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導學案

2022-10-31 22:36:07 字數 3767 閱讀 2273

一、學習目標

1、了解「賦」的特徵,鑑賞本文的音韻美和意境美。

2、體會景物描寫之中深沉的感情,理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3、學習賦主客問答這一傳統手法在表達思想情感中的作用。

4、結合作者處境,體驗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5、熟讀成誦,增加文言積累,積澱文言語感。

第一課時

一、預習案

一、作者簡介:

蘇軾(1037——101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代文學家、書畫家。他在詩、詞、歌、賦、散文、書法、繪畫、醫藥、禪理、哲學、飲食、服飾、金石、園林藝術等方面均有較高的造詣,學識廣博。

是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詩歌:代表北宋詩的最高成就,與黃庭堅並稱為「蘇黃」;

詞: 開「豪放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

散文:發展了歐陽修平易舒緩的文風,與歐陽修並稱為「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書法:自成一家,長於行書、楷書,同黃庭堅、公尺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又是我國古代楷書的四大流派的開創者之一(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蘇軾);

畫作:開創了湖州畫派。

他仕途失意,命運多舛,生活顛沛坎坷。這與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激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的廢新法的政治主張有莫大的關係。有《東坡集》《東坡樂府》傳世,諡號「文忠」。

二、寫作背景: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黃州團練副使是乙個虛職,蘇軾不能簽署公事,不得擅離安置所,心裡十分苦悶。宋代的黃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黃岡,其西北的長江邊上,有一處風景勝地。那兒矗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為形狀有些象鼻子,人們稱它為「赤鼻磯」;又因為山崖陡峭如一面牆壁,所以也被稱為「赤壁」。

蘇軾經常來赤鼻磯遊覽眺望,或泛舟夜遊。江城的一切風物,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莫大的安慰。這段時期,蘇軾創作了三篇千古傑作——一詞二賦。

【注】在新舊兩派的激烈鬥爭中,蘇軾因反對主張變革的王安石一派,元豐二年(1079),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諷刺新法的詩句,加以**。(「烏台」,即御史府,是專任**百官的**機關。)這就是有名的「烏台詩案」,「烏台詩案」是乙個有名的***,也是乙個冤獄。

蘇軾差點兒被殺頭。

三、有關「賦」的文體簡介:

1、含義:本是一種詩歌表現手法,到漢代形成一種有韻的特定體制,成為一種形體比較自由靈活的韻文。

2、特點:

a、語句上以

四、六字句為主,並追求駢偶,且允許有參差錯落。

b、語音上要求聲律和諧;

c、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用鋪陳手法。

3、分類:

大賦:以鋪敘事物為主;

小賦:以抒情為主;

文賦:近於散文;

駢賦、律賦:接近於駢文;

四、整體感知:

1、生字詞:

壬戌(rénxū)之秋舉酒屬(zhǔ)客歌窈窕(yǎotiǎo)之章

徘徊於斗(dǒu)牛之間如馮(píng)虛御風桂棹(zhào)兮蘭槳

擊空明兮溯(sù)流光倚歌而和(hè)之餘音裊裊(niǎo)

泣孤舟之嫠(lí)婦蘇子愀(qiǎo)然山川相繆(liáo)

舳艫(zhúlú)千里釃(shī)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

漁樵於江渚(zhǔ)之上駕一葉之扁(piān)舟舉匏(páo)尊以相屬

寄蜉蝣(fúyóu)於天地無盡藏(zàng)也相與枕藉(jiè)乎舟

2、誦讀方法指導:

讀出重音:

如「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動詞重讀;「哀吾生之須臾,慕

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韻字重讀;「而今

安在哉」「而又何羨乎」疑詞重讀。

讀出節奏:

如: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讀氣勢:

如「方其破荊洲,下東陵,順流而東也,(停頓較小語速較快)舳艫千

裡,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朔賦詩(語速舒緩)固一世之雄也,(停頓較大氣勢豪邁)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轉緩慢低沉)」。

讀出情感:

如:「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何其樂也。「其聲嗚嗚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何悲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而吾與子所共適」,何其曠達。「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又何其灑脫。讀者細心體悟詞語的抑揚頓挫,文句的舒緩輕重。

3.聽專家朗讀音訊:教師從酷狗**中**著名演員鮑國安朗誦的《赤壁賦》,讓學生跟著小聲讀,體會文章的韻味。熟讀全文,力爭背誦。

二、**案

一. **第一自然段

1、作者開始遊赤壁時,景色如何?用原文回答。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2、這樣的景致使泛舟者產生了怎樣的心理感受?本段的感**彩什麼為主?

3、思考:「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這幾句在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二. **第二自然段

1、歌詞中的「美人」指代什麼?歌詞代表了主人怎樣的情懷?

2、作者是怎樣描寫簫聲之悲?

3、作者的感情從樂到悲的變化是否太突兀?

四.**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1、作者是如何從「變與不變」的角度來分析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2、作者又是如何從「取與不取」的角度論述人生感悟的?

3、最後一段酒後一片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的景象作結的作用?

4、這樣結尾有什麼深刻含義?

5、思考:第三段客人的話是否也是蘇軾自己心境的表達?如果是,那麼蘇軾一貫的豪放風格與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即本文的感情基調應該是什麼?

6、本文多次寫到主客問答,這種安排有什麼作用?

五、複習鞏固:

1、一詞多義:

歌: 扣舷而歌之。(動詞,歌唱。)

歌曰:(名詞,歌詞。)

倚歌而和之。(名詞,歌曲。)

望: 七月既望。(名詞,陰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

下: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克,打下。)

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方位名詞,位置低的,與「上」相對。)

如: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動。)

縱一葦之所如。(往,到,動。)

之: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惟江上之清風。(結構動詞,的。)

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月出於東山之上。(助詞,不譯。)

乎: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助詞,形容詞詞尾。)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語氣助詞,用於句末,相當於「嗎」。)

相與枕藉乎舟中。(介詞,在。)

於: 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介詞,在。)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助詞,表被動。)

月出於東山之上。(介詞,從。)

2、通假宇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屬」通「囑」,勸人喝酒。)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馮」通「憑」,乘。)

山川相繆,鬱乎蒼蒼。(「繆」通「繚」,盤繞。)

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籍」通「藉」。狼藉,凌亂。)

3、詞類活用: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詞作狀語,向……。)

舞幽壑之潛蛟。(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婦。(泣,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

侶魚蝦而友麋鹿。(侶,以……為伴侶;友,以……為朋友。)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向南,名詞作狀語。)

4、特殊句式:

①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後置)

②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③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④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後赤壁賦》學案

學習目標 1.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與虛詞。2 把握文章中作者感情變化的過程及其和所寫景物之間的關係。3.了解作者內心世界的強烈矛盾和被貶之後在苦悶中尋求精神解脫的心情。學習重點及使用說明 1 熟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章大意。2 從寫景狀物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理解作者被貶黃州時複雜的思想...

赤壁賦學案教師版

赤壁賦學習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了解作品 以文為賦 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鑑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2 了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手法,體會課文景 情 理交融的特點。3 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了解其宇宙觀 人生觀中辯證 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二 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通過誦讀體悟和鑑賞優美 ...

教師版《赤壁賦》學案

赤壁賦 學案教師版 編制 定遠中學姚旭 學習目標 1 領會課文景 情 理交融的特點,賞析課文典雅 精美的語言。2 了解蘇軾生平經歷以及作者在曠達的風貌之下寄寓的悲憤苦悶的複雜情感。3 積累文言實虛詞知識。學習重難點 學習理解本文 文賦 的文體特點及所運用的 賦 的表現手法 主客問答的行文結構 借景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