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2023-01-29 09:12:02 字數 2832 閱讀 1615

許艷玲一、教學目標

1、 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採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2、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詞語造句。

3、 理解課文內容,能按課後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並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麼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一)複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麼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麼時間埋的?怎麼埋的?在**埋的?)

(二)講讀課文

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麼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麼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後,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媽媽是怎麼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於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後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

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

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裡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麼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裡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麼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麼回答小夥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裡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麼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麼思考的?

(學生讀:「小夥伴們,我知道怎麼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

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後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麼?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後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後,科利亞為什麼那麼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麼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後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業

1.填空。

(1)戰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後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   )步,很快(   )。

(2)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後,科利亞從門口量了(   )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後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

這是因為(   )。

2.準備簡要複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科里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許艷玲《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作者通過乙個故事告訴讀者乙個道理: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事物都會變化,我們做事情的方法也要變化。

1)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什麼事。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但我主要還是把重點落實在讀準字音,分析字形記住字形和理解字意上。雖然是三年級學生了,寫拼音的能力很差,尤其是經常也錯別字,因此我尤其重視記字形這一塊,在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按漢字的特點,記字形,理解字義,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2)用比較法記字形、理解詞義,另外還可通過教師範寫學生書空等形式讓學生記住這個字,在字義理解方面,我們也可通過多種形式達到。有了這些做基礎,學生理解起課文來也就更方便了。

3)學生在感悟「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所含著的道理時,還不夠深入。學生僅僅從課文中科里亞的年齡變化理解周圍一切在變化的淺顯的意思,不能夠結合自己身邊事物的變化來談自己的理解。

26科里亞的木匣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 你和小時候的你相比有什麼變化?2 板書課題,指導學習生字 匣 讀準音 聯絡木盒子識記形,了解義。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 出示生字詞卡片,車請學生讀。3 朗讀展示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 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科利亞的木匣反思

生自由讀,然後交流。生 科利亞先學著媽媽的樣子 拿來鏟子挖 可是 怎麼挖也挖不到 再通過 挖,還是挖不到,他坐在台階上想啊想 他終於 想明白了 然後又動手挖起來,最後 他終於挖到了他的小木匣 師 你真能幹,用上 先 再 然後 最後 就把長長的幾段話概括成了一句話。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科利亞第一次沒有挖到...

12 16 17科利亞的木匣反思

12.16 17 科利亞的木匣 反思 優點 1 識字教學較好,紮實有用。2 學生讀課文挺多,自由讀組內輪讀賽讀。3 隨文識字,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很好,利於學生積累記憶。4 利用課文內容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地教課文內容。5 課堂上注重積累,長此以往,會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6 問題設計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