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邊教邊學研究的教學反思

2023-01-28 13:00:06 字數 1135 閱讀 1724

提高教學效率主要靠邊教學、邊研究,從科研的角度來認識教學,八年教學。人們從事某項勞動,大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重覆式,一種是科研式。比如工人造機器,農民種莊稼,重覆式的勞動就是只沿襲前人,沿襲自己的昨天,循規蹈矩,一成不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樣做,勞動效率當然只能今天和昨天一樣,昨天和去年一樣,談不上提高,勞動者本人心理也會感覺累,感覺枯燥無味,疲乏厭倦。科研式的勞動者呢?他們總是千萬百計地從舊中奪出新來,千方百計地想比昨天於得更巧、更好,勞動效率更高。

由於立足於幹方百計想新辦法,他們工作效率當然高,勞動者本人的心理也會感覺輕鬆快樂,積極充實,進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勞動。

重覆式的勞動倘施加於演員、攝影這樣光彩誘人的職業,也會使人感覺疲倦、困苦、索然無味。反過來倘科研式的勞動施加於焊接、種菜這樣平凡普通,看似千篇一律的職業,也會使人感覺常幹常新、興味盎然。

今天的我應該比昨天的我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新的提高。我的觀念更新了,世界在我的眼裡就新了。自己新、他人新、世界新、工作新,人工作起來效率才高。

從科研的角度來看,就常覺得:今天講課要比昨天有新的突破;語言要比昨天更吸引人,更有感染力;表情要比昨天更使人願意接受;姿態要比昨天更自然;板書要比昨天更富啟發性;如學生的感情要比昨天融洽。做不到多方面比昨天強,就只做乙個方面中的某一小點,這樣囑咐自己去上課時,精神上就感覺很愉快,就總覺得有新的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看多家之言

我總覺得,教書的人自己要多看書,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匯貫通,才能領會到理論的精神實質。我剛教書的時候,便聽說有個叫凱洛夫的蘇聯人,提倡「三段」、「五環」式的課堂教學結構。有很多老師說,只有符合凱洛夫「五六環節」要求的課才是好課。

後來又看了贊科夫「最近發展區」的理論;看了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論;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再看美國教育家杜威「兒童中心」的理論;布魯納的課程結構理論;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再看捷克、法國、英國、瑞士等國教育家的主張和咱們中國自己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朱喜、梁啟超、陶行知、葉聖陶的教育理論,才明白凱洛夫只是諸多國家中的乙個國家——蘇聯諸多教育家中的一位教育理論家。這樣想來,就明確了我們根本沒有必要使上千萬中小學教師都非以凱洛夫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不可。看得多了,就理解了各家各派的理論都有自己的長處,同時又都有自己的侷限性,我們的責任在於結合自己的實際去吸收各家理論的長處,同時又要防止沿著這個長處走得太遠,從而越出了真理的範圍而導致失誤。

如何加強初中物理邊學邊實驗教學

近年來,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了切實貫徹 以實驗為基礎 的教學原則,真正把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看待,比較多地採用學生邊學邊實驗的教學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於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我們覺得仍然要加強邊學邊實驗教學,充分發揮邊學邊...

四邊形教學反思

標準 2011 指出 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不能死記硬背,而應以理解為基礎,並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分析 抽像概括 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我在教學設計新知的教學過程通過學生小組活動來進行充分的觀察 總結和對比,讓學生自主學習,體會學習的樂趣 感受成功的喜悅。數學知識的教學,...

《四邊形》教學反思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型從動手開始 在活動中體驗 在快樂中收穫是我這節課的一大特色。四邊形 這個內容是一節可視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我對教參和教材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據新課標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的思想,精心設計學生親自實踐的活動,讓學生在想一想 塗一塗 找一找 議一議 分一分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中認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