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中的定義

2023-01-11 05:09:03 字數 2350 閱讀 9627

1.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它廣泛地存在於人類

社會生活中,人們為了有效的進行教育工作,需要對它進行研究,總結(教育經驗),認識(教育規律)。教育學就是通過對(教育現象) 和(教育問題)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教育:廣義是一切有意識地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影響人們思想品德和意識的活動。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狹義:專指學校。

3..學校教育制度:即學制,指各級各類學校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學習年限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

4. 義務教育的概念:義務教育是指國家採用法律形式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必須予以保護的帶有強制性的國民教育。

5. 文化的概念:廣義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是指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機構等,包括社會的科學,藝術,宗教,道德,教育,社會風俗習慣以及規章制度。

6.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7. 人的發展:人從出生到死亡,在身心方面所發生的有規律的變化。

青少年兒童的發展:是這一年齡段的個體在其發育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身體和心理兩方面所發生的有規律的變化。

8.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9. 環境:人體生活其中,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10.社會環境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外部客觀的條件,對人的發展起一定的制約作用。

11. 學校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畫,有系統,有組織的由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發展實施影響和指導的活動。

12. 不平衡性:在連續不斷地發展過程中,兒童身心發展的速度並不是完全與時間一致的勻速運動,在不同的年齡段,其發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顯的差異

互補性:反映人的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

13.教育目的:廣義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或產生怎樣的結果。*狹義是國家對學校中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的總要求。

14.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神話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影響,使他們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動。

智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認知因素)的教育

體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傳授(健身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體力,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體質),培養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和習慣,增強其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是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與文明素養的教育。

勞動技術教育:是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的(勞動觀念),形成(勞動習慣),並使受教育者初步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15. *教育機智:是一種對突發性教育情景作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

16.師生關係: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

17. 課程:廣義指為了實現學校培養目標而規定所有學科的總和及程序安排。狹義的指一門學科或一類活動。

18. 綜合課程:有意識地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的知識觀和方**去(考察和研究乙個中心主體或問題)。

19.課程設計:課程編制的結構,既包括課程體系結構整體的編制,也包括具體課程的編制。

20.課程計畫:課程的總體規劃,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頒布的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檔案。

21課程標準: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檔案,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

22.教學過程: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互動的過程。

23教學過程的規律:教學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絡。

24.教學原則:教學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則,它是廣大教師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反映了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

25.教學方法: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採用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共同活動方式的總稱。

26德育:狹義認為德育專指道德教育;廣義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總稱。

27德育目標:德育活動所預期達到的目的,是教育活動本身對受教育者道德素質培養所要遵循的規格要求或質量標準,它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對德育實踐起著根本性的指導作用。

28.德育過程:德育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動態展開,在德育目標的指導下,將經過選擇的德育內容內化為學生個體的品德素質結構,並使之發生所期待的整體性變化的過程。

29德育原則: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提出的指導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準則。

30班級是學校根據教育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將一定規模的學生組織起來,編製成相對正式的團體,以便對其實施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教學和管理。

教育學的溝通

1110906,宋浩銘 化學院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與化學名師陳朗星教授訪談錄 背景 分析實驗課結束後,2012年3月14日週三下午4點15分。今天,我們小組要採訪的老師是化學院的分析名師 陳朗星教授。教授年紀不大,但也已經有了些許白髮,或許是因為朗星教授一直為分析化學事業奮鬥的原因吧!問 陳老師,請...

教育學的創立

獨立形態教育學創立的標誌主要有 第一,從物件方面而言,教育問題成為乙個專門的研究領域 第二,從概念和範疇方面而言,形成了專門的教育概念與範疇 第三,從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從結果方面而言,產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學家,出現了一些專門的 系統的教育學著作 第五,從組織機構而言,出現了專門...

教育與教育學

重點 1 教育構成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中介 2 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和使命 凡是在教育活動中承擔教的責任和施加教育影響的人有明確的教育目的 理解其活動中的使命 作用。主導作用 指導 定向 選擇 與管理 使命 促使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 3 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 凡在教育活動中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