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版《赤壁賦》學案

2023-01-31 07:54:05 字數 4303 閱讀 4951

《赤壁賦》學案教師版

編制:定遠中學姚旭

【學習目標】

1、領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賞析課文典雅、精美的語言。

2、了解蘇軾生平經歷以及作者在曠達的風貌之下寄寓的悲憤苦悶的複雜情感。

3、積累文言實虛詞知識。

【學習重難點】

學習理解本文「文賦」的文體特點及所運用的「賦」的表現手法(主客問答的行文結構、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課時安排】 導學案3課時 ;固學案1課時。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課時的教學環節同步進行)

導學案第一課時

【知識鏈結】

1.關於作者: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對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醫藥、禪理、哲學等均有涉獵,學識廣博,尤其在詩壇、詞壇、散文上更是成就卓越的大家。父蘇詢,弟蘇轍均以文名著稱,而以蘇軾成就最大。

文壇歷史上稱他們父子為「三蘇」。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中進士,受到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讚賞。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實行變法,蘇軾因反對新法而外調杭州通判,轉任密、徐、湖州知州。元豐二年因諷刺新法的詩句,而**下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因築室於東坡而自號東坡居士。

哲宗繼位,一度被召回,等哲宗親政,蘇軾再一次遭貶到惠州,後又到瓊州。徽宗即位後,遇赦北還,途中在常州病逝。

蘇軾的詩有著豐富多彩的風格,或雄奇奔放,或富於理趣,或簡淡自然。他和南宋的辛棄疾形成了詞壇上的豪放詞派。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2.關於「賦」:

賦,本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詩經》「六義」之一。漢代形成為一種文體。它兼具詩和散文的性質,講究文采,注重韻律。

以鋪敘事物為主的是「大賦」,以抒情為主的叫「小賦」,接近駢文的稱為「駢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稱為「文賦」。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

蘇軾的《赤壁賦》擺脫了魏晉時期鋪陳浮華、羅列詞藻的文風,緊緊圍繞著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實景。這篇文章的景物描寫雖然筆墨不多,但是意境創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寫優美自然,抒發情感也真摯樸實。

3.關於背景:

本文是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所作。元豐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後兩次遊覽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了兩篇遊記,後人習慣稱前一篇為《赤壁賦》或《前赤壁賦》,稱后一篇為《後赤壁賦》。這裡所選的是前一篇。

其實,蘇軾所遊的並非三國時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魚東北的赤壁。作者在這裡只是觸景生情,採用當時的傳說,借題發揮,以抒發自己被貶謫後內心的苦悶和對宇宙、人生的一種感悟。

【學習過程】

一、規範字音。

壬戌(rén xū) 屬客(zhǔ) 窈窕之章(yǎo tiǎo) 少焉(shǎo) 鬥牛(dǒu)

馮虛御風(píng) 扣舷而歌(xián) 桂棹(zhào) 泝流光(sù) 倚歌而和之(hè)

餘音裊裊(niǎo) 幽壑(hè) 嫠婦(lí) 愀然(qiǎo) 山川相繆(liáo)

舳艫千里(zhú lú)旌旗(jīng)釃酒(shī)橫槊(shuò) 漁樵(qiáo) 江渚(zhǔ)

扁舟(piān) 匏樽(páo) 蜉蝣(fú yóu) 曾不能(zēng) 無盡藏(zàng)

餚核(yáo hé) 狼籍(jí) 相與(yǔ) 枕藉(jiè)

二、朗讀,理解大致文意。

三、分段落實文意,結合書下注釋,完成下面關於文章前三段的練習。

第一自然段

1、疏通文句落實文言知識

解釋下列劃線詞語:

七月既望(十六日),舉酒屬(勸人飲酒)客,少焉( 一會兒),鬥牛(星宿名),白露橫(籠罩)江,

縱(任憑)一葦之所如(到,往),凌(越過)萬頃之茫然( 曠遠的樣子),馮虛( 太空 )御風,

遺世(脫離塵世)獨立,羽化(成仙的人長翅膀飛公升)而登仙。

通假字:

舉酒屬客:通「囑」,( 勸人飲酒)。

馮虛御風:通「憑」,( 乘)。

找出下列語句中的古今異義詞並解釋:

徘徊於鬥牛之間 ( 徘徊 ) 古義: 明月停留今義: 來回地走

鬥牛) 古義星宿名今義動物牛相爭鬥

判斷文言句式:

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 介賓結構後置 )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介賓結構後置 )

凌萬頃之茫然。( 定語後置 )

一詞多義:

之: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結構助詞,的 )

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去、往 )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

於: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介詞,在 )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介詞,從 )

如:縱一葦之所如到、往、去 )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似、像 )

2、本段寫作者夜遊赤壁的情景。

作者看到的景色哪些?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人們的活動(動作)有哪些?

誦---歌---縱---凌

作者有什麼樣的感覺和心情?

遺世獨立,羽化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種與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確文、迎風賞月的舒暢飄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彩以喜悅為主。

第二自然段

1、疏通文句落實文言知識

解釋下列劃線詞語:

扣舷(敲著船舷)而歌之,桂棹(划船用具)兮蘭槳,擊空明(月光下的清波)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月光浮動的江面 ),

倚(隨著)歌而和(唱和)之,餘音裊裊(聲音悠長),不絕如縷(細絲線),

幽壑(深谷),嫠婦(寡婦)。

找出下列語句中的古今異義詞並解釋:

望美人兮天一方 ( 美人) 古義:思慕之人,隱喻君王

今義: 貌美的人

解釋句中的詞類活用詞:

舞(使動,使起舞)幽壑之潛蛟,泣(使動,使哭泣)孤舟之嫠婦。

判斷文言句式:

客有吹洞簫者 ( 定語後置,有位吹洞簫的客人。 )

一詞多義:

歌:歌窈窕之章動詞,歌唱 )

歌曰名詞,歌詞 )

倚歌而和之名詞,歌曲

望:七月既望農曆每月十五日 )

望美人兮天一方思念 )

重點難句翻譯: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簫聲)能使潛藏在深淵中的蛟龍起舞,又能使孤舟上的寡婦啜泣。

2、本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請簡單分析感**彩是怎麼變化的。

主要內容是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

主客觸景生情,由歡樂轉為悲涼,引起下文主客問答的議論。

導學案第二課時

第三自然段

1、疏通文句落實文言知識

解釋下列劃線詞語:

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正襟(整理衣服)危坐(端坐),方(當)其破荊州,舳艫(戰船首尾相連)千里,釃酒(酌酒)臨江,橫槊(長矛)賦詩,舉匏樽(葫蘆)以相屬,蜉蝣(小飛蟲,比喻人生短促),

須臾(短暫的片刻),知不可乎驟得(屢次得到),遺響(簫聲的餘音)。

通假字:

山川相繆:通「繚」,(盤繞)。

解釋句中的詞類活用詞:

正(形作動,整理)襟危坐而問客曰烏鵲南(名作狀,向南)飛

西(名作狀,向西 )望夏口東(名作狀,向東 )望武昌

下( 名作動,攻占)江陵順流而東(名作動,向東進軍 )也

況吾與子漁樵(名作動,捕魚、砍柴 )於江渚之上哀(為動用法 )吾生之須臾

侶(意動,以為侶)魚蝦而友(意動,以為友 )麋鹿

判斷文言句式:

何為其然也?( 賓語前置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被動句)

固一世之雄也,( 判斷句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介賓結構後置 )

一詞多義:

下: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下 )

之: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助詞,的 )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主謂之間 )

重點難句翻譯: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 於,助詞,表被動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來是一代雄傑啊,但今天又在**呢?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公尺那樣渺小。

2、本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

本段感**彩如何?

本段寫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緒,闡發了懷古傷時之情,感**彩甚為悲傷。

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歷史對比生悲,二由人生短暫(寄蜉蝣、哀吾生)感觸生悲,三由理想(挾飛仙,,抱明月)現實(不可驟得)矛盾生悲。

本段是怎樣將情、景、理結合在一起的?

赤壁賦學案教師版

赤壁賦學習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了解作品 以文為賦 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鑑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2 了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手法,體會課文景 情 理交融的特點。3 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了解其宇宙觀 人生觀中辯證 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二 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通過誦讀體悟和鑑賞優美 ...

赤壁賦知識點整理教師版

一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其意義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通 憑 乘 山川相繆 通 繚 環繞 舉酒屬客 通 囑 勸人飲酒 舉匏尊以相屬 通 囑 勸人飲酒 餚核既盡,杯盤狼藉 籍,通 藉 狼藉,凌亂二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異義,並解釋其古意 白露橫江 白茫茫的水汽 凌萬頃之茫然 曠遠的樣子 於是飲酒...

赤壁賦導學案

一 學習目標 1 了解 賦 的特徵,鑑賞本文的音韻美和意境美。2 體會景物描寫之中深沉的感情,理會課文景 情 理交融的特點。3 學習賦主客問答這一傳統手法在表達思想情感中的作用。4 結合作者處境,體驗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5 熟讀成誦,增加文言積累,積澱文言語感。第一課時 一 預習案 一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