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對策

2023-01-26 23:39:05 字數 1457 閱讀 3047

作者:孫國強劉慧娟

**:《法制與社會》2023年第16期

摘要當前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普遍增大,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也有逐年上公升的趨勢,提高大學生的適應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適應能力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0)06-244-01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自我定位出現迷惑。在考大學的目標已達到後,大學生心理也經歷了乙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他們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我,探索自我,一些大學新生常常很快便失去初進大學的新鮮感。

對於學習為了什麼,將來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希望得到什麼樣的人生等問題的思索使大學生心理起伏很大,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部分大學生自我意識缺乏穩定性,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不能全面認識自己和正確評價自己。第二,情感強烈但不穩定。大學生正處在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感豐富而強烈,但由於閱歷較淺,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與內隱性,表現為情緒波動大,容易受外界和暫時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多數大學生遠離父母,且處於青春期,彼此年齡接近,戀愛與性所帶來的各種心理問題也滲透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價值觀等各方面。

第三,無法承擔巨大的求職和就業壓力。由於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還不夠完善,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仍存在著安置就業不公平的現象,導致了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失衡。就業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面對「自主擇業」不知所措,信心不足,難以適應。

二、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主要是:第一,社會因素。由於市場經濟引入競爭機制,人們充分施展才能,展開平等競爭,大學生習慣了校園生活的平靜心理自然會受到衝擊,當一些適應能力不強的學生面對這種挑戰時,一遇到挫折,就會產生消極的心理狀態。

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推行,他們的價值取向更是趨向功利化和實用化。社會上出現的追求享受,腐化墮落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一些大學生的心靈。第二,學校因素。

進入大學後,離開故鄉熟悉的環境和父母的悉心照顧,當遇到實際困難就很自然地喚起他們的思家情緒,有的學校強調知識教育,專業教育,但卻不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突出智育成分,忽略思想、道德教育及社會實踐。許多學生「兩耳不聞身外事,一心只求把書讀」,導致他們缺乏積極參與各種有益社會活動的意識。就學生人際關係而言,與周圍同學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使人們心情舒暢,但若處在一種緊張的人際關係中,心情就會不愉快、煩惱,甚至產生敵對、憎惡的態度。

第三,自身因素。大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知識分子,一方面他們比其他社會青年具有更高的理論知識但缺乏社會體驗,另一方面社會對他們又提出了比一般社會成員更高的期望值。這種特點容易使他們產生自視過高、不切實際、較為盲目的優越感。

這種優越感與社會現實生活產生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從其思想觀念看,大學生不迷信教條,有抱負,眼界開闊,有永不滿足的求知求新的動力;但另一方面,他們正處在由不成熟趨向成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缺乏生活的磨難,性格比較脆弱,容易產生自我中心主義、功利意識和知行背離等傾向。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關於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心理健康是一種生理 心理與社會適應都臻於完滿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擺脫虛弱的狀態。總的來說,心理健康的標準體現在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上。我認為,當代的大學生的心裡標準有 智力水平在正常範圍內,並能正確反映事物 有積極的自我觀 情緒積極穩定協調 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1 人際關係問題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於人際關係 社會的複雜性與學生心理的單純性,使得大學生常常在人際交往中受挫。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經驗,缺乏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氣,面對各種各樣的活動,既充滿了興趣又擔心失敗,久而久之,甚至迴避參...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大學生受生物遺傳 社會環境 個體心理因素的影響,心理問題可表現為人際關係不協調的孤獨心理 學習適應不良的焦慮心理 戀愛和性問題引起的困惑心理 擇業就業壓力的逃避與擔憂心理 多種抉擇矛盾迷茫的苦悶心理和意志力薄弱的惰性心理,高校應開設心理健康健康課,開展心理訓練 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設立心理諮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