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筆記」文化現象的演變與反思

2023-01-31 19:42:04 字數 885 閱讀 1666

作者:羅文平

**:《神州·中旬刊》2023年第07期

摘要:「返鄉筆記」寫作現象的產生基礎和階段性盛行原因是歷史和現實因素交織的結果。城鄉差異的背景下,當代知識分子借助這股書寫潮流主動為故鄉現實問題發聲,但部分遭受質疑的返鄉書寫正「稀釋」著其為「發現農村問題、深入剖析根源」的意義。

關鍵詞:返鄉筆記;潮流反思

2023年梁鴻的非虛構文學——《中國在梁莊》系列作品讓返鄉題材再次進入大眾視野,2015 年春節王磊光的《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將文化界和**的「返鄉」話題推向小高潮,2023年春節黃燈的《鄉村圖景》打破了眾多讀者對農村田園牧歌式生活的想象,隨後這個話題衍生出了大量帶著人文知識分子深切關懷和問題意識的「返鄉筆記」。這類書寫以某個村莊為例,將社會調查、個人觀察相結合,形成了一股非虛構寫作潮流,並收穫了高於大眾文學的社會關注度。

(一)「沒有故鄉,沒有根,意味著乙個人無家可歸」[1],在城鄉差異背景下,輾轉於農村和城市的知識分子在返鄉時看到凋敝破敗的故鄉景象難免會產生失意感和無歸屬感。大量知識分子開始自發性的書寫負載現實難題的「返鄉筆記」,集中發表在「鄉愁」氾濫的春節,短時間內在各大****上被**、評論,此類文字猶如獲得了傷痕文學般的社會效應。

「返鄉筆記」借助了非虛構的寫作潮流,注重作者的「行動」和「在場」,盡量還原中國農村的現在面貌,恰逢其時地在純文學的浪潮中嶄露頭角。相對於現實主義文學而言,「返鄉筆記」更好的完成了「非虛構」的使命,通過向讀者呈現大量生活細節,細緻地描繪真實可靠的故事,精心挑選最普通的人物形象,並將它們組合成具有強大現實感和共鳴感的故事。以梁鴻的《中國在梁莊》回鄉描寫為例,「看見我們,二哥大聲嚷著,『日他媽,變化太大了。

前些年在這兒還拉過三輪,這幾年都沒來了,到哪兒都不認識了,路硬是說不清』。」[2]這一段近乎白描的,粗鄙真實的語言,一下子將乙個久歷風霜,卻鄉情未改的中年打工漢子的形象樹立在我們面前。

低效晨讀現象的反思與策略研究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建設路小學韓濤 早晨,一進校門最和諧的莫過於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但當你巡視教室時,卻總能看到不和諧的現象 個別學生嬉戲玩耍 不認真讀書的身影。走進教室用眼光訓斥他們時,才漫不經心地掏出書本大聲地唱讀起來,讀上幾句,便停了下來觀望。每每看到此景,我既心痛又無奈,心中暗自反思 現在的學生...

我國家具藝術的演變 發展及其與民族文化發展關係之初探

家具藝術的原始迤形與演化從石器時代到春秋民族的巧史經歷了由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的社會形態變化,家具也由原始生活需要逐步發展到了人們有意向性製作,但由於受到人們起居習慣化及生產力發展的影響,家具的種類受到限制。家具的製作也只能是低階的手工生產方式。自有人類來,除了吃 穿 住,家具便成了人們最先考慮的生活...

《荷塘月色》的讀書與反思筆記

朱自清先生是現代著名散文家 詩人 學者和民主戰士。我們從初一開始就學到了他的文章,一開始我是為他那優美的文字所深深吸引。而在課餘時間,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卻實實在在的從內心深處敬佩他的思想和他的為人處世。這是一條幽僻的路 白天也少人走 通過幾句平實的話語,巧妙地引入了主題。隨後作者在訴說了自己的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