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思性說課

2023-01-29 17:51:04 字數 2300 閱讀 6656

報告文學是一種新聞與文學結合的散文體裁,它以敘事紀實為主體,以報告真相為己任,具有新聞性;又經過藝術的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具備文學性。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我以前也上過,大多時候是讓學生感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過多強調文章主旨的領會。之後發現學生領會文章主旨很容易,但**的興趣不夠,缺少激情;語文課缺少了應有的「語文味」,變成了「政治課」。

這次,我重新修改了原有的教學設計,在啟用學生**知識的興趣,增強「語文味」方面,作了一些改進。現結合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採用自我批判的反思形式就本節課的情況加以彙總:

一、聚焦羅布泊:

學生對於羅布泊並不熟悉,對於它的變化沒有真正目睹,他們能夠走進文字中嗎?能夠達到真正的心靈震撼嗎?為了鋪設一道學生由現實到文字的橋梁,我決定利用多**教學,先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羅布泊,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情境,再利用一組**片、背景**,配以教師的抒情性的語言,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情境,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學生自己慢慢地走進了羅布泊,走進了文字!

二、走進羅布泊:

除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應立足語文本位,語文意識。為此,我在讓學生很快的領會文章主旨的同時,緊扣文字,強調字、詞的學習,強化積累,歸納羅布泊往昔與今天的情景,從而體味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品味羅布泊:

語文課關鍵是要上出「語文味」!

最先給語文學科提出「語文味」概念的程少堂先生是這樣下定義的:

「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係和滲透教師的生命體驗為前提,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型、提公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宗旨,主要通過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和幽默點染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

「語文味」絕不是純粹的語言文字訓練。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中以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主,那「語文味」肯定就足,沒有語言文字的反覆訓練,「語文味」肯定不足,這種認識是有失偏頗的。有無「語文味」,不是以有無語言文字訓練來決定的,而是根據具體的文字個性、課型和不同的年段來決定的。

語言文字訓練只是體現語文的一種形式,雖然這是一種重要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

我以為,具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堂應該有朗朗的讀書聲,應該有濃濃的情感體驗,應該有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應該有學習方法的習得和學習習慣的自然滲透,應該有自然和諧的師生互動場景。

我最先是想根據單元提示來確定如何體現「語文味」的,但《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所在的第四單元的單元提示寫的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這裡並沒有提出很「語文味」的學習要求,只要求熟悉文體特點。於是我又從文體特點的角度考慮「語文味」的問題。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其特點是真實性和文學性。文學性是通過形象生動的文字和抒情的語言來表現的。而這,正是「語文味」的所在!

我就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品味羅布泊。

揣摩語言時,學生找出震撼心靈,富有表現力的句子,揣摩體會其表達作用。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提示:

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做好記錄。)這一環節,學生了解了報告文學具有形象性和準確性的特點,掌握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排比等修辭以及引用資料的方法,體味文章字裡行間強烈的憂患意識,這也是對本課教學重點的落實。分組的目的是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敢於說話,樂於說話,學生的口語能力就得到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同時也是新課標中自主、合作、**式學習方法的體現。

課堂為學生提供乙個展示自己,與人交流的機會。學生表現得非常出色,尤其是朗讀,學生真正地走進文字,與文字融為一體,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讀出了作者的痛惜之情,更讀出了自己!在語文課堂中能夠真正地為學生著想,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敞開心扉,交流讀文的感受,說自己想說的話,抒他們的真性情。

四、期盼羅布泊: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這說明通情才能達理,達理必先通情,情理交融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在學生與文字,與作者,與同伴,與老師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時,又設計了乙個昇華情感的環節:「假如你就是羅布泊的精靈,或者是羅布泊上的最後一株草,一棵樹,最後一條小溪,一滴水,最後一種生靈……你將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類說些什麼呢?」

學生們個個才思敏捷,妙筆生花!我看到了遍地開放的水仙花,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當然我在課堂上也有一些遺憾,在部分問題的理解上也不見得比學生高明,點撥的也不夠到位。所以,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更加感受到拓寬視野、加強積累的重要。高效的語文課堂呼喚動態、創新生成的課堂,彈性空間很大。

教師要在這個彈性空間裡游刃有餘,就要在平時不斷地完善知識結構、關注學生心靈、培養教育機智。「功夫在詩外」,這在語文課堂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只有綜合素質提公升了,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才能更容易把握生成性資源,語文課才能上出「語文味」,才能構建靈動活潑的課堂!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學反思 2篇 我的教學過程 一 報告文學應該關注事實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節選自吳剛的報告文學 善待家園 中國地質災害憂思錄 這篇報告文學又被輯錄在 2019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 一書中。報告文學是一種新聞與文學結合的散文體裁。它以敘事紀實為主體,以報告真相為己任,具有新聞性 ...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教材分析 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乙個人的責任。21世紀的今天更要具有這種意識,因而本單元的思想教育 情感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寫了羅布泊由昔日美麗的仙湖變成今日的荒漠,揭示了乙個生態環境蒙受人為破壞的個案,表達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保護好...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

撫寧縣第四中學楊際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積累詞語,掌握字詞的音 形 義。2 了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徵。過程與方法目標 1 理清行文思路,培養篩選資訊 概括要點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 體會文章的真實性 形象性,增強語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並理解作者強烈的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