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語文好課的標準

2021-04-15 05:34:24 字數 2978 閱讀 2521

「什麼樣的語文課是好課?」目前,課程論專家、教材論專家、教育專家眼中的標準並不一致。在20世紀90年代對語文有工具論與人文論的爭論,進入21世紀逐步歸結到課堂「以人的發展」為最高標準的口徑上,在「綜合」的旗幟下,許多語文課上得失掉了「語文味」,聞不到語文特有的氣息。

在我個人看來,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我聽一教師教《死海不死》,下課前5分鐘,執教教師開始總結,問:本堂課你們學到了什麼?學生紛紛作答:

1.知道了死海不死的原因;2.知道了死海的位置;3.知道了死海的現狀與未來;4.知道了死海得名的原因。最後,在教師的提醒下,一學生才回答說:「還學到了列資料的說明方法。

」就學生的回答而言,我們很難區別這是一節地理課(自然課),還是語文課,我們教了3年說明文,學生不會條理、清晰地介紹乙個物體,一種科學現象,一種動物等等,不會用一些說明方法,儘管學生們知道列資料、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但是有的專家認為,只要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生動活潑的發展,這就是一堂好課;但我認為如果不有意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語修邏文等方面的訓練,我們語文課的功能怎麼體現?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側重於教師講授功底的高低,如教師基本功佔30%,教學過程佔60%,教學效果只佔10%。而新課程理念下課堂評價指導思想是,在教師提供的條件或創設的特定情境下,每個學生自我發現了多少新東西,在這一過程中又發現了多少解決問題的策略與途徑。

考察課堂教學的第一指標是:學生是不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是不是絕大多數(或者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看教師有沒有給學生提供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給了多長時間。

應該盡可能地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自讀、自學、自練、自我評價,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探索規律,逐步使他們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應做到可講可不講的不講,一目了然的不講,騰出時間去觀察學生問題解決的進度與差異度,以根據需要再給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幫助。

有位教師上《社戲》,覺得很難處理好這篇課文,怎麼讓學生進入到教師希望他們進入的那種境界裡去呢?他後來設計了「社戲探美」活動,讓學生自讀課文,並說,能夠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也是乙個孩子心靈美的表現。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很美的地方並概括這種美。

課堂上每乙個同學都在找美,找到相關描寫的句子,品讀分析,並概括,一共概括了8種美:社戲的景美、情美;看戲朦朧美;偷豆美;農家兄弟情感美;童趣美;行文構思美;意境美;語言美。這些美幾乎囊括了全文的所有內容。

有很多同學在品讀為何這些東西能給人以美感的時候,都說到了修辭、句式與形成這種美感的關係。整堂課就是學生主動**的過程,而且所有同學都在找。如果要用幾句話來歸納一種良好的課堂狀態的話,我想借用這麼幾句:

1.課堂裡要有學生發問的聲音;2.課堂裡要有學生討論的聲音;3.課堂裡要有學生思想的聲音;4.課堂裡要有學生研究的聲音。

考察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二個指標是:這堂課有沒有思維梯度,有沒有思想,學生參與的深入程度怎樣?

語文教學的訓練目標有兩個,乙個是思維的訓練,乙個是語言的訓練。要通過你的創設情境,你的課堂設計,使學生有思想的砥礪與碰撞,有情感的體悟與交流,有美感的激發與生成;學生們有想要表現的慾望與空間。通過這些,有效地實現「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的目標。

乙個小學一年級教師某一節課要教6個生字,第乙個教「日」,老師問,誰知道「日」是什麼?生1:老師,我知道,「日」是太陽……生2:

老師,我知道「太陽」是紅紅的,紅紅的太陽掛在天上。(注意,開始偏離老師的提問)老師沒有制止,並開始評價:這個「掛」字用得好,了不得。

第三個學生馬上站起來,紅紅的太陽掛在藍藍的天上,旁邊還飄著幾朵白雲。第4個學生:紅紅的太陽掛在藍藍的天上,旁邊還飄著幾朵白雲,小鳥繞著白雲飛來飛去。

第5個學生:紅紅的太陽掛在藍藍的天上,旁邊還飄著幾朵白雲,小鳥繞著白雲飛來飛去,還快活地與太陽公公聊天。結果這堂課只教了4個生字,老師沒有因為影響教學過程而打斷學生的思維,反而讓思維在相互碰撞、提醒中得到了發展。

很顯然,這是一堂成功的課。

有時候,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有爭議的論題,讓學生進行辨析、討論、爭論,表達各自不同的看法。如對《雷雨》中周朴園懷念侍萍這一點的看法,同學們就分成兩派,一說虛偽,一說真實,雙方引「書」據「典」,各抒己見,在熱烈的討論中,認識了人的複雜性,體會到了作品中人物的鮮活性、主體感。

這種過程,是觀點與觀點、知識與知識在語言上的交鋒,在思維上的撞擊,既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又是一種語言的訓練。

考察課堂效果,還有乙個不得不提的因素,就是教師。教師在課堂上究竟是什麼角色?怎樣才能確保課堂的效率與生命力?

教師要心甘情願地從傳授主角退而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支持者與幫助者。具體來說,教師要在課堂上做到五個善於:一是善於傾聽,諦聽課堂裡方方面面的聲音,決定推進的速度;二是善於煽情;三是善於點評;四是善於把握問題解決的差異度;五是善於把握本節課的目標,一定不要忘了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這兩個目標。

下面我們再來看乙個案例。一位名教師設計了乙個教學環節:假設你生命還有6個月,請回答,你最想做的事是哪些?

為什麼?你認為這一生中是否仍存在著遺憾?你的遺憾是什麼?

老師叫了一位名叫陳靜的同學。

陳靜:還有6個月,我會帶著父母去全國各地著名的風景區旅遊。因為我的父母生我養我這麼大,還沒走出過小縣城。

他們的全部精力和錢都花在了供我讀書上。我最想見我的爺爺和奶奶,可是,可是……(生哽咽、流淚)

老師(輕撫生肩,示意坐下):陳靜的爺爺奶奶去世了,可兩位老人家慈祥的臉龐,親切的關愛,從沒有走出陳靜的記憶。我曾經在陳靜寫爺爺奶奶的文章後寫下這樣一句評語:

忍不住流淚。是的,親情的溫暖,就像爐火的溫暖,你需要靠近它,才會感受得到。陳靜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提出帶父母一起旅遊的想法,體現了她的孝心與報恩心情,我尤其感動。

讓我們一起記住,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帶著父母一起上路。

生2:我最想做的就是要與死亡鬥爭到底,永不妥協。

師(帶頭為生鼓掌):我為你喝彩,你這是思想的成熟,生命的成熟。面對死亡的笑,是生命最壯麗的笑。

」這是生命的「大將風度」,難怪《死亡日記》的封面圖案是一朵盛開的金色的向日葵。因為陸幼青心中從來沒失去過太陽。正如他自己所言:

「生命真是個奇蹟,不管在哪乙個角落,都有最美的風景,只要不輕易地關上夢想的視窗……」

這位教師的話既關注了學生的情感世界,又作了語言上的示範,既體現了語文工具性的特點,又體現了人文性的特點,使課堂成為詩意的課堂、情感的課堂、思維的課堂。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案標準

蚌埠二十二中學高成 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產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設計的教學方案。它是教師上課的依據,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措施。俗話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有了好教案的劃分標準,對教師寫好教案可以起到一定的規範和指導作用。對 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 的問題,在教育理...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評價法

作者 尚麗豔 神州 2012年第16期 什麼樣的語文課是好課?目前,課程論專家 教材論專家 教育專家眼中的標準並不一致。在20世紀90年代對語文有工具論與人文論之爭,進入21世紀逐步歸結到課堂 以人的發展 為最高標準的口徑上,在 綜合 的旗幟下,許多語文課上得失掉了 語文味 聞不到語文特有的氣息。在...

新課程理念下對「好的數學課」的反思與構建

作者 曹鵬 教育教學論壇 上旬 2010年第08期 摘要 按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和 數學課程標準 所提出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內容,應特別重視教學活動 學生的發展和形成性方面的評價。要重建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必須打破以教師為中心 以知識為中心的傳統觀念,把課堂評價體系與課堂改革的目標統一起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