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培訓講義

2023-01-29 20:48:05 字數 5222 閱讀 2182

有效教學——小學語文

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培訓

講義培訓教師:王成作

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培訓講義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這本書由我來和大家一起學習。

由於自己教學水平有限,且教學經驗不足,在講解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足,在這先敬請大家原諒。當然,我會盡全力和大家共同**,希望通過我的一些感悟與體會,大家都能夠有所收穫。 在我備課的時候, 曾經仔細閱讀了 《有效教學》 這本書, 發現其中所講述的道理不是生硬的, 深刻的,而是我們老師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也是時常困擾我們的一些現象。

通過解讀,我收穫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共同**第乙個問題。

一、識字、寫字:起點、規範與功底

問題過早識字:紛爭還是應對

第一課時

培訓時間:2023年4月16日

培訓地點:學校會議室

參與人:語文組教師

你遇到這個問題了嗎?

一位重點小學的老師曾對自己班學生的識字情況作過統計,一年級時,在一類字還沒有開始教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70%左右,並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當然,這個資料不具有普遍意義,卻足以引起我們對一種現象的重視,兒童教育的起點之爭,已導致了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現狀帶來的問題,必然會波及小學教育,第乙個受到衝擊的將是識字教學。

既然事實如此,就需要我們暫時放下該與不該的紛爭,思考如何變革與應對。

事實上,教與學的脫節,識字效率不高,回生現象嚴重等等問題,也與我們不正視這一現實,不積極了解學生的基礎有關。

結合當前識字教學的實際,以下幾個問題應引起注意。

一、我的識字教學假設是不是零起點

學齡初期學生的識字不是零起點,可我們的教學往往從零起點的假設開始。這種零起點的假設表現在教學中,就是不調查、不了解學生的識字基礎,不進行幼小銜接的研究,關起學校大門,依照教材的程序規規矩矩地教,勤勤懇懇地學,結果是好心辦了壞事,不但效果不好,還傷及學生的識字興趣。

二、我是不是忽略了孩子識字差異

為什麼識字教學的課堂常出現教與學的脫節現象,乙個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沒有仔細研究每個學生的識字基礎,忽略了不同時代孩子的變化。其實,如果認真地作一番課前調查就會發現,當代孩子的實際狀況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現實中還有許多老師想當然地認為,現在的孩子和自己兒時沒什麼差別。這其實是忽略了時代的發展,也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差別,從而沉醉於自我預想之中,一廂情願地按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當學生的課堂表現遠遠髙過老師的預設時,當學生集中不起注意力時,當老師的問題還沒說完,孩子已脫口而出答案時,我們不妨停止滔滔不絕的述說,問問自己:

「我是不是忽略了孩子?」

三、低年段識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沒有突出出來

識字教學是要建立音、形、義之間的多向聯絡,而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著平均用力的情況,這就有待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進行調查,確定識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低年段的學生來說,字形教學應是識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我有沒有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學校識字差異較大

學校與學校之間學生整體平均識字量差異比較大,這就要求在對「課標」規定的識字量的把握上體現出一定的靈活性。

就像有人說的,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現實,那麼我們就改變自己,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教學實際中,我們要正視學生過早識字的現實,並有效地加以利用和引導,調整和變革傳統的教學思路和做法,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課時

培訓時間:2023年4月16日

培訓地點:學校會議室

參與人:語文組教師

識字教學:原來可以這麼做

一、結合低年段學生的識字基礎,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標」明確肯定了「識字是

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那麼,低年段識字教學的重點是什麼?難點在**?應如何結合學生的識字基礎來解決?這些都是識字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

要特別注意的是,現實教學中學生^隻字負擔重,重就重在機械識記字形的負擔上。雖說學齡初期的孩子有意注意有了發展,但因其神經系統機能的發展還欠完善,知識經驗缺乏,對事物缺乏理解,對記憶內容難以進行邏輯加工,所以常是機械記憶。教師要善於溝通字形與事物之間的聯絡,增強意義識記能力;注重生字和學生已掌握的熟字之間的關係,以減輕學生的機械記憶的負擔。

1.明了兒童的字形認知特點

學齡初期兒童的各種感覺分析器已有較好的發展,但對客觀事物又往往限於大體輪廓的知覺,籠統,粗略,不精確。如掌握半包圍字不如全包圍字,不對稱字不如對稱字,尤其對字形內各部件大小、長短、距離、方位等把握起來更困難。因此,多一橫,少一點,或部件相互推移,或兩字相混的情況較為常見。

教師應根據兒童精細辨別事物能力不高,空間知覺的完整性、精確性和分化性發展水平不強,不大注意事物的形狀等特點,引導他們多在生字和熟字之間觀察、比較、書寫,以逐步達到要求。

2.借助學生已掌握的字形、部件、獨體字等學習新字

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最初記憶字形時,是將生字分解成筆畫記憶,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逐漸以部件為單位來記憶新字形。這時學生已有的字形知識在同化新字形時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也可從現代認知心理學中有關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理論找到依據。

奧蘇貝爾的同化論就是從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的角度來解釋新知識學習的,其新知識學習的內部機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在學習新知識前,學生頭腦中要具有與新知識有關的原有知識。

(2)學習一方面是在新知識與頭腦屮相關的原有知識之間建立聯絡。

(3)學習另一方面還要在新知識內部建立聯絡。

(4)要牢固地記住新知識,防止遺忘,還要辨別新舊知識的差異。

應用上述理論的關鍵,在於找出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在字形學習中的具體體現。新知識即所學生字,舊知識就是已經掌握的筆畫、部件或整字。根據奧蘇貝爾的同化理論,已掌握的筆畫、部件或整字越是鞏固,其同化效果也越好。

可見學生已掌握的筆畫、部件或整字是新字形學習的關鍵,具體教學時可靈活採用多

種方式,比如「找朋友」、「猜字謎」等各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

二、調查學生的識宇基礎,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

識字教學備課時老師應先問自己三個問題:這些生字學生入學前已經掌握了多少?學生具備哪些與生字相關的背景知識或是生活經驗?

學生對這些生字了解情況的差異在哪兒?在解決三個問題的基礎上,.以課文內容與要求為依託,才能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並在上課過程中根據教與學的實際,調整教學方法,最終提高識字效率。

三、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識字實際,照顧到個體差異

由於多種因素的存在,一些孩子初始識字就少,進學校後識字增長速度也慢,這就給其在集體學習中帶來一些負擔,有可能在起點上拉開差距,對學生的發展很是不利。另外,在照顧弱勢群體的同時,還要考慮保護有潛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須要指出的是,識字教學過程中在注重識字的量的同時,不能忽視識字的質,即挖掘識字教學本身所帶來的教育意義。

四、考慮各地實際,讓教師有調整識字量的權利

學生與學生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差異也很大。如果將發達地區學習能力強的孩子的識字量和欠發達地區學七能力差的孩子的相比較,他們之間的差異將會更大。鑑於此,建議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最低識字量。

問題識字教學——莫要造成符號與文化的割裂?

第三課時

培訓時間:2023年4月16日

培訓地點:學校會議室

參與人:語文組教師

老師們,我想考一考大家。「木」怎麼教呢?「果」怎麼教?

「巢」呢?我有不同的教法: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板演這三個字的演變過程:

巢:上從甾,像巢形,表示樹上有乙個鳥窩。篆文將巢的上緣與巢斷開,遂被後人誤解為露出的三個小鳥的頭。

讓我們看看識字教學的缺失

幾十年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改革與探索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識字教法是異彩紛呈。每個老師都可以感受到,在我們的識字教學課堂裡發生了許多喜人的變化:課堂枯燥乏味的少了,有趣新穎的多了;機械呆板的少了,人文浸染的多了;死氣沉沉的少了,激昂碰撞的多了。

但是,透過這乙個個所謂的示範課、公開課和優質課,在喧囂漸漸退去之後,我們靜下心來總覺得識字教學似乎還缺少點什麼。

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善於利用熟字學習生字,或者讓孩子展開豐富的想象,採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以適應他們形象化認知的特點等,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識字教學不僅僅是掌握字的音形意,還應該是乙個文化積澱的過程。我們往往津津樂道於孩子的識字量,孩子的識字能力。也在不斷尋求各種方法,盡快度過識字關,好讓孩子盡快地進入閱讀、寫作的領地。

當我們理直氣壯這樣做了的時候,讓我們靜下心問問自己:漢字本身的文化生命是否在孩子身上植活了?是否被我們輕輕抹去了?

加上電腦打字越來越普及,漢字也越來越從文化和符號的合體走向純粹的符號。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拿什麼來熱愛我們祖國的文字,又憑什麼讓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討論:

那麼,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該注意什麼呢?請大家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四課時

培訓時間:2023年4月16日

培訓地點:學校會議室

參與人:語文組教師

原來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正確認識漢字的文化價值,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結合,注意漢字文化的滲透.

新課改背景下,我們發現,低年級語文學期總課時量少了,課文數量卻多了,課文篇幅也長了,識字量更是增加了不少。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一些老師為了趕進度或擠出時間進行所謂的「閱讀分析」,生字教學像是走過場,獨體字數數筆畫,合體字說說結構,或乾脆讓學生課前自學、課後機械抄寫,或者是簡單地想辦法讓學生識記,卻不得漢字的魂,不得漢字的神韻、漢字的風骨。久而久之導致識字效益下降,學生造句、作文錯別字連篇。

二、結合漢字自身規律和學生發展特點進行教學

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在簡單的零打碎敲中,缺失規律的發現。

我們也應該注意兩方面:不光是抓住漢字自身特點,進行文化滲透;還要側重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體現出識字的趣味性。

一年級下學期到二年級的學生,其機械識記處於優勢,並逐步開始意義識記的過渡,對字形的感知以及分析、比較等能力有了明顯發展。此時是他們識字的最佳時機,我們可以將分散識字方法和集中識字方法相結合。不要抽象地講解漢字的特點及其構字規律,而是選擇孩子可以接受的形象化的方式,並在方式運用中滲透漢字的特點及規律。

結合漢字自身規律和學生發展特點教孩子識記,我想對他們來說是厚重的,是終生難忘的。老師們,儘管老師貧窮清苦,但是能讓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也是自豪的。

三、教師要以教材為依託進行文化滲透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新教材編排本身就有意識地突出多元開放的識字方式。

四、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價值的引領。

「人生識字聰明始」。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因此,在小學生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無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看到由於學生個人認知等能力的侷限,學生發表個人觀點時,往往會出現價值取向背離社會公德等時代和民族倡導、尊崇的主流價值的獨特的「創新」體驗。

讀《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有感

如果注意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低年級課堂上學生發言很踴躍,而中高年級特別是高年級課堂上發言的學生總是那幾個 尖子 這是為什麼?隨著年級的上公升,學齡的增長,一些同學漸漸變得不愛發言,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記得上半年,我還在班上調查過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他們都支支吾吾地說害怕出錯,怕老師批評,那樣很丟臉...

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教學反思

二 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 合作討論 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 形式化 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有效地開展 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策略》學習總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解讀 中也明確指出 所謂 有效 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