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複習重點

2023-01-22 18:30:02 字數 4105 閱讀 4217

第一章 : 管理、管理者

1、概念:管理是協調工作活動的過程,以便有效率和效果的同別人一起實現或通過別人實現組織的目標。

(a、泰羅認為指揮他人能用最好的方法去工作。b、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認為管理即制定決策。c、法約爾認為管理是所有的人類組織都有的一種活動,它主要有五要素構成:

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d、羅蘋斯認為管理指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是活動完成的有效過程。)

2、管理的職能

a、計畫:規劃未來,即確定目標,按計畫執行。(目的是使組織適應變化中的環境,佔據更有利地位)

b、組織:有序的安排組織內的資源;一群人按一定規劃和目的組成的團體或實體。

c、領導:對下屬指導、激勵、溝通、解決衝突。

d、控制:監控、比較、糾正。

3、管理者與作業者區別

作業者——具體業務——做好分配工作

a、組織成員

(地位和作用) 管理者——管理工作——指揮下屬工作

b、管理者區別與作業者的顯著特點就是有下述向其匯報工作。

4、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a、技術技能:是指從事自己管理範圍內的工作所需的技術和方法——對基層管理者尤為重要,才能更好指揮下屬

b、人際技能:是指與組織中上下左右的人交往的能力,包括聯絡和協調組織內外人際關係的能力。激勵、誘導、和正確指導組織成員的工作能力——是一種重要能力,對各層管理者具有同等意義。

c、概括技能:是指對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斷、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對高階管理者尤為重要。

5、管理工作的物件

a、 對工人和作業工作進行管理

b、 對管理人員及其工作進行管理

c、 對整個企業或者組織進行管理

6、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管理工作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科學性是從理論上而言的,經長期探索總結而成的一套完備的、知道管理實踐的科學。藝術形式從實踐而言的,管理不僅是知識,更是實踐。

第二章:管理理論的演進

1、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了勞動分工將使組織和社會受益的觀點。提高每個工人技巧和熟練程度。

2、產業革命與管理

產業革命始於十八世紀英國,機械力迅速取代了人力,機械裡加上勞動分工使得在大型高效率工廠中採用動力裝置成為可能,不同於人們各自在家中工作,這種工廠需要管理技能。直到20世紀初,才邁出決定性一步。

4、科學管理理論

a、費雷德里克·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標誌著系統的管理理論的誕生。他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

b、科學管理的核心:提高勞動生產率c、背景:市場需求大於**。原因;勞動生產率低下。

工作額定原理——(在實現工時合理有效利用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挑選和培訓「第一流的工人」

作業管理標準化——(包括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材料。制定標準定額)

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

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雙方要密切合作

把計畫職能同執行職能分開,以科學工作方法取代原來經驗方法

組織管理實行「職能工長制」——每乙個工長承擔乙個職能

提出管理中的分權、授權、例外原則

5、一般行政管理理論

1、技術活動(生產、製造、加工)

2、財務活動(資金運用、籌措)

企業六項基本活動 3、安全活動(裝置維護、職工安全)

a、 一般管理理論4、商業活動(購買、銷售、交換)

(法約爾5、會計活動(貨物盤存、成本統計、核算)

「管理過程之父6、管理活動(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核心地位

管理五項職能: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十四條管理原則:1.分工 2.

職權與職責 3.紀律 4.統一指揮 5.

統一領導 6.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7.個人報酬 8.

權力集中化 9.等級鏈 10.秩序 11.

公正 12.保持人員穩定 13首創精神 14.團結精神

1、勞動分工

2、職權等級——(下級應接受上級控制監督)

3、正式的選拔——(組織成員都是通過培訓、考試等取得技術資格選拔的)

b、行政組織理論 4、非人格性——(避免摻雜雇員個人偏好)

(韋伯 ) 5、正式的規則和制度

「組織過程之父」 6、職業定向——(管理這是職業化**不是企業所有者)

代表作《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提出了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理論

c、總結:任何組織要以權力為基礎;必須要有規章制度

6、行為科學理論

a、代表人物:梅奧和巴納德

b、梅奧創立人際關係學,觀點如下:1、工人是「社會人」不單只追求經濟利益,還受到社會、心理因素影響。

2、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3、新型領導能力在於提高職工的滿足度,激發工人「士氣」以提高生產率,建立和諧人際關係。

4、霍桑效應,對新環境的好奇有助於改善工作績效

c、巴納德認為:組織的成功主要靠其人員寫作

d、特點:以人為中心、強調人的社會性、目標一致性。評價:引起管理物件重心轉變、管理方法改變。

7、管理科學理論

a、定義:指以現代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為手段,運用數學模型對管理領域中的人、財、物資訊等資源進行系統的定量分析,並作出最有規劃和決策的管理。

b、內容:1、運籌學——(簡單說,就是運用科學方法去研究、解決可以數量化的管理問題的一套學問)

2、系統分析—(用科學的方法對系統中的實踐進行研究、分析。1.問題形成2.提出方案3.評價方案4.優選5核實)

3、決策科學化—(決策是要以充足事實為依據,採取嚴密思考方法進行系統分析計算,做出正確決策。)

8、趨向統一的管理理論

a、管理過程學派:代表人物是亨利·法約爾。哈羅德·孔茨。他們認為管理是乙個迴圈的過程,管理過程學能把多樣化理論及以概括成一般理論,是一種實用性強的綜合管理理論框架。

b、系統學派:1、觀點:認為系統有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部分組成的整體。

2、型別: 封閉式系統—如泰羅關於任何組織的機械觀點

開放式系統—組織並非獨立,必須依賴於周圍環境。外部環境如:**、**者、顧客等

3、系統學派強調組織內部各項活動相互依存性,開放式系統只是一種概念性學派。

c、權變學派:管理理論走向統一

9、現代管理學的特點

1、強調系統化—(從整體認識問題,乙個組織就是乙個系統)

2、重視人的因素—(人的社會性,自我實現)

3、重視非正式組織的作用

4、廣泛應用先進管理理論和方法 5、加強資訊工作 6、把效率和效果結合起來 7、重視理論聯絡實際 8、強調預見能力 9、不斷創新 10、強調權力集中

第三章、管理決策

1、決策的概念

a、概念:就是在組織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約束下為實現組織特定目標,從所擬定的若干個備選方案中選出較為滿意的方案並付諸實施的管理過程。

b、特徵:1、要有明確而具體的決策目標

2、要求以了解和掌握資訊為基礎

3、兩個以上備選方案

4、要求對控制的方案綜合分析、評估

5、決策追求的是「滿意」標準

2、決策型別

戰略決策(高層)—全域性性、長期性、決定性大政方針。風險性大,管理者經驗

1、按決策層次範圍與性質不同分為管理決策(中層)——戰術決策,區域性性的具體決策

業務決策(基層)——日常管理決策,瑣碎性、短期性、日常性。

2、按決策活動表現形式不同程式化——解決常規性、重複性問題;有標準的工作程式。

非程式化——就絕偶然性、複雜性問題;沒有既定程式和依據。

確定性決策

3、按決策所面臨的條件不同風險型決策從確定結果數量、是否發生、發生概率分析)

不確定型決策

4、按決策起始點分不同:a、初始決策 b、追蹤決策(以初始決策為基礎)

5、按決策目標不同:a、單目標決策 b、多目標決策

3、決策的原則和程式

a、原則:系統原則、資訊原則(基礎)、可行性原則、滿意原則、反饋原則。

b、程式:1、發現問題

決策應具有明確性——(目標只有一種解釋、可衡量、可量化)

2、確定目標: 決策目標應具有系統性——(明確目標之間關係)

決策目標及要有先進性、又要有合理性

3、擬定方案 4、評價和選擇方案 5、執行方案 6、評價決策效果

4、決策方法—定性決策

含義:就是通過各種有效的組織形式、方法、步驟和環境氛圍,充分依靠決策者的知識、經驗、能力來探索事物的規律、從而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又稱為主觀決策法。

管理學複習重點

一 名詞解釋 1 程式化決策與非程式化決策 p206 從決策所涉及的問題看,可把決策分為程式化決策與非程式化決策。程式化決策涉及的是例行問題,而非程式化決策涉及的是例外問題。例行問題是指那些重複出現的 日常的管理問題 例外問題則是指那些偶然發生的 新穎的 性質和結構不明的 具有重大影響的問題。2 風...

管理學複習重點

基礎篇管理學學習導引 必要性,實踐中少走彎路,管理必將成為第一生產力 不精確,綜合性,實踐性,發展中的科學。又是科學又是藝術。很難說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目標導向,相容幷蓄 認識自我,改變自我,責任在我。第一章 管理及其產生 慾望的無限性和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產生了協調這對矛盾的需求。管理是在一定...

《管理學原理》複習重點

第一章名詞解釋 管理 第二章 簡答 1科學管理理論要點 2企業職能和管理職能 3三種權利型別 4霍桑實驗的結論 5戰略管理的特點 6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 7學習型組織的特點 名詞解釋 全面質量管理 第三章名詞解釋 社會責任 管理道德 第四章名詞解釋 計畫工作的概念 限定因素原理簡答 計畫工作的特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