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重點

2021-03-04 00:14:12 字數 4991 閱讀 9635

管理學考點知識總結

1、管理的含義:

是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來協調他人的活動,帶領人們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

2、高中低管理人員的特點

高層管理人員:執行綜合職能,數量少,負責制定組織目標、戰略、政策方針,評價組織績效,以「官方」身份出現。

中層管理人員:數量較多,將戰略目標付諸實踐,直接向最高層報告,監督和協調一線管理人員工作,較注重日常管理事務。

基層管理人員:亦稱第一線管理者。給下屬分派具體工作任務,監督和協調下屬員工工作,使大家都能完成既定的目標。

3、古典管理理論

一、泰羅及其科學管理理論

(1)、內容;制定工作定額;合理的選擇工人;實施標準化管理;實施差別的計件工資制,將計畫職能和執行職能分開;強調雇主和工人之間的精神革命;實行職能工長制;實行例外原則

(2)、代表人物:卡爾喬治巴思;亨利甘特(甘特圖和獎金制)吉爾布雷斯夫婦

二、法約爾及其管理過程理論

(1)、企業的基本活動(技術、商業、財務、安全、會計、管理)管理的五項職能(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2)、十四條管理原則(分工、職權與職責、紀律、統一指揮、統一方向、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報酬、集中、等級鏈、秩序、公平、保持人員的穩定、首創精神、團結精神)

三、韋伯及其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

(1)、內容:組織是以權力為基礎的,通過權力而產生秩序,消除混亂,權力是實現組織目標的前提。組織中有三種型別的權力,即傳統的權力,超凡的權力,及基於法律和理性的權力。

(2)、特點:勞動分工或專業化;自上而下的職權等級系統;正式的規章制度;正規的人員選拔;非個人的人際關係;職業管理人員.

4、人際關係學說和行為科學

一、梅奧與霍桑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人際關係學說的確立。(1)內容:

工人是社會人而不是單純的追求金錢收入的經濟人;企業除了正式組織之外,還存在著非正式組織;新型的領導通過增加員工滿足程度來提高人們的士氣

5、管理科學理論

(1)內容:力求減少決策的個人藝術成分,重視定量分析在管理過程中的應用;各種可行行為都是以經濟效果作為評估的標準。組織決策的人均是理性人;廣泛使用計算機。

6、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一、系統管理理論

是運用一般系統論和控制論的理論和方法,考察組織結構和管理職能,以系統解決管理問題的理論體系。代表人物為美國管理學者卡斯特、詹姆斯·e·羅森茨韋克(james e. rosenzweig)和詹森。

卡斯特的代表作為《系統理論和管理》。

系統管理學說的基礎是普通系統論。系統論的主要思想是:

(1) 系統是由相互聯絡的要素構成的。由若干部分或要素組成的乙個系統,呈現出各個孤立部分或要素所沒有的特性和規律,這一特性稱為系統的整體性。

(2) 系統的整體性。 由若干個部分或要素組成的乙個系統,呈現出各個孤立、部分或要素所沒有的特性或規律。

(3) 系統的層次性。由於組成系統的諸要素的種種差異包括結合方式上的差異從而使得系統組織在地位與作用、結構與功能上表現出等級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質的差異的系統等級,即形成了統一的系統中的等級差異性,層次概念就反映這種有質的差異的不同的系統等級或系統中的等級差異性。

2、權變管理理論

盧桑斯的權變管理學說。他提出乙個觀念性的結構,並用矩陣圖來加以表示。這一結構由環境、管理觀念與技術、它們兩者之間的權變關係等三部分組成。

(1)環境。

(2)管理觀念與技術。

(3)權變關係。

古典理論:「假如x,那麼y」

權變理論:「假如x,那麼y,但只有在z的情況下」(其中,z為環境變數)

3、戰略觀點進入管理領域

代表人物:錢德勒《戰略與結構》提出企業要在對環境的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戰略,戰略決定結構,結構必須適應戰略並隨戰略的變化而變化。安索夫《公司戰略》以波特的《競爭戰略》和《競爭優勢》

4、全面質量管理

根本目標:通過顧客滿意來實現組織的長期成功,增進組織全體成員及全社會的利益。

基本特徵:關注顧客、持續改進,一切用資料說話。向雇員充分授權,廣泛採用團隊的形式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重視組織中的每乙個成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商和顧客的合作共贏

代表人物:愛德華茲戴明,約瑟夫,朱蘭

五、變革與學習型組織

內容:對當前做法的持續改進,確立新目標,新方法的重大變革,

7、計畫的種類

1、長期計畫與短期計畫(long/short-term plans)(從時間角度劃分)

通常又稱遠景規劃,為實現組織的長期目標服務的具有戰略性、綱領性指導意義的綜合性發展規劃。它主要規定組織在未來為實現長期目標的主要行動步驟、分期目標和重大措施,其時間跨度多為5年左右。主要事關,組織發展方向和方針,活動目標和要求,旨在擴大組織活動能力,將影響到組織發展能力。

短期計畫:最接近實施的行動計畫,是為實現組織的短期目標服務的,是對長期計畫的具體落實。短期計畫一般為一年左右,其執**況是修訂中、長期計畫的依據。

重點為:各部門從事的活動,活動應達到的要求,側重利用已有活動能力,將影響到組織執行的效率和生存能力。

2、綜合計畫與專業計畫(空間)

綜合性計畫:對業務經營過程各方面所做的全面的規劃和安排,關係到組織多個目標和多方面內容。在較長時期內執行的戰略計畫往往是覆蓋面較廣的綜合性計畫。

專業性計畫:對某一專業領域職能工作所做的計畫,它通常是對綜合性計畫某一方面內容的分解和落實。 專業領域內的計畫有長有短,長期主要涉及該業務領域活動能力的調整或業務規模的發展;短期主要涉及業務活動的具體安排。

例如:長期財務計畫:關注資本的進一步增大,融資方式選擇等。

短期財務計畫,注重與資金的利用效果。

3、指向性計畫和具體性計畫(directional/specific plans)(詳盡程度)

指向性計畫:僅指明方向,通常由高層制定,一般為戰略性計畫;

具體性計畫:目標措施明確,常由基層制定,多用於專業計畫。

4、戰略計畫和作業計畫(strategic/tactic plans)(層次)

戰略計畫:由高層管理者負責制定的計畫,它體現了組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總的戰略構想和總的發展目標,以及其實施的途徑。它具有長遠性、全域性性和指導性,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組織資源運動的方向。

特點:涉及時間長,範圍廣,相關影響因素多,計畫有彈性。

作業計畫:由基層管理者制定的計畫,它根據施政計畫確定計畫期間的預算、利潤、銷售量、產量以及其他更為具體的目標,確定工作流程,劃分合理的工作單位,分派任務和資源,以及確定權利和責任等。特點:

屬細節計畫,其條件既定,時間較短。

8、計畫的形式

按計畫的形式分(哈羅德孔茨計畫層次體系)

mission or purpose:所謂企業使命是指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應擔當的角色和責任。是指企業的根本性質和存在的理由,說明企業的經營領域、經營思想,為企業目標的確立與戰略的制定提供依據。

vision:組織願景即組織的共同願景,是指建立在組織員工共同價值觀基礎之上的,對組織發展的共同願望。它表現為組織成員共同認可、接受並內化為自身追求的組織使命、任務、目標以及價值信念體系,能夠產生眾人一體的感覺,使組織孕育無限的生機和創造力。

目標:組織活動所要達到的結果。

戰略:總的行動方案,是指為實現總目標而做的重點部署和資源安排。

政策:是管理者決策的指南,它規定了行動的方向和界限,使得決策時有乙個明確的思考範圍。

程式:所要進行活動的時間順序,它確定了如何處理未來活動的例行方法。

規則:它規定根據一定的情況,是否採取某一特定的行動。規則和程式旨在抑制思考。

規劃:它是一種綜合性計畫,其包含了為實施既定方針所必需的目標、政策、程式、規則、任務委派、資源安排以及其他要素。

預算:用數字表示預期結果的一種計畫。

9、戰略的定義

戰略是組織為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通過配置、構造、調整、協調組織資源和能力,以獲得或保持競爭優勢,達到其長期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方式和行為。課本為,戰略是組織的一種總體行動方案,是為實現總目標而做的重點部署和資源安排。戰略是乙個總方向,是對組織向何處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的乙個總規劃。

10、波士頓矩陣

1、 波士頓矩陣

相對市場占有率=該產品本企業生產占有率/該市場占有份額最大者的市場占有率(或特定對手的市場占有率)。該指標通常以20%為標準。

市場增長率以10%為標準。

bcg矩陣的侷限性主要在於:僅僅假設公司業務的發展依靠的是內部融資,沒有考慮到外部融資和資本市場運作的可能性;其次,沒有充分考慮各業務之間的關聯性,有些瘦狗業務可能是現金牛業務的互補性組合,此時就不易採用放棄的策略。

11、各種決策型別的特點

第二節決策的型別

1、按決策的作用分類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域性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大多屬知識敏感型決策,著重在於抓住機會,它的實施是企業活動能力的形成與創造過程,實施效果關係到企業的效益和發展。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區域性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側重於已有能力的應用,實施效果影響到組織的效率與生存。

(3)業務決策。是指基層管理人員為解決日常工作和作業任務中的問題所作的決策。

2.按決策的重複程度分類

(1)程式化決策。即有關常規的、反**生的問題的決策。組織中80%的決策都是程式化決策。

(2)非程式化決策。是指偶然發生的或首次出現而又較為重要的非重複性決策。

4.按決策的問題的條件分類

(1)確定性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決策的條件是確定的。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5、按決策主體不同劃分

(1)個體決策:決策者是單個人。

(2)群體決策:由多人共同參與決策分析並制定決策的整體過程。其中,參與決策的人組成了決策群體。

廣義上,只要決策全過程活動涉及兩人以上時, 不論一般性的參與還是真正做出決策,都稱為群體決策。而狹義上的群體決策僅限於若干人參與「抉擇」的活動。如:

廠長負責制中,從資訊的收集、處理到最後的民主評議,雖有很多人參與,但是由廠長個人做出的,其仍是個體決策。「董事會制」相應就是一種群體決策。

管理學重點

1 控制的型別 程式控制 追蹤控制 自適應控制 最佳控制。2 預算內容 收入 支出 現金 資金支出 資產負債預算。預算 任務 目標 制約條件 關係。3 技術創新的源泉 不含創新者的興趣。4 不屬於創新的主要方面 實現一種心得工業組織。5 工業社會企業文化特點不含多元的企業化。6 波士頓矩陣中產品型別...

管理學重點

第一編總論 複習要點 1.管理的概念 2.科學性與藝術性 3.管理者角色的差別與作用 4.怎樣理解成功的管理者與有效的管理者 5.泰羅的科學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內容?6.如何評價科學管理理論?7.法約爾提出的管理活動職能有哪些?8.韋伯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9.人際關係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

管理學重點

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 本章重點 1.管理的定義 2.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3.管理者的角色及技能 一 何謂管理?管理是管理者為了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 個人發展和社會責任,運用管理職能進行協調的過程。a管理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 b管理應當是有效的 c管理的本質是協調 d協調是運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