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1-04-04 20:05:12 字數 6255 閱讀 8795

《世界的海陸分布》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3.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製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及相互位置關係。

4.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互助,遊戲激趣等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參

與課堂教學與經歷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的學習過程,領悟合作、互助、討

論、交流的意義,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

2.教學過程:採用直觀教學原則,運用多**輔助教學。

3.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眼、動腦、動手、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今天正確反映在地圖上的海陸面貌,是無數人科學

研究的結果。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難點】

1.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2.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形圖、自製各大洲輪廓剪紙**。

2.多**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活動法、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同學們,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乙個進入太空的人嗎? (不是)那麼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是誰嗎?

(加加林)他說: 「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該叫作『水球』,而不應叫『地球』。」這是為什麼?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世界的海陸分布》。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講授新課』: 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布(板書)

「活動一」:創設情境組織辯論:是「地球還是水球?

」這是乙個開放性的討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1.提出問題:觀點a:

應該繼續稱我們居住的家園為「地球」;觀點b:應該把地球改為「水球」更為準確?

2.學生辯論:把全班分兩大組,雙方展開辯論,並讓學生說出證明各自觀點的理由。

3.印證觀點:教師對雙方的辯論給予評價鼓勵後印證雙方的觀點。

①出示地球儀:藍色表示什麼?(海洋)

②投影展示東西半球,東西半球分界·線是什麼?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麼顏色?說明了什麼?

③展示: 「南北半球」圖觀察是否藍色面積大?

小結:通過以上的觀察和印證,無論怎樣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乙個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於陸地面積。地球正如太空人看到的,確實是個水球,但是人類生存在這個水球的陸地上,所以人們還是習慣把我們的家園叫「地球」。

設疑:那麼,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分布有什麼特點?

讀教材「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海陸的面積比例各佔多少?

學生總結:海洋佔71%,陸地佔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陸地」。(板書)

(拓展延伸)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是無數的科學家及像楊利偉這樣的航天英雄拼搏奮鬥和科學**的結果,地球還有很多未被人類認識的領域,需要你們不斷努力學習,為將來去發現和**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印象,將孤立的知識點穿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形象。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指導學生讀圖總結地球上水多於陸。提出疑問,調動學生好奇心;鍛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採用「分組搶答」的形式,理解有關概念。

1.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有關大陸、大洲、島嶼、大洋、海以及海峽的有關概念。

2.課件展示:大陸、半島、島嶼、海洋的景觀圖,並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3.各組代表提問本組成員進行搶答: (1)說出大陸、島嶼、半島和大洲區別。 (2)說出大洋、海和海峽的區別。

4.各組選一名代表,將上課前剪好的大洲輪廓,在組內進行辨別加深學生對大洲輪廓的印象。

設計意圖:文字與圖結合,分組搶答辨認。加深對概念的認識。並做到生生互動。

「活動三」:以遊戲的方式完成:

1.選五組代表,分別演示將課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滑鼠拖動到相應的

位置上。規定當某一組代表演示時,其他代表轉身不看。看哪個組完成得好。

(答對,你真棒5分。答錯了,要認真啊)

2、拼圖遊戲:用大洲輪廓圖各組進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評出最快的組獎勵)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地圖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關係。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探索精神。

「活動四」:以「分組討論」形式完成下列問題。

1.讀世界地形圖,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麼作為分界線?

2.分別說出亞歐、亞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線?

3.學生看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討論後各組代表訂正答案,並選出優秀小組)

①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②分別說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③分別說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於哪個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主要位於哪個半球?

④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順序排列。

「活動五」:組織全體學生動手參與,用「簡單幾何圖形」在一張白紙上進行「一筆畫世界」的繪圖比賽。(可選幾幅畫的較好的讓學生傳閱,給予鼓勵)教師巡視查閱後,並引導學生對照找出自己圖中的問題進行校正。

『達標練習』:(練習題三)

『課堂小結』:有付出就有收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況,有關地球的知識還很多,需要我們今後不斷學習和探索。(板書提綱鞏固)

『作業』:(略)

『板書設計』

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海洋與陸地

1.海陸比例:三分陸地(佔29%),七分海洋(佔71%)

2.海陸分布:陸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有關概念大陸、島嶼、半島、大洲

海洋、海、洋、海峽

2.主要洲界: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3.七大洲大小順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4.四大洋大小順序——「太大印北」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總結與反思】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

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教學的**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一、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影象,包括分布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影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影象作用,運用影象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七大洲與四大洋。 (2)影象法: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影象化,做到以文析圖、**結合。(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絡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

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展自我,不斷的成長。

改進;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2、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全球海陸面積比例,描述全球海陸分布的特點。

2、能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海、大洋和海峽。

3、能運用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洲和洋的分界線、輪廓圖和分布特徵、比較它們的大小深淺關係。

4、能夠在空白地圖上準確標出七大洲、四大洋,並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輪廓及其相對位置,建立世界海陸分布的空間概念。

5、能準確掌握五條主要緯線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關係。

教學重點: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學難點:

七大洲的輪廓、位置、洲的分界線

教具準備:

ppt課件,主要包括各大洲輪廓圖、世界地圖投影圖、東西半球投影圖、各大洲分界線投影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設計:

[匯入] 我們都知道,我們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它就像乙個聚寶盆一樣養育著我們,但我們對它的認識有多少呢?它的地表和地下又是由什麼來構成的呢?它在宇宙中又是什麼樣子呢?

進行課的內容部分:

一、概念內容

1、請大家看圖(ppt托勒密在2世紀的地球地圖)當時的人們受科學技術的制約,才會得出這樣的結果,慢慢的人們認識到地球其實嚴格來說,不應該叫地球,而應該叫「水球」。經過科學測量(資料)得出結論: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附陸半球和水半球ppt圖)

2、建立起初步印象之後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提問)地球的地表都有些什麼?(學生一起回答),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

大陸:陸地面積較大的(比格陵蘭島大);半島:一面與陸地相連,三面被水包圍的陸地;島嶼:

面積較小的陸地;大洲:大陸的附近島嶼合起來(全球分七個大洲);海洋:洋是海洋的主體,洋的邊緣部分叫海,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叫海峽。

(世界地圖ppt展示)請學生找一找格陵蘭島、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的)

過渡我們了解了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這幾個基本概念後,我們現在來認識一下七大洲。

二、七大洲

⑴大洲名稱: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平均海拔最高)、歐洲(平均海拔最低)、大洋洲

(圖)讀p8各大洲面積輪廓圖,比較一下誰最大、誰最小(亞洲最大,大洋洲最小)?學生回答。找出它們面積次序規律: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那麼七大洲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呢?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七大洲的輪廓有什麼特徵?請大家展開想像,用自己的想像來認識大洲的輪廓。(就近四位同學相互討論並記憶)

(ppt分別展示各大洲輪廓圖,要求學生按所給圖形次序說出大洲名稱)

⑵大洲的的分布及位置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請同學回答。

既然我們回憶起了半球的分界線,那麼我們剛才我認識的大洲它們分別處於什麼半球呢?

教師提問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

主要位於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北美洲)(南美洲全部)

主要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北美洲、亞洲、歐洲)(歐洲北美洲是全部)

主要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非洲有一部分在南半球)(南極洲全部)

那麼如圖上我們所看到的,大洲與大洲之間是相連的還是不相連呢?它們以什麼為界線分開的呢?

⑶大洲的分界線(ppt展示,同學生一起找出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與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歐洲與北美洲:丹麥海峽

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出穿過大洲的特殊緯線:

主要緯線穿過的大洲:

北回歸線:非洲、亞洲、北美洲

南回歸線:非洲、大洋州、南美洲

北極圈:歐洲、亞洲、北美洲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教學就是要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 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實現 書本世界和學生生活世界以及心靈世界的有機溝通 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本節課就是...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課題作者及工作單位 基本資訊 人教課標版 地理 八年級上冊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李立華孝昌縣鄒崗鎮盧管中學 教材分析 本節是中國的自然環境這一章的第一節,體現了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對中國的氣候 河流以及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與學的活動應重視對學生...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世界的海陸分布 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2 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 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3 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製七大洲 四大洋的輪廓及相互位置關係。4 通過學習七大洲 四大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