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家庭學生教育教育案例

2023-02-01 08:24:02 字數 3554 閱讀 3588

做孩子心靈上的領航員

-----離異家庭學生教育案例分析

劉錦玲是我們五年(4)班的乙個活潑聰明的小女孩,我還清楚地記得剛認識她時,她甜甜的微笑,和每天早晨見到我開心的問好。她非常懂事還很善於和別人交流,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讓她領隊,可是去年,我漸漸發現她上課不夠專心,學習習慣非常的差,偶爾動作也會很慢,頭髮經常亂蓬蓬的,衣服也穿的不夠整潔,臉上燦爛的笑容也逐漸在減少。對她進行批評,也沒什麼大的作用,她依然如此,所以我讓乙個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好的學生去做領隊。

雖然我把楊晗玉給換了下來,但是我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很有靈氣的,我要幫助她,我想讓自信甜美的笑容重新回到她的臉上。

有一次,我意外地發現她喜歡在桌子上亂塗亂畫,我就很嚴厲的批評了她,告訴她這是破壞公物現象,要愛惜我們身邊的物品。可是過幾天又發現她這樣做了,我想我前幾天剛剛批評她,怎麼又這樣了?再結合她那段時間的表現,例如上課走神,偶爾有遲到現象,很少和同學一起出去玩……我通知她的家長來學校一趟,本以為她的父母會出現在我的面前,結果卻是她奶奶來的。

聽了我所反應的孩子最近在學校的表現,奶奶聽著聽著眼圈就有些紅了。然後和我講起最近家裡的一些變故。這才讓我有所了解,原來由於孩子的父母感情不和,剛剛離婚。

這孩子打小就很懂事,面對著父母日漸公升級的爭吵,更親眼目睹媽媽拋下她離開了家,幼小的心靈受到了重創,所以她也有些無心學習,經常坐在那裡發呆,或者自己亂塗亂畫,每次問她畫的什麼,她自己也說不清楚……聽了奶奶的反饋,我才知道可能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不但在學校這樣,在家裡她也是這樣的,寫字桌上第一天剛擦乾淨,第二天又被她畫好了,她家長一直提醒她,可她還是改不了。我想,這是她由於思想上出現了問題,才導致行為習慣上出現了問題。要想幫助她改掉這些習慣,讓她重新自信、快樂起來,還要從根本的思想入手,走入她的內心,才能真正的幫助她。

針對孩子的種種表現,首先我決定用愛心來彌補她受損的情感。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愛是教育的最好調節劑。因此,我常用真摯的愛心對待她。

哪天看她頭髮沒梳好,我第一件事就是為她梳頭;哪天看她衣服穿少了,我會拿出我自備的衣服給她穿。一件件的小事,讓她慢慢接納了我這個班主任,對我也有了一種親近感,心裡有什麼話也慢慢願意和我講了。走進了孩子的心理,是我跨出的第一步。

我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談心!心理學家認為:「現代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會做到有的放矢」。

而談心就是一種好辦法,教師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態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讓孩子體會到溫暖、信任、愉快。每天,我留意小姑娘在學校的各種表現,及時找她談話,表揚好的一面,指出不足之處,讓她明確努力的方向。針對父母離異給她帶來的傷害,我找了乙個適當的時間對她說,父母分開不是你的錯,他們的離婚,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的苦衷,你現在還無法理解。

但是現在,你應該坦然面對你周圍的人,對於父母的分手,你不應該耿耿與懷,畢竟,你的生命是他們給的,你應該心懷感恩,學會包容,學會原諒父母。盡最大的努力去孝敬他們。而通過和小丫頭談話,我也知道她不願意喊一聲「媽媽」,很大程度是來自爸爸的阻攔,從內心上講,她還是很想媽媽的。

於是我決定先做她爸爸的工作,我幾次找她爸爸談話,告訴了他孩子的真實想法,希望他不要阻攔孩子找自己的媽媽,畢竟母女連心,她們是母女的事實是永遠改變不了的。經過了我的幾次努力,她爸爸也鬆口了,表示不再阻攔。做通了爸爸的工作,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小姑娘畢竟是小姑娘,在她心裡,媽媽還是很重要的,雖然她還是有些不能理解,媽媽怎麼捨得拋下她乙個人,心裡也許還有一絲絲的恨,所以,和媽媽聯絡有些不好意思開口了、。

於是在母親節那天,我特別布置全班同學一定要對媽媽說一聲:媽媽,您辛苦了!對於楊晗玉,我特別鼓勵、囑咐她雖然不能當面和媽媽說,但一定要打乙個**給媽媽。

雖然還是有點顧慮,但最後她還是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務」,而我也知道,我的第二個目標也順利達到了!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是我做的第三件事情。面對離婚的現實,爸爸覺得有愧於她,因此,無論小姑娘提出什麼樣的要求,其父都會答應。

針對這種現狀,我和他的爸爸又進行了溝通,達成共識,對孩子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對於她在學校的各種表現,我都打**告訴她的爸爸,並且詢問她在家裡的表現,並且和她的母親溝通,囑咐她要常和孩子聯絡,關心孩子。家校緊密配合,做到了有的放矢。

這樣,在學校有老師的關懷,家裡有親人的照顧,讓她時刻體會到濃濃的愛,來化解心中積聚的不滿。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小姑娘心中的怨恨漸漸消失了,獨自發呆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曾經那個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的劉錦玲,課間和體育課上又能看到她帶著大家一起玩耍的快樂情景了。前不久,她爸爸還打**給我,告訴我小姑娘現在又像以前一樣活潑開朗了,很少坐在桌子前塗塗畫畫了,也願意和家人分享在學校的喜怒哀樂了。

在這個學期伊始的班幹部換選中,她又被學生們推薦為中隊委員,我們大家都看到了她的進步。

劉錦玲的事例,讓我感受到,離異不是孩子的錯,所以不能讓孩子來承擔後果,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尋找到適合的教育策略,引導孩子,讓他忘卻曾經的傷痛,也為了幫助孩子,讓他找回童年的天真,讓她們也能擁有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無憂、陽光的童年。所以,我覺得以下方法對教育離異家庭的孩子也許有一定幫助。

一、與家人密切聯絡,經常溝通,告之孩子的近況。並且委婉提出三條建議:

其一,為了孩子,父母雙方的家庭應該文明相處,寬巨集大量。父母雖然離婚了,但與孩子的關係永遠不會變。希望爺爺奶奶不要在孩子面前提爸爸的不好,不要阻止父女相見,盡量提供能與父親繼續相處的寬鬆環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雖然分開了,但對她的愛並沒有改變。

其二,由於離婚對雙方都是不小的打擊,對孩子更是心靈的創傷。希望有撫養權的一方堅強些,不要把傷感的情緒傳染給孩子,也不能因此而喜怒無常,免得讓孩子變得焦慮、憂鬱,甚至自暴自棄。

其三,希望家人永遠不要冷落孩子,繼續給孩子溫暖和關愛,甚至比以前更多的愛。特別是負責撫養孩子的一方,不要因為工作忙、因為賺錢養家而讓孩子感到親情的流失。要多陪孩子說說話。

二、關心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從心理學書上得知:父母離異,一般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孩子會變得敏感,心眼多,不輕易說心理話,但家庭發生變故的孩子在內心深處卻渴望向人傾訴,被人理解,只是由於種種擔憂、自卑而本能地自我封閉。我知道越是這樣的孩子,就越需要耐心的開導和細微的關懷。

所以無論遇到學習和生活上的難題,教師都要主動幫學生解決。逐步開啟孩子的心門,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三、滿足孩子必要的要求,包括物質要求和精神要求

父母離婚,讓孩子在思想上總覺得比別人少了什麼。所以一旦在學習上或生活上需要什麼,即使經濟條件較差,也應該盡量滿足孩子,使他覺得除了父母離異之外其他方面我同父母雙全家庭的兒童相差不是太大。如果稍微差些,也應該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

精神上,我盡量多與他聊天,了解他的心理需求。這樣,孩子有自信了,別人也更願接近她了。

四、引導孩子學會交往,融入班級群體

良好的夥伴關係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教育班幹部、小組長主動關心、幫助這樣的孩子,讓同學下課多陪孩子,盡量讓這樣的孩子變得開朗起來。讓她感到集體的溫暖,和夥伴的力量。

時間老人的腳步匆匆而去,孩子心中的烏雲也逐漸散去,我多麼希望這曾經的陰影永遠遠離孩子,多麼希望每個離異家庭孩子的頭頂永遠是一片燦爛的天空呀。為孩子祈禱的同時,我更深深地體會到單親家庭的學生更像海面上行駛的一葉孤舟,如果領航員能正確引導,他們同樣會避過驚濤駭浪,渡過暗礁岩石,安全抵達明淨的港灣。讓我們發揮教育者的無限力量,都來做單親家庭孩子心靈上的領航員,使他們順利走向生活的彼岸,成為生活的強者吧!

做孩子心靈上的領航員

-----離異家庭學生教育案例分析

阿城區永紅小學張麗娜

對離異家庭背景的問題學生教育的案例

基本材料姓名 林小瑩年齡 16歲,性別 女,現就讀於我校初 5班。二 問題行為概述 1 開學初,林小瑩分到我班的時候,作為住校生,趕不上校園生活節奏,拖拉散漫,下晚自習後,吃零食,洗澡洗頭等事情未做完就熄燈了,因此經常違反寢室紀律,缺乏責任心,時常忘掉內務掃除,或掃除不徹底。2 學習上,只對英語感興...

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教育策略

作者 潘愛東 甘肅教育 2015年第12期 關鍵詞 離異家庭 心理問題 因素 社會 引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 0463 2015 12 0023 01 離異家庭學生由於其家庭的特殊環境,較之正常家庭學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現偏差,重視和關心單親家庭學生,...

離異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案例三則 童話網 托爾斯泰說過 夫妻間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兒童的首要條件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一生。在學校教育工作中,作為教師,面對著越來越多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學生,所謂單親家庭是指由於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