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2023-01-25 23:54:04 字數 4225 閱讀 5472

作者:蕾蕾文章**:成長部落格點選數:913更新時間:2010-12-9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丹陽市第三中學謝蕾

教學方法的分類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分法,按照日本學者佐藤正夫在其著作《教學原理》中的分法可分為三類:(1)教師提示型;(2)學生自主型;(3)共同解決型。提示型教學方法中,活動的焦點在教師,由教師作提示、說明、報告、講解,學生處於被動接收知識的地位,此法中受納性學習佔優勢;自主型教學方法中,教師作用退居次位,學生被推上講台,獨立地解決教師提出的課題,此法中,生產性學習佔優勢。

這兩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單獨使用的情況較少,共性是教師的提問基本無用武之地。共同解決型教學方法介乎前兩者之間,是借由師生對話、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從而達到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獲得知識的的教學方法,也是當今教學實踐中廣泛運用的教學方法。在此種教學方法中,教師憑藉發問和激勵,促使學生自主地、自由地活動,發表他們的疑問、見解,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此方法要運用得精到,關鍵在於教師提問的水平,因此,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成為了核心問題。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一段時間來的課題實踐,體會到要把問題設計好,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挖掘教材設計問題,激發思維突出主體。

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認知問題,正是這些問題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力和課堂教學的契機。初中生有很強的求知慾,時常會對課本中所敘述的知識感到不滿足或不滿意。教師就要通過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問題,給學生釋疑解惑,拓寬思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學習密度概念時,學生對比值定義法定義密度,總感到有些不太好理解,而且即使勉強認可了,但是對於密度的真正含義是什麼,還是不太明白。於是我就設計了如下一連串問題以幫助學生建立密度概念:

⑴一團疏鬆的棉花和一團壓緊的棉花,哪個裡面的物質密集?(學生答:壓緊的棉花)⑵若取相同體積的」疏鬆的棉花」和」壓緊的棉花」放到天平上稱質量,哪個的質量大?(學生答:壓緊的棉花)

⑶你知道相同體積的鐵和鋁,哪個的質量大嗎?(學生答:鐵,或不知道,教師用實驗演示一下給學生看,鐵質量大)

⑷我們能否說鐵比鋁裡面的物質密集?(學生答:可以)

⑸可見,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不同,能否反映它們中的物質的密集程度不同?(學生答:能)

⑹因此簡單地從字面意義上理解,物質的「密度」應該是指什麼?(學生答:指物質的密集程度)。

那麼我現在再次問大家,不同物質的密度可以怎樣來進行比較?(學生答:比相同體積下的質量)

⑺那麼人們應該在多大的體積下來比不同物質的質量較方便呢?(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為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便,應該在「單位體積」下比質量較方便)

⑻那麼實際當中物體的體積正好等於單位體積的情況很少,我們該如何得到物體單位體積的質量呢? (學生答:將乙個任意物體的質量除以其體積即可)

⑼現在你明白課本上的實驗裡要我們計算不同物質的「質量/體積」的值的用意了嗎?

學生實驗結束後再提問:

⑽可見不同物質的「質量/體積」的值是否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⑾現在你能給物質的「密度」下乙個科學的定義了嗎?

這些問題多半是從教材中挖掘出來,有的雖然不是直接取自教材,但也是教材內容

的合理拓展,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設問和討論,不斷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使之成為有序的思維訓練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於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觀點轉化為問題,以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借助具有內在邏輯聯絡的問題設計,促使學生思考,逐步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學中,學生對「被推而未動」的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與推力是什麼關係,在判斷上總是出錯,總認為推力小於摩擦力,而且即使告訴了他們答案也感到難以理解。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以使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①我們要把靜止在地面上的物體推動起來,推力必須比摩擦力大還是小?(學生答:大。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背景,回答這個問題是不成問題的)②這就說明當物體同時受到兩個大小不相等的力作用時,將朝哪個力的方向運動?(學生答:朝較大力的方向運動)③那麼當我們推乙個物體而未能推動時,如果根據日常所謂的「經驗」認為是推力太小,小於摩擦力,那麼物體將朝哪個力的方向運動?

(學生答:朝摩擦力的方向運動)④這與事實相符嗎?(學生答:

不相符)⑤可見,推物體而未推動時,摩擦力和推力是什麼關係?(學生答:相等關係)當然,這個問題在學習了二力平衡的知識後,理解起來要容易些。

師生問答進行到了這裡,可能不用老師再提問,學生自己就會進一步提出如下一些問題:比如若加大推力,物體仍然未被推動,又是哪個力大呢?靜摩擦力是不是隨著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呢?

靜摩擦力增大到什麼程度才不能再增大了呢?對這樣的一些問題,如果課堂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學生一直討論下去,最終得出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來。當然這樣可能就會超出教材的計畫,但我們說教學並非只是為教材而教而學的,我們應該珍視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積極性。

當學生因自己的主動**而解開頭腦中的乙個個疑團後,會以加倍輕鬆的心情和充足的自信心迎接後面問題的挑戰。

物理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設問。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能夠圍繞問題積極思考,本身就是學生主體的表現。學生在學習上不善於提出問題,從根本上講就是因為缺乏主體性思維。

教師應不斷啟發學生在學習中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努力運用科學原理與方法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二、聯絡實際設計問題,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傳統的物理教學只重視純知識的教學,教者為了使自己講得清、講得多,經常把自己的思維讓學生套用,強加於學生,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訓練,思維能力得不到有序發展。久而久之,學生只會處理已簡化了的物理物件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實際問題就不知所措。按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傳授知識應該不是主要的教學目的,知識主要是起載體的作用,它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載體。

因為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並不見得在走上社會後就都能用上,更何況現代人類的知識發展迅速,在學校求學階段想要掌握人類全部的知識已經不可能。即使在學校學得了最新知識,這種知識也會很快地老化,不起作用。因此我們的教學目的應該是: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等。因此,教師就必須結合生產和生活中的例項,不斷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物件和物理模型的能力。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和要求的問題情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

例如,通過多**手段,展現實際情景:輸送帶送物、剎車滑行、跳水運動、小孩滑滑梯、蕩千秋、亮度可調的檯燈、光導纖維傳送光訊號、原子彈**等。將這些真實的實際情景設計成對應的物理問題,如:

靜摩擦力問題、力與運動的關係問題、力的作用效果問題、能量的轉化問題、單擺問題、滑動變阻器問題、全反射問題、核裂變問題等,穿插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加強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聯絡,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物理知識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主動觀察自然---尋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優化問題設計,遵循認知規律,培養創新思維

為了使設計的問題更能有效地激發創新思維,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開展討論與交流),並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著有利於知識建構的方面發展。引導的方法包括:提出適當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物理規律。

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知識背景、思想現狀和思維特點。問題設計要具體明確,避免出現提出的問題大而無當,內涵外延不明確,使學生無從下手。問題設計要精,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切不可為問題而設問題,流於形式,耗費時間。

問題設計還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問題的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應在"元認知級",即教師的提問,不應是純知識性的提問,而應該能使學生意識到是對自己認知能力的一次次挑戰,要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因此問題的設計要有適當的難度和梯度,既要讓學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時更要具有培養物理思維的價值,如一些能引起認知衝突的問題,能引起爭論的問題,或一些能將認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後續問題等。

教師要站在稍稍超前於學生智力發展的邊界上(即最鄰近發展區)來提問,通過提問來引導思維,切忌直接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麼,即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

(二)問題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建立思維模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例如教師可通過這樣一些問法來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你的看法是?

」、「你是怎麼想的?」、「這是為什麼?」等。

通過恰當的提問使學生在學習中一直保持敏感和質疑的心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思維的目的。

總之,問題設計在物理教學中的意義不能僅僅理解成是一種教學技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種教學觀念問題,它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的最有效途徑。它的思維核心功能在共同解決型教學法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同。只有充分重視問題的設計並不斷優化,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輕鬆、高效,課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關於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的設計

作者 吳萍 學週刊 a 2013年第02期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問題是思維的開端,是數學教學的心臟。提問是教師最常運用的教學手段,這在當前普遍實施 先學後教,當堂達標 的教學模式中具有重要作用。問題是整個數學教學活動的核心,問題的設計成為廣大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問題設計得好,能夠激起全體學生參與數學...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教學設計

整合資源,實現教育的立體化 內容簡析 在光的傳播規律學習之後,通過感性認識的豐富,表現光學知識是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光既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光學知識與電子技術相結合誕生了電視機,光學知識與顏料混合的知識結合展現出七彩世界。教材安排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 體驗獲得生動的事實材料,感悟實驗對物理學...

故事教學中問題的設計

不要從檢測的角度去提問題。在老師們設計這些問題的時候,要針對這個故事整體提出針對這個故事具體情節的有層次的問題 因為所有的問題,比如說有一些問題是直接能看出來的,有一些問題可能需要動點腦筋。特別是我們有一些故事之間它的邏輯關係,教師有時候故意設計乙個懸念學生需要去觀察不同的圖之間找到乙個點。比如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