢索,回答問題切實從詩句中

於悲風——客喜而笑

感受到「樂」

迅速回答「簫

板書:樂——悲——喜

聲」我們一起來**情感生成原因

回答:多個學生

四、依據文字,**情感生成因素(由問題串聯)回答完整

學生思考

1、誦讀並檢索資訊蘇軾因何而樂(回答一點即可

關注歌的內容在思考回答問

明確:景:清風、靜水、明月、遠山、白露

題物:酒、詩、歌人:客心境:自由

注意:提示學生有四方面的要素2、蘇子因何「愀然」?明確:因為悲涼的簫聲

進一步**:簫聲怎樣傳達出悲哀之情的?嗚嗚然、如泣如訴、舞、泣

3、補充提問:泛舟之樂到簫聲之悲是否突兀?提示:注意簫聲如何奏出,是「倚歌而和」

明確: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蘇子出口成章,此歌是蘇子才華的展現,歌詞帶有《離騷》的痕跡。前兩句是說在美好的月光下逆流而上,後兩句是說找美人不到而惆悵,後兩句明顯帶有傷感情緒了,這就為後文客倚歌而和的洞簫悲音的由來作了最好的註解。自楚辭開始美人這個意象往往隱喻著賢君明主。

那麼蘇軾本身就不自覺的在歌聲中流露出悲傷之情,而「客」則是他的知音,演奏出和歌聲相協調的簫聲,並使這種悲傷之情一發而不可收,變成了真正的「悲和哀」,說明客的心中有難以言說的悲愁。那麼客因何而悲呢?

4、客因何而悲

誦讀文章,尋找線索,討論明確:

「三悲」即物是人非(一代梟雄曹操,「而今安在哉」,還是當初的赤壁,而人卻不再,一切已歸於空虛,令作者生發出無限悵惘之情);生命短暫(思及自己,吾與子更是如蜉蝣,如滄海一粟,悲從中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宇宙無限人生須臾,欲超脫塵世、尋求寄託卻不得)

客之悲其實是古代哲人和詩人共同的困惑。他們在徹悟了天地宇宙的無窮後產生了一種渺小感和迷茫感。

面對這種困惑,有人欲挽住時間的流水,有人想延長生命的長度。

學生能夠完成

誦讀思考討論

傾聽解說

學生理解**得很深入

聆聽解說思考哲學命題

5、客因何由悲轉喜?——蘇子的勸慰

通過誦讀課文和對文章以往的思考並加以討論得出結論明確

變與不變——水、月、人不取——奢求與幻想

取——清風明月——自然美景

解說:我們可以以「且夫」為轉折點,把第四段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中,蘇軾由眼前的水和月,悟出了「變」與「不變」的道理。

客只知其變而不知其不變,空生「哀」與「羨」;蘇軾能辯證的看待問題,知其不變,物與我皆無盡。「物與我皆無盡也」,這裡是就物與人的整體而言。作為個體的人會變,而作為整體的人類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那麼,作為人類長河中的我即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人類不會消失,那麼我也是「永恆」的了。就如同文中所提到的江水、明月一般。第二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進一步從「取與不取」的角度,重點講了「取」。

大自然是個無窮寶藏,可以作為人們的精神寄託,所以蘇軾認為人對自然萬物,該取則取,不該取的不取。結合我們了解的背景和文字,可以知道,作者在這所說的「莫取」之物即為功名利祿,不再執念於此,得不到也不強求。不必因「吾生之須臾」而羨慕其「無窮」,而要使無窮的自然萬物為「吾生」所享用,從中得到樂趣。

(共享清風明月)這

思考學生讀註解明確烏台詩案

學生能回答出原文語句,並概括為去自然美景中去尋求解脫

深刻認識到蘇軾的面對苦難方式的難能可貴

學生列舉「蘇軾般」面對苦難的人及他們的人生成就

品讀中拮清風明月,「取之無盡,用之不竭」,從而能超然

獨立,曠達樂觀。而客也在這一番勸慰中轉悲為喜。

6、當初的月夜泛舟真的有這樣一番主客對話嗎?第三段中客的苦悶是否也是蘇軾自己心境的表達?

在名人與「我」

提示:漢賦的體式

的對照中產生自豪感並見賢

明確:「主客問答」是漢大賦繼承先秦諸子問答體散文

思齊樣,議論最後又回到「喜」上來了。作者於無限自然之而發展來的特點,《子虛賦》《上林賦》《兩都賦》等都用「述客主以首引」(《文心雕龍·詮賦》)的方式。蘇軾的《赤壁賦》應該就是藉此形式來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慨。

7、是什麼樣的人生際遇觸發了蘇軾如此的人生苦悶和人生感慨?

教師補充:烏台詩案——「莫須有的可笑事件」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說蘇東坡在很多詩中流露了對**的不滿和不敬,方法是對他詩中的詞句和意象作上綱上線的推斷和詮釋,搞了半天連神宗皇帝也不太相信,在將信將疑之間幾乎不得已地判了蘇東坡的罪。(余秋雨的解讀)

明確:黃州團練副使——在死亡邊緣掙扎出來的被流放的罪犯

黃州——荒涼的流放地

烏台詩案——蘇軾人生中的巨大災難通過對烏台詩案簡鍊的解說讓學生明確這一事件對蘇軾人生及思想重大的影響

五、烏台詩案後蘇軾將向何處去?

文字: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傳達資訊:寄情自然

思考分析:寄情自然的方式——陶淵明式或李白式或其他

補充蘇軾晚年再遭貶謫後的政績蘇軾式寄情自然:熱愛生活

——的確,蘇軾的一生顛沛流離,橫跨了大半個中國,足跡何止萬里?但是,儘管不幸接踵而來,他卻從未放棄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無論處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一片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渝,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九死不悔。詩人一生宦海沉浮,展轉做官與流浪中。

但詩人並沒因人生的坎坷而消極悲觀,在逆境中隨緣自適、曠達豪放,仍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六、「智者」在苦難中1、蘇軾面對人生苦難2、歷史偉人面對人生苦難

蘇軾司馬遷杜甫勾踐巴金海倫〃凱勒高爾基林肯貝多芬……3、「智者」解讀苦難展示名人對苦難的解讀

極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後解放者,惟有此種痛苦,才強迫我們大徹大悟。--------尼采

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伏爾泰

痛苦留給的一切,請細加回味!苦難一經過去,苦難就變為甘

美。------歌德

4、學生解讀苦難展示學生對苦難的認識

苦難是一杯苦咖啡,只有懂得品味的人才能感受到其中濃郁的醇香。——王鑫然苦難是人生的一種財富,會讓你在今後的人生中更睿智,更冷靜。——邢暘苦難是成功者成功之前的磨鍊,是失敗者失敗之前的預兆。

——慄英軒

懂得苦難的人也就懂得了人生。——劉婉竹苦難可以成就乙個人,也可以毀掉乙個人。——於美琳

七、作業

1、摘抄5首蘇軾詩詞

2、課下閱讀余秋雨《蘇東坡突圍》3、讀傳記《蘇軾傳》

《赤壁賦》教學設計

赤壁賦 第2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能力 1 學習和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知識及特殊句式。2 熟讀成誦,增加文言積累,積澱文言語感。3 品味如散文詩一般精練優美的語言。4 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過程與方法 1 布置預習,掃除字句障礙,疏通文意,課上通過競賽的方式落實有關文言知識。2...

《赤壁賦》教學設計

課題 赤壁賦 總課時3第3課時 中學課本中選錄的文言文都是經過千百年時間淘洗而流傳至今的詩文極品,表現在這些作品中的先哲們的崇高理想 美好情操正是學生汲取不盡的精神養料,比如 赤壁賦 中身處逆境的蘇軾所表現出來的曠達樂觀的襟懷。鑑於這個意義,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 赤壁賦 時,應在準確把 教材分析 握文...

《赤壁賦》說課稿

2 教學課時 兩課時 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作者和解題 1 黃州的蘇軾 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 黃州 惠州 儋州。赤壁賦的寫作正是蘇軾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時。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 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有助於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恰當的運用 知人論世 的方法。2 解題 1 赤壁的有關話題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