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知識整理

2023-01-14 04:06:02 字數 4815 閱讀 6411

心理學模組

1.認知發展與教育

(1)感知覺及其規律的應用、學生觀察力的發展與培養

◆一、感覺:

概念: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它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是認識的起點。

分類:根據刺激的**不同,感覺可以分為內部感覺和外部感覺。外部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感覺;內部感覺包括運動覺、平衡覺、內臟感覺(機體覺)

主要的感覺有:視覺,聽見,修建,味覺,膚覺,運動覺,,。

規律:1) 感受性和感覺閾限:對刺激的感覺能力叫感受性。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的。感受性與感覺閾限在數值上成反比關係,感受性高則感覺閾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則感覺閾限高。每種感覺都有兩種感受性和感覺閾限:

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絕對感覺閾限,而人的感覺器官覺察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絕的感受性),差別感受性與差別閾限

2) 感覺的適應規律:這是相同的刺激物持續地作用於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3) 感覺的相互作用:聯覺,對比

4) 感受性的變化(感覺的相互作用)有下列幾種情況: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感覺適應,感覺對比,感覺後效);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補償、聯覺)

◆二、知覺:

概念: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

分類:空間知覺(形狀、大小、深度、方位知覺等)、時間知覺、運動知覺(分為真動知覺和似動知覺,似動知覺又包括動景運動、誘發運動、自主運動、運動後效)、社會知覺(對別人的知覺、人際知覺和自我知覺)、錯覺

知覺的特性:

a、知覺的選擇性(指的是人們能夠迅速地從背景中選擇出知覺物件);

b、知覺的整體性(指的是當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作用於人的感官時,人能夠根據知識經驗把它知覺為乙個整體);

c、知覺的理解性(指的是人在知覺某一客觀物件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認識它);

d、知覺的恆常性(指的是知覺的條件在一定範圍內變化時,知覺的映像仍然相對地保持不變)

感覺與知覺的聯絡和區別: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它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是認識的起點。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

感覺是知覺的成分,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感覺的深入,是比較複雜的認識過程。

◆三、感知覺在教學中的運用:

(1)根據感知的強度律,作用於感官的刺激必須達到一定強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覺。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板書、掛圖、實物模型的大小,還是教師講課聲音的高低,都必須適當,以便使全體學生都能看得清聽得明。

(2)根據感知的組合律,時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於構成乙個整體為人們所感知。因此教學內容應分節分段,教師講課應有間隔和停頓,教師板書應注意空間布局和排列順序。

(3)根據感知的差異律,物件與背景間的差別越大,越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師在製作教具、繪製圖表、進行演示實驗以及板書時,就要增大物件與背景之間的差別,使學生獲得鮮明清晰的印象。

(4)根據感知的理解律,言語指導在理解知覺物件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們的感知更加迅速直觀和準確。因此,在直觀教學中,教師必須伴以言語的解釋或說明,把直觀和言語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迅速理解感知物件。

(5)根據感知的協同律,個體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過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實現的。因此,為了使學生產生完整、準確的感知覺,教師要盡可能使學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活動,這樣將大大提高直觀的效果。

(6)根據感知的活動律,活動的物件較之靜止的物件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師在製作和使用教具時,應盡可能變靜為動,變「死」為「活」。

◆四、學生觀察力的發展與培養: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畫、持久的知覺活動,是知覺的特殊形式和高階形態。觀察力是指全面、正確、深入地觀察事物的能力。它是感知能力發展的精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注意:

(1)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

(2)引導學生複習或預習相關的知識;

(3)引導學生制定觀察計畫和提出觀察的方法;

(4)實際觀察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5)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並匯報觀察成果,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品質。

(2)記憶及其品質、記憶過程及其規律、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含義: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記憶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回憶或再認)三個基本環節。

◆分類:(1) 根據記憶的內容和經驗的物件的不同可把記憶分為形象記憶、情景記憶、語義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

(2)根據記憶內容保持時間的長短又可以把記憶分為感覺記憶(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3)根據記憶時意識參與的程度,把記憶分為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4)根據資訊加工處理的方式不同,把記憶分為陳述性記憶和程式性記憶。

◆記憶品質:

敏捷性:這是記憶的速度和效率特點,能在越短的時間內記住越多的東西,記憶的敏捷性越好。

永續性:這是記憶的保持特徵,能夠將識記內容長時間保留在頭腦中,就是記憶持久的表現。

準確性:指對所識記的材料,在再認或回憶時,沒有歪曲、遺漏、增補和臆測,這是記憶的精確特徵,是記憶最重要的品質。

備用性:這是記憶的提取和備用特徵,是指在必要時能夠把記憶中所儲存的知識迅速提取出來,以解決當前實際問題。

◆基本過程包括:記憶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乙個完整的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回憶或再認)三個基本環節。

▲識記:記憶過程的第乙個基本環節,是指個體獲得知識經驗的過程。

根據識記有無目的性可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根據識記材料性質和識記方法不同可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

影響識記因素的效果:

(1)識記的目的和任務:有無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直接影響識記效果;

(2)識記時的態度和情緒:一般來說,積極的態度和情緒下識記的效果好;

(3)活動任務的性質:當識記材料成為人活動的直接物件時,識記效果更好;

(4)識記材料的數量和性質:材料多,識記所用時間和次數多。有意義、有規律的材料易識記。

(5)識記方式和方法:意義記憶法比機械記憶法對資訊的識記更準確。

(6)識記材料的學習程度:低度學習的材料容易遺忘,而過度學習的材料記憶效果更好。

(7)識記材料的位置:受近因效應、首因效應的影響,遺忘最多的是中間部分。

▲保持: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人腦中的鞏固過程,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節。但是識記的材料在保持的過程中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和遺忘。

遺忘規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程序是不均衡的,其趨勢是先快後慢,呈負加速型,並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遺忘了。

影響遺忘程序的因素:

(1)學習材料的性質:有意義的材料比無意義的材料遺忘得慢;形象直觀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遺忘得慢;長的、難得材料遺忘得快;有興趣的,符合主體需要、動機,激起主體強烈情緒,有重要意義的材料遺忘得慢。

(2)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程度:材料多遺忘易;學習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於記憶。過度學習(背誦後再進行學習)記憶效果最好。

(3)記憶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長久的識記任務有利記憶,重要和經過複習的內容易記憶。

(4)識記的方法:理解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好。

(5)時間因素:記憶最初階段遺忘速度快,隨後變慢。學習內容的儲存量隨時間減少。

(6)情緒和動機:情緒佳、動機強、目的明確有利於記憶。

防止遺忘的方法——複習。

有效組織複習的方法有:及時複習;合理分配複習時間;分散複習與集中複習相結合;複習方法多樣化;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複習;嘗試回憶與反覆識記相結合;掌握複習的量。

▲再現:再現是記憶過程的最後乙個環節,它是對識記內容經過保持而加以提取的乙個環節,主要有回憶和再認兩種形式。

回憶:指過去經歷過的事物不在面前,人們在頭腦中把它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

根據回憶是否有預定的目的任務,可以把回憶分為有意回憶(隨意回憶)和無意回憶(不隨意回憶)。根據回憶是否需要中介分為,直接回憶和間接回憶。

再認:指人們對感知過、思考過或體驗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呈現時,仍能認識的心理過程。

◆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明確識記目的,加強有意識記;

(2)加強理解記憶,掌握識記方法和技巧:識記常用的方法有分類記憶法,系統化記憶法,直觀形象法,諧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操作記憶法等。

(3)儘量減少和避免干擾:睡前醒後是記憶的**時段;文理科學習最好交叉進行;兩種材料的學習要有一定的間隔; 課間要適當休息。此外,還應注意保持學生的良好生理、心理狀態,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度疲勞和緊張等消極狀態。

(4)合理組織複習(如何科學地組織複習?):及時複習,合理分配複習時間,複習多樣化,試圖回憶與反覆閱讀相結合,適當過度學習。

(3)想象及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想象概念:想象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想象的分類

a、根據想象的目的性和計畫性,可以將想象分為無意想象(不隨意想象)和有意想象(隨意想象)。

不隨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目的、不自覺的想象。隨意想象是有預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

b、根據想象創造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可以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幻想是創造想象的特殊形式:理想(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幻想)和空想:

◆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1)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動機:教學氛圍要寬鬆自由,教學方式要開放,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2)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詞語或圖表所標誌的意義:再造想象由一定的詞語和圖表所引起的,只有正確理解詞語或圖表所標誌的意義,才能引起正確的再造想象。

(3)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條件,表象越豐富,想象的內容越豐富。教師應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表等直觀教具和幻燈、錄音錄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效果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充實頭腦中的表象儲備,為發展想象打下基礎。

(4)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活動:教師應善於挖掘有助於開展想象的教材內容,多問「為什麼」,向學生提出明確的任務要求,促使學生開展想像,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心理學整理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和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性質 是一門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既是自然科學又是社會科學。產生標誌 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第乙個心理學實驗室,從哲學分離。實質 1 心理是人腦的機能,2 心理是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觀現實的主觀映象,人的心理...

心理學考試整理

心理學應試寶典 第一章心理學的物件 任務和方法 一 概念 1 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 發展規律的科學。2 心理現象 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的研究物件,它是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的統一體。3 心理過程 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發生 發展的過程,具體而言,是指在客觀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時間內大腦反映客...

心理學複習整理

第一章緒論 1.醫學心理學 medical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現象與健康和疾病關係的學科。2.醫學心理學的研究範圍主要包括 1 研究心理或行為的生物學和社會學基礎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義。33 2 研究心身相互關係及其機制。3 研究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過程中的作用規律。4 研究各種疾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