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1-07-11 15:48:09 字數 3510 閱讀 832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初步認識到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通過實驗與觀察,培養學生發現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身邊的學習或生活用具進行簡單的物理實驗,觀察聲音發生時的振動現象,體驗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在**活動中,進行合理的推理,學習並培養學生從物理現象歸納出簡單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身邊的聲現象,對物理有親近感。

二、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通過實驗和生活例項的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條件是本節的知識重點。

三、教學器材:

揚聲器在外的錄音機、紙屑、小鼓、音叉與小槌、盛有水的大燒杯、鐵板琴、帶塞子的試管、注射器、**晶元(能放進試管裡)、細線、裝有金魚的魚缸。

四、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你們還在教室外快樂的活動,是什麼訊號使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走進教室準備上課呢?(學生回答:鈴聲)許多科學家都曾經說過:

提出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同學們對剛剛響過的鈴聲能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提問題,教師選取其中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板書:

「提出問題:聲音是怎麼產生的?聲音是怎麼傳播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學習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2.新課教學

(1)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下面我們就來**第乙個問題: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①進行猜想:

讓學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並說話,體會手指的感覺。並進行猜測:物體的發聲可能與什麼有關?

學生回答後教師評價並板書:「進行猜想:物體的發聲似乎與振動有關。」

②進行試驗與收集證據: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通過什麼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學生匯報後教師對正確的實驗進行充分肯定並讓學生進行實驗:

(自己沒有器材的學生利用教師準備的器材,其中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一,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

二、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三)

實驗一、把小紙片放在正在發音的揚聲器上,觀察現象並思考說明了什麼問題。

實驗二、把敲響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觀察現象並思考說明了什麼問題。

實驗三、將小紙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擊鼓面,觀察現象並思考說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分組匯報,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總結:小紙片在發生的揚聲器裡「跳舞」是因為發聲的揚聲器在震動;發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為發聲的揚聲器在震動;小紙片在鼓面上做「自由體操」是因為發聲的鼓面在震動。

③發現規律,得出結論:

師:在這些不同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共同的特徵?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④學生活動:

舉出日常生活中的物體發聲時振動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樂器的發聲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的,笛子是靠管內的空氣柱的振動發出聲音的。

師敲擊鐵板琴並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鐵板琴是怎樣發出聲音的?鐵板琴發生時並不是直接貼著你們的耳朵,為什麼你們還能聽到聲音呢?(學生回答)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本節課的第二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①進行猜想:

教師先讓學生進行猜測:聲音是通過什麼傳播的?

②進行試驗與收集證據: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通過什麼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學生匯報後,教師對正確的實驗進行充分肯定並進行實驗:

實驗一:(演示試驗)教師把**晶元用細線吊在軟木塞下,塞入試管中,晶元不能與試管壁接觸。先將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將針管插入軟木塞內。緩緩向外抽出活塞,聽到**聲有什麼變化?

設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氣完全抽出來,我們還能聽見聲音嗎?

這個實驗能說明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強調: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實驗二:(演示試驗)將裝有金魚的魚缸放在講桌上,在一邊拍手,觀察金魚的運動.這說明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實驗三:兩個學生合作,乙個學生把耳朵靠在課桌的一端。另乙個同學用手輕輕敲擊課桌的另一端,感覺聲音的傳播。(學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實驗方案更好)

這個實驗能說明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思想滲透:據說,**家貝多芬耳聾後,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的,《命運》等一系列名曲就是這時候創作出來的。他這樣做有什麼道理?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因為木、骨都是固體、都能傳聲。)

師:同學們要學習貝多芬敢於向命運挑戰的優秀品質。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鮮花也有荊棘,不論何時何地,希望同學們都能堅定、堅強的面對生活。

③發現規律,得出結論:

師:在這些不同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共同的特徵?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④學生活動:

同學們之間互相討論.舉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關聲音傳播的事例.

(3)相關知識介紹:

①人耳的結構與聽力的關係。

② 聲音傳播的速度與壓強,溫度的關係。

③ 天壇回音壁的介紹。

3.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由學生自己小結)

①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②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它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③聲音的傳播速度與壓強和溫度有關.

4.課堂練習

(1)指出下列發聲現象是什麼振動的結果:

悠揚的鐘聲——;

海浪的波濤聲——;

氣球破裂時的爆裂聲——『

水沸騰時發出的聲音——;

下雨天聽到的雷聲——;

用嘴貼著空瓶口吹氣發出聲音——.

(2)把正在走動的鬧鐘放在密閉的玻璃罩中,用抽氣機抽去罩內的空氣,在抽氣過程中,聽到鬧鐘的「滴答」聲是( ).

a 越來越響 b.越來越弱 c沒有變化 d都有可能

(3)古代的人在曠野裡常用「伏地聽聲」的辦法來判斷有無軍隊、馬群到來,這是應用了的知識。

(4)動畫片《星球大戰》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聽到天狼號「轟」的一聲被炸毀,神鷹號太空飛行員得意地笑了。你覺得這段描寫符合科學道理嗎?為什麼?

(5)有乙個足夠長的鋼管(兩端開口),乙個人在鋼管的一段用鐵鎚敲擊一下。另乙個人在另一端聽到幾次聲音?為什麼?如果知道聲速,再給計時器,能知道聲音在鋼管中的傳播速度嗎?

五、布置作業

課本第36、37頁1,2、3題。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一節「**型的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相信學生的思維能力,相信學生集體智慧型,決不能將教師思考的結果強加給學生,剝奪學生動腦的權利。本節重點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在教學中採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採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試驗,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通過這一節的教學使學生對聲音的產生、傳播以及接收有了乙個全面的理解。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通過實驗和生活例項的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條件是本節的知識重點。

初中物理《重力》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設計理念一 充分體現 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 的教學理念。重力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絡緊密,學生體驗非常豐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與重力有關的物理現象聯絡起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物理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和反思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教學設計與反思 科目 物理提供者 寧國強 一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是全日制義務教育 物理課程標準 所規定的學習內容。既是課標 內容標準 下 科學內容 的 一級主題 運動和相互作用 下的 二級主題 機械運動和力 中明確規定的知識點,又是課標 內容標準 下 科學 的好素材。教材正是按...

初中物理《動與靜》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學習了動與靜這一節的知識後,在應用該節所學知識判斷 動 與 靜 的問題時,存在如下問題 1 不能說出 動 與 靜 情景中的 參照物 如太陽從東方公升起中的 參照物 是什麼?月亮在雲層中穿行中以及烏雲遮住了月亮中兩情景中的 參照物 各是什麼等。2 自選乙個 參照物 使物體處於 靜止 或 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