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作業的設計與評價

2023-01-20 23:03:04 字數 5150 閱讀 5968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現狀

作業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鞏固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智力和創造才能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長期以來作業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作業內容日趨封閉僵化,僅侷限於學科知識範圍,遠離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

1. 作業設計的現狀

語文作業的設計往往侷限在再現式的範疇內,作業內容大多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重複與模仿,既沒有什麼思維訓練價值,也談不上什麼創新、人文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試訓練色彩濃厚。學生的困惑、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則被冷落了,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其缺陷主要表現在:

作業(問題)提出的單向性、問題答案的絕對性、作業形式的單一性、作業內容的重複機械性、作業完成的封閉性、作業評價的片面性等諸多方面。

2. 作業評價的現狀

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普遍存在著單一性、標準化的特點。答案的單一性、標準化帶來了評價的單一性、標準性,訓練形式的單一性,造成了評價的單一性,以及傳統的以學業成績來評判優劣的評價方式,也導致了作業評價的單一性。這種評價注重的是作業本身的客觀性,而輕視人的主觀作用,忽視對人的教育激勵功能,缺少學生與教師的情感態度的真實互動。

這種種現狀說明,我們的語文老師在進行作業設計與評價時,都忽視了乙個重要問題:作業過程是學生的智慧型、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最理想的生成過程和體現過程,也就是說學生的問題、困惑、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興趣、需要等應是作業的主要生長點。學生在主體實踐中消除困惑、解決或生成問題、滿足需要、創新知識以及展示自我、昇華自我的過程應是作業過程的本質所在。

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並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型別和學習方法。」多元智慧型理論的實質是試圖通過擴大學習的內容領域與知識表徵方式,促進以往被忽視的智慧型的開發,充分發掘每個人身上隱藏著的巨大潛力,從整體上提高人的智力素質。

而「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就是說,生活的範圍有多大,學習語文的範圍就有多大。語文教師的任務在於,充分利用廣闊的語文環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並把語文學習的成果運用於生活實踐,從而溝通語文和生活的聯絡。《新課程標準》也有這樣的論述和: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著眼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習不再是傳統的「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並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也不是僅僅為了應付考試,除了「知識與能力」外,更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意義

1.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師在實踐過程中轉變作業設計和評價的觀念,做到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得和組織者」。

2.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素質教育和現代教育理論,在實踐中樹立適應語文新課程理念的作業觀,構建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作業設計體系。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從統一走向多元,在完成不同型別的作業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與他人合作,學會學以致用,學會在實踐活動中檢驗知識,獲得全面、主動的發展。

3.作業的評價由靜態的分離式走向動態的參與式,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更多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度。注重評價方式的針對性、靈活性、鼓勵性、多元性,在評價在融入人文關懷,滲透情感因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在作業評價中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使作業真正成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型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並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型別和學習方法。」這種理論的廣闊性和開放性對於我們正確、全面地認識學生具有借鑑價值。

每個學生都有可資發展的潛力,只是表現的領域不同而已。因此,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經驗,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身心發展由於先天稟賦以及後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發展也各有不同,我們的教育應該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不同起點上,得到最優的發展。因此,作業的設計和評價必須多層次、具有科學指導性。

多元智慧型理論對作業設計的啟示:(1)作業設計的尺度應該是多元的。(2)作業的目的是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契機。

(3)作業設計要引導學生擴充套件學習的內容和領域。(4)通過作業發現學生的智力潛能。(5)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人生履歷。

(6)作業評價應該立足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性特徵。(7)評價方式注重多樣化和多元化。

2.皮亞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習者獲得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在知識範疇和感性材料結合的基礎上,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與他人(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協商、交流、合作和本人進行的意義建構方式獲得的。

因此,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習者為主體;強調創設有利於學習者意義建構的情境,並使學習者進入情境;強調問題**;強調資源提供;強調協作學習;強調語言和文字的表達;強調意義建構。離開了主體的建構活動就不可能有知識的產生。

建構學說對作業設計的啟示:(1)通過設計作業使學生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2)作業評價應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度。

3.新課程關於作業設計的理論依據

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表述表述: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型;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主動進行**性學習,要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注意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初步具備蒐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新課程關於練習評價的理論依據

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表述表述:評價中讓學生積極參與,而不是教師憑自己的經驗和認識去下結論;評價的結論不是唯一的,學生的觀點只要有理有據就應鼓勵;評價應以目標為依據,以發展為根本,只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屜,就應當鼓勵。這為我們在實踐中優化語文作業的評價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及預期目標

本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申報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1. 觀察思考

觀察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思考自己在作業設計與評價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與現狀,總結已有的經驗與教訓,尋找方法與對策。

2. 制訂計畫與目標

對存在的的問題進行整理與分類,診斷問題原因,根據不同的問題,確定相應的方法、

目標和方向,以及行動對策,並**預期效果。

3. 文獻理論研究

在確定問題與方案後,深入學習研究和**有關文獻與理論,根據從中得到的啟示,不

斷修正計畫與目標。

第二階段:實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

1. 確立實驗班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創設良好的合作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2. 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橫向與縱向記錄,收集實驗的資料。

3. 觀察和注意學生作業情況的變化,適時及時地對研究的方法與計畫進行有意義的調

整。4.對出現的狀況與問題,及時進行反思與總結,帶著結果與經驗進入下乙個實驗迴圈階段。

第三階段:結題(20xx年2月—20xx年3月)

1. 整理分析

根據實驗記錄,立足教學實踐、立足學生實際,做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分析。

2. 反思總結

對照預期目標,對照問題的解決情況,反思總結,檢查實驗成果的改進與不足。

成果形式:**、案例、結題報告以及相關資料。

五.課題研究的初期成果與具體措施

本課題研究者在作文評價方面進行了相關的嘗試與前期研究,形成了相關案的例與**《人文關懷觀照下的作文評改》。**分析了目前在作業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於忽略了學生「寫什麼」,即學生作為乙個獨立的個體生命對客觀事物的看法、理解和思考,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忽略了對學生的態度、情感、思想、智力等關係著終身發展的人文素養的關懷。由此提出了在作文評價中傾注人文關懷的觀點。

有以下主要觀點:

1.關懷個體生命的獨特性

2.關懷情感態度的健康性

3.關懷思維品質的創造性

4.關懷表達自我的積極性

5.關懷評價反思的自主性

為了改革現有的作業設計形式和評價制度,真正體現作業布置的目的性,針對性,趣味性和互動性,本課題研究者制定了以下具體措施:

1.作業**的改革:

改變過去老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的一成不變的傳統形式,讓學生參與作業的設計與布置, 作業的「貨源」由學生自主提供。學生可以自己或兩三人合作,設計乙份作業,給其他同學進行選擇,要求能體現層次性,講究趣味性,注重實踐性,突出合作性。

2.作業內容與形式的改革:

傳統的作業幾乎都是以文字和作業本的形式和以學生為物件來進行的,過於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和確定性。新課程環境下,作業的設計應注重自主性、開放性、綜合性、**性等特點,達到以下幾個結合:

① 書面作業和口頭作業,製作作業和表演作業相結合;

② 短期作業和長期性專題作業相結合;

③ 個人作業、小組合作作業和全班共同作業相結合;

④ 單一性作業和趣味性作業、綜合性作業相結合;

⑤ 基礎性、能力性作業和實踐性、創造性作業相結合。

作業的具體形式可包括:

① 觀察性作業

② **性作業

③ 課本劇作業

④ 畫示意圖作業

⑤ 調查、採訪型作業

⑥ 口頭、聽力作業

⑦ 操作型作業

⑧ 分層作業

⑨ 自主型作業

⑩養成型作業

3.作業評價的改革

新課程和新的作業設計必須要有新的作業評價方法與之相配套,新的作業評價分為三個方面:

①評價的內容:既要關注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要關注完成作業的過程和方法及情感態度。

②評價的形式: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師統一評價形式為多元評價形式,採取教師、自我、同學、家長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③評價的方法:評價的方法要體現靈活性和多樣性,注重過程性和激勵性。在評判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教師、學生互為主體。

在評價中滲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盡量用激勵性的語言描述,這樣既可指出不足,又可保護學生的自善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如:準確評價、模糊評價、口頭評價、描述評價、分數評價、等級評價、獎勵評價、創造性評價等。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3.行動研究法:在優化語文作業設計與評價的實踐中採用觀察、發現、調整分析獵取自然真實有價值的資訊和資料,通過對語文教學的檢測,不斷修改和完善課題實施方案,尋求最有效的方法與策略。

闡述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作者 李豔青 神州 下旬刊 2017年第03期 摘要 語文作業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具有多重功能。而當今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卻是存在諸多弊端,嚴重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語文新課標的新理念和新精神,經多方查閱資料以及問卷調查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進行了分析和 找到...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 孫元勝 甘肅教育 2018年第17期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 語文教學 有效性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 0463 2018 17 0085 01縱觀整個世界教育發展趨勢,我們日漸明顯地感受到,教育越來越傾向於 新理念 新方法 越來越重視用新的教育方...

新課程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芻議

摘要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應該採取切實可行的策略和方法,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啟用,創新作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本文對當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途徑,應該注重聯絡實際,從觀察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