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心理學整理

2023-02-08 20:36:04 字數 5588 閱讀 4969

《教育學》

第一章教育學概述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廣義的是指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動。狹義的是指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是指根據一定社會(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教育學的研究物件是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

★教育學的發生和發展。三個階段:萌芽階段、形成階段、發展階段。

1萌芽階段:孔子,,朱熹,《學記》

2形成階段:1632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大教學論》。1693美國洛克《教育漫畫》。1762法國盧梭《愛彌爾》

德國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教育講授綱要》

3發展階段教育學流派:

1)實驗教育學:20世紀初,德國,代表人:拉伊,梅伊曼

2) 實用主義教育:19世紀末,美國,代表人:杜威,第一次提出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概念。克伯屈,胡克。

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蘇霍姆林斯基,贊科夫。

1930,楊賢江,《新教育大綱》,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論述教育的著作。

終生教育學

合作教育學: 20世紀80年代, 蘇聯,

理論基礎: 民主人道,尊重個性

★教育學的研究方法:觀察法、歷史法、調查法、統計法、個案研究法。

第二章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現象,歸根到底產生於生產活動。

★學校教育產生需要具備的條件:

1社會生產者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為社會提供相當數量的剩餘產品,一部分人才可以脫離生產勞動而專門從事教與學的活動。

2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有明顯的分工,出現了專門從事科學文化活動的知識分子。

3人們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積累了一定數量的間接經驗,即科學文化知識。

4記載和傳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工具——文字的產生和發展。

★教育的發展:

1、教育的原始形態

特點:(1)教育還沒有從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分化出來,表現出與生產和生活原始的統一和結合。(2)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性。(3)教育手段和方式極為簡單。(4)教育內容原始簡單。

2、古代教育

特點:(1)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2)具有鮮明的階級性(3)教學內容主要是以古代社會意識和文化為中心(4)教學組織形式採用個別教學。

3、近代教育

特點:(1)教育與生產勞動密切聯絡(2)教育的普及性(3)自然科學的內容大量增加(4)學校教育形式多樣化(5)在教學形式上採用班級授課制。

4、現代教育

特點:(1)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顯著(2)發展學生智力,使學生學會學習(3)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4)傳統的學校教育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第三章教育的功能

★教育有兩大功能:社會發展的功能和個體發展的功能。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麼樣變化,或者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人才的總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功能(作用)

1導向作用2激勵作用3評價作用

★我國教育目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思想。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第五章學校教育制度

★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乙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學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結構:

1程度結構: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型別結構:普通教育、專門教育、特殊教育

★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型別:

雙軌學制單軌學制,分支型學制。

★我國現行教育制度構成

1、 學校教育制度

2、 職業教育與**教育制度

3、 國家教育考試制度

4、 學業證書制度和學位制度

5、 教育督導制度和評估制度

6、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第六章教育主體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廣義上,教師與教育者是同一用語,即凡是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作用的人,都可稱為教師或教育者。狹義,教師專指在學校中以向受教育者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力和思想、品德為主要職責的專門人員。

★教師職業在社會中的地位:

1社會作用,即指教師職業對社會及其社會成員的發展所做出的實際貢獻或所產生的實質性影響,它是教師地位的基礎。首先,教師是人類文明與文化的傳遞者和繼承者,在人類社會的延續與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次,教師是年輕一代的成長與發展的引導者、發掘者和激勵者。

高校教師除以上兩方面的作用外,還是社會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2專業地位,即教師職業的從業條件或專業水平,它是決定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高低的內在指標

3政治地位,即指教師職業在乙個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所處的位置、待遇及其所發揮的作用

4經濟待遇,即指教師職業所獲得的物質報酬及利益在社會各個行業經濟收入中所處的位置與水平,它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及各項福利待遇,是教師勞動的價值實現形式之一。

5教師的職業聲望,即指他人和社會對教師職業的綜合認識和評價

★教師的職業角色:

1、 知識的傳授者

2、 品行、個性的培育者

3、 言行的示範者

4、 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者

5、 學生的朋友

6、 不懈的學習者和研究者

1993教師法規定:

★教師的權利:1教育的權利, 2發展的權利, 3參與管理權, 4物質利益權。

★教師的義務:

1教師有「遵守憲法、法律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的義務

2教師有「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畫,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的義務

3教師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和「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判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的義務

4「教師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的義務

★教師的任務:

1、 搞好教學工作

2、 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3、 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

★教師勞動的特點:複雜性、創造性、示範性、長期性

★教師的專業素質:

1專業理念,指教師建立在教育、教學工作及教育物件的理解與認識基礎上的關於教育、教學、課程、學生等的理想與信念

2專業知識,指教師職業所特有的知識結構與經驗系統

3專業技能,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與技巧,是教師所形成的順利完成教育教學活動任務的專業本領。(1)實際教學的技能。(2)語言表達技能(3)溝通與交流技能。

(4)組織管理技能。(5)運用現代技術手段的技能。(6)教育教學機智。

(7)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4專業情感,指教師對待教育與教師工作、學生以及對待自己的態度與情感體驗

★教師教育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1、 職前教育

2、 職初教育

3、 職後教育

★學生觀歷史演變:

1、 宗法制學生觀

2、 客體論學生觀

3、 自然主義學生觀

4、 兒童中心論學生觀

5、 個人主義學生觀

6、 建構主義學生觀

★學生的本質特點:

1、 學生是教育的物件,接受教育是其自身發展的需要

2、 學生是具有主體性的人

3、 學生是正在成長有待成熟的人

4、 學生具有明顯的發展特徵

5、 學生是權責主體

★學生的社會地位:青少年、兒童作為獨立的社會成員,不僅應依法享受各項社會權利,而且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和未來社會的主義,應受到社會格外的關照與特別的保護,這是乙個面向未來的社會的必然選擇。

★學生的權利:

1、 生存權

2、 受教育權

3、 受尊重權

4、 安全權

★學生的義務:

1、 遵守法律、法規

2、 遵守學生行為規範,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 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 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影響師生關係的主要因素:

1教師 2學生3學校環境

第七章課程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社會、知識、學生、課程人員

★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1忠實取向,即忠實地執行課程計畫的過程

2相互適應取向,

3課程創生取向,是課程實施研究中的新興取向

★課程實施的基本模式:

1、「研究、開發與傳播「模式,它把課程變革視為一種技術化、理性化的過程

2、蘭德課程變革動因模式(伯曼和麥克勞林)。

3、課程變革的情境模式——美國-帕里斯

★課程評價的主要類別及其工具:

1決策性評價,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主體。

2研究性評價,以課程理論工作者為主體

3工作性評價,以課程實施者——教師為主體。

★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一)目標評價步驟——泰勒提出的:

二)目標游離評價模式

斯克里文2023年提出的

三)外觀評價模式

斯塔克2023年提出的

四)cipp評價模式

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結果評價。斯塔佛爾比姆等學者提出的

第八章教學(上)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畫地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形成科學世界觀、道德品質、審美情趣及個性的過程。

★教學過程的特點:

1、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

2、 教學過程也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

3、 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健康成長的過程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性

1、 準備階段

2、 感知教材

3、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階段

4、 鞏固知識階段

5、 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階段

6、 檢查知識、技能和技巧階段

(二)教學過程中的幾種必然聯絡

1教學的目的、任務和內容與社會需要的必然聯絡。一方面,教學的目的、任務和內容受社會需要的制約。另一方面,教學的目的、任務和內容對一定的社會也有促進作用。

2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必然聯絡。間接經驗是指他人的認識成果,主要指理性認識、書本知識;直接經驗指學生親身獲得的知識,主要指學生親自獲得的感性認識。

3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必然聯絡。學生智力的發展依賴於他們知識的掌握,同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又依賴於他們的智力發展。

4掌握知識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聯絡。首先,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其次,學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動了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但是,學生掌握了知識並不等於提高了思想覺悟。

5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的必然聯絡。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乙個主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心理學教育學

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 之心理學複習資料1 心理學複習資料 一 名詞解釋 1 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2 心理過程 指認識過程 感覺 知覺 識記 想象和思維 情緒和情感過程及意志過程。3 觀察法 觀察,旨在自然條件下,人們為一定目的而對事物所進行的有計畫的知覺過程。觀察法就...

教育學心理學

一 教育學 1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 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2 我國春秋木年的 學記 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 論演況家的教育 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 不揠苗助長 不陵節而施 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道而弗牽 強而弗抑 開而弗達 反映了啟發性教學原則 教學相長 體...

教育學心理學題庫

第一章1 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一種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比如12 18歲階段階段的危機衝突是什麼?a.勤奮感對自卑感b.主動感對內疚感c.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d.自主感對羞恥感 檢視答案 c 2 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認知發展的形式運算階段是在哪一年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