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地球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3-01-30 15:12:07 字數 5011 閱讀 6632

第一課時

一、創設問題情境

講述《時代周刊》評選「年度新聞人物」的故事,然後匯入本課教學。

二、初步感受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後暢談自己的心情。

三、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初步讀悟寫地球資源的兩段話和寫人類別無去處的兩段話,然後借助課文的最後一段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回歸課文整體

引導學生將課文的最後一段跟課文的內容、課文的結構、《時代周刊》評選地球為新聞人物等聯絡起來,說說自己的發現。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想像情境

(課件呈現「地球」**。)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的地球,這就是人類的母親。是她,無私地養育著我們;是她,精心地保護著我們。

曾經,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美麗壯觀;曾經,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就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就在人類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們的地球母親卻止不住發出了悲慘的哭聲。這哭聲,是從課文的什麼地方傳來的呢?

二、品讀重點語段

1.從傾聽地球母親哭訴的角度切入,補充《地球上的一天》,引導學生品讀第4自然段。

2.從傾聽地球母親哭訴的角度切入,補充《生物圈2號》,引導學生品讀第8自然段。

三、傾訴讀後感

從向母親訴說的角度切入,引導學生寫話並朗讀。(**滿文軍的《懂你》)地球!我親愛的母親

你的孩子:

四、點題結課

課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將與地球的對話轉換成與母親的對話,這個對話角度是新穎的、獨特的。閱讀教學中的對話,基礎在教師與文字的對話。

倘若教師與文字的對話能夠「見人所之未見,發人所之未發」,那課的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根基。

2.以感情為主線構築對話的流程,避免了常識課的嫌疑。文字中有關地球環保的知識點成了培植、激盪、融化學生感情的支撐點,課有了活的氣韻和美的意境。語文課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融合,感情是乙個不錯的平台。

許多課文,知識是浸潤著感情的知識,過程是流淌著感情的過程,能力因了感情才有動力,方法因了感情才有靈性。如此一來,感情就成了乙個場,融入其中的有知識、有能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3.補充的兩個課外資料典型而具有震撼力,它們既是一種對文字的拓展,又反哺了對文字的感悟。這在拓展閱讀的理論上,是一種具有原創意義的概括。從某種角度看,拓展閱讀是基於文字、服務文字的,拓的是文字深藏著的意蘊,展的是文字包裹著的內涵。

4.遺憾的是,這個版本對課文的感悟缺乏層層剝筍式的深入,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因為缺乏點的開掘而顯得浮華、淺薄。語文意識、語文味道反而被知性的拓展和感性的激盪給稀釋了。

承——桃花潭水深千尺

第二版的《只有乙個地球》是在經過靈魂的涅槃之後悄然再生的。我在想,語文味是怎樣烹調出來的呢?烹調語文味的油鹽醬醋又是些怎樣的作料呢?

通讀應該是的,品詞應該是的,寫話也應該是的。第一版的《只有乙個地球》,誦讀佔了它足夠的分量,寫話也有了它恰當的位置,缺的恐怕就是品詞了。

品哪些詞?為什麼要品這些詞?品詞的什麼?怎麼引導學生去品好這些詞?品詞與感情這條主線怎樣融合?品詞與知性的拓展怎樣結合?品詞如何使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層層深入?

思考是痛苦的,否定自我是痛苦的。此時的我,面對著《只有乙個地球》,「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而心裡卻「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品詞」的問題一直索繞著我,像一群嗡嗡鬧轉的蜜蜂,又像乙個個深不見底的漩渦。這樣煎熬著達數月之久。

直到2023年的9月18日,在我完成了戶外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相約拱宸橋》的電視直播之後,思考的觸角才真正鑽入了詞的沙灘,並終於挖出了乙個個五光十色、形態各異的詞的貝殼。

第二版的《只有乙個地球》,大體思路如下:

第一課時

一、創設問題情境

講述《時代周刊》評選「年度新聞人物」的故事,然後匯入本課教學。

二、初步感受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後暢談自己的心情。

三、品讀1-4自然段

1.用反詰法引導學生品讀「很小很小」。(跟茫茫宇宙比、跟浩浩大海比、跟芸芸眾生比)

2.品讀「生態災難」。說說你知道的生態災難,想像你看到的畫面,補充《地球上的一天》。

3.品讀「不加節制」。由這個詞你聯想到了哪些詞?

四、讀悟課文最後一段

1.面對生態災難,作者是怎樣呼籲的?

2.面對生態災難,《時代周刊》是怎樣呼籲的?

3.面對生態災難,我們又該做怎樣的呼籲呢?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想像情境

(課件呈現「地球」**。)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的地球,這就是人類的母親。是她,無私地養育著我們;是她,精心地保護著我們。

曾經,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美麗壯觀;曾經,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就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就在人類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們的地球母親卻止不住發出了悲慘的哭聲。這哭聲,是從課文的什麼地方傳來的呢?

二、品讀5-8自然段

1.品讀「四十萬億公里」。猜想:時速為一萬公里的宇宙飛船要飛多久?

2.品讀「移民基地」。補充《生物圈2號》(**課件)

三、再次讀悟課文最後一段

1.面對生態災難,作者是怎樣呼籲的?

2.面對生態災難,《時代周刊》是怎樣呼籲的?

3.面對生態災難,我們又該做怎樣的呼籲呢?

四、傾訴讀後感

從向母親訴說的角度切入,引導學生寫話並朗讀。(**滿文軍的《懂你》)地球!我親愛的母親

你的孩子

課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咬文嚼字、濃墨重彩的處理,終於烹製出一堂語文味十足的課。單就「生態災難」這一貌不驚人的詞語,就大有點石成金的味道。「生態災難」,實在是一汪深及千尺的桃花潭水,平平淡淡的四個字,卻寫盡了《只有乙個地球》的全部憂患和震撼。

但如果不加品味,其中的資訊、形象、情感、意蘊是難以生成的。怎麼品?一是調取積累以豐厚資訊,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某種生態災難;二是展開想像以彰顯形象,讓學生說說隨著生態災難的降臨,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三是拓展背景以激盪感情,通過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每天發生在地球上的汙染資料,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四是奇特聯想以敏化語感,讓學生說說現在讀著「生態災難」四個字,它們彷彿變成了什麼。

正是字詞句篇,將語文和人文牢牢地粘在了一起。

2.對地球、對人類的憂患和珍愛之情依然讓人蕩氣迴腸。感情依然是那樣鮮明、那樣執著地成為第二版《只有乙個地球》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有所不同的是,這一版的感情更深地根植於語文這片廣袤而肥沃的原野上。

學生的感情是在品味和咀嚼文字的重點詞句後油然而生的,不架空、不做作、不淺薄、不浮華。而教師充滿著強烈的抒**彩的話語風格,也為課堂上詩化情感場的營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架。

3.相比第一版的《只有乙個地球》,第二版對課文1-8自然段的處理,採用了相對集中、層層深入的板塊策略,避免了第一版由於分散感悟、螺旋遞進帶來的不必要的重複和煩瑣。而對課文最後一段的感悟,則採用了一唱三歎、螺旋上公升的復沓回環結構,大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課堂韻致。

4.問題呢?我茫然四顧,卻只見「竹影掃地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等著瞧吧!

轉——驚風亂芙蓉水

轉的機緣終於來了!在上午的學術報告中,教授談到了「閱讀教學中質疑問難和感悟積累的關係」問題。他的基本觀點是:

1.要辯證地理解感悟和質疑的關係。2.要在閱讀教學中騰出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3.感悟和質疑的安排,要因文而異、靈活處理。

4.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悟則有餘、疑卻不足,正是第二版《只有乙個地球》的問題所在。兩個課時,純而又純的感悟,看似通達、實則平庸。我猛然想起了清人唐彪的話:

「凡理不疑必不過悟,唯疑而後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故學者非悟之難,乃疑之難也。

」學生在課堂上能主動質疑,不正是一種「驚風亂芙蓉水」的課堂審美意象嗎?它們濺起的是一圈圈思考的漣漪、是一疊疊好奇的波紋、是一朵朵才情的浪花。說來慚愧,我自2023年出道以來,大大小小上過500多節公開課卻從未上過質疑型的語文課。

對感悟型的語文課可謂駕輕就熟、游刃有餘,但也大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感喟了。我突然產生了試一試質疑型語文課的衝動。說不上為什麼,也許是靜極思動、物極必反吧?

第三版的《只有乙個地球》,就這樣被催生了:

第一課時

一、創設問題情境

講述《時代周刊》評選「年度新聞人物」的故事,然後匯入本課教學。

二、初步感受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後暢談自己的心情。

三、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帶給你這種心情的文字。

2.組織交流,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抓住下列幾點引導學生深入感悟:

①人類活動的範圍就很小很小了。

②但是,如果不加節制地開採,地球上的礦產資源必將越來越少。

③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四、讀悟課文最後一段

1.面對生態災難,作者是怎樣呼籲的?

2.下面對生態災難,《時代周刊》是怎樣呼籲的?

3.面對生態災難,我們又該做怎樣的呼籲呢?

第二課時

一、激發質疑興趣

古人說過:讀書,一定要學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但是,也不是隨便什麼問題都有意義。

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點:一、一定要提真實的問題;二、一定要提自己確實難以一下子解決的問題。

二、引導學生自主質疑

學生默讀課文,發現並提出問題。(限6次提問)估計學生的問題有:

為什麼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為什麼說地球像一葉扁舟?為什麼說地球是渺小的?

為什麼要用很小很小來形容人類的活動範圍?前面說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後面又說這些資源可以長期給人類做貢獻。這樣不是矛盾了嗎?

到底是怎樣的威脅呢?40萬億公里之外有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呢?為什麼說建造移民基地是遙遠的事情?

為什麼說地球太容易破碎了?太空飛行員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呢?

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做隨機點撥:哪些問題書上沒有答案、哪些問題之間有聯絡、哪些問題需要重點思考……

三、引導學生自主釋疑

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乙個問題讀書並尋求答案,組織學生匯報,在隨機匯報中引導學生深入感悟以下幾點:

▲為什麼說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為什麼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

▲為什麼人們要隨意毀壞地球資源?

以上問題可以通過引導點撥,集中到對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感悟上去:

1.讀第四自然段,想像自已看到的畫面。

《只有地球》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 學習者分析 因此,課堂應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空間,創設展示的機會,讓他們主動 大膽地參與朗讀 討論 交流,並進行小練筆。二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學習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 渺小 慷慨 枯竭 和藹可親 等詞語。2.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只有地球》教學設計反思說課稿

只有乙個地球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正確 流利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中的相關詞語。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過調查地球的資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汙染的有關資訊,讓學生具備查詢資料補充課文內容的能力。了解地球的有關知識,懂得人類的生存 只有乙個地球 過程和方法 通過各種方式朗讀,式地學習,...

《只有地球》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只有乙個地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工整地書寫11個生字,理解 晶瑩 恩賜 節制 枯竭 濫用 威脅 指望 破碎 和藹可親 等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說出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課文中比喻 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3.聯絡實際思考,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