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課題 平行線的性質

2023-01-07 13:57:04 字數 1842 閱讀 3069

1.使學生理解平行線的性質,能知道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的區別,能初步利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有關計算.

2.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交流、歸納、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

3.使學生體會觀察、猜想、實驗、歸納、驗證的研究問題方法.

平行線的性質.

平行線的性質及性質與判定的區別.

【導學流程】

一、情景匯入、感受新知

如圖,已知公路c分別與兩條互相平行的公路a,b相交.

兩輛汽車在公路a,b上同向行駛拐彎後上公路c又同向行駛,那麼兩輛汽車行駛路徑所夾的角有什麼數量關係?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自主**】

閱讀教材p18~p19,完成下面的內容:

問題1:如圖,直線a∥b,直線c與a,b相交,圖中∠1與∠2之間有什麼關係?你有什麼猜想?

∠1=∠2.

猜想: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麼構成的同位角相等.

問題2:如圖,直線a∥b,直線c與a,b相交,圖中其他同位角之間有什麼關係?

相等.問題3:如圖,在圖中再任意畫一條直線d與a,b相交.選擇一對同位角比較它們的數量關係,你的猜想還成立嗎?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師生共同歸納平行線的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合作**】

問題4:如圖,如果a∥b,直線c與a,b相交,那麼∠2與∠3,∠2與∠4在數量上有什麼關係?並說明理由.

問題5:根據以上結論,你能說出平行線還有什麼性質嗎?

引導學生模擬性質1,歸納出平行線的性質2、性質3.

問題6:你能動手驗證一下平行線的性質2與性質3嗎?

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驗證平行線的性質2與性質3.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

平行線的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平行線的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師生活動:

①明了學情:關注學生對三個性質的推導過程及理解.

②差異指導:學生在推導性質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引導、指點及點撥.

③生生互助:發揮小組長帶頭作用,小組內交流討論相互釋疑,形成共識.

三、典例剖析、運用新知

【例1】光線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因此當光線從水中射向空氣時會發生折射,由於折射率相同,所以在水中平行的光線,在空氣中也互相平行,若∠1=45°,∠2=122°,求圖中其他角的度數.

解:∠3=45°,∠4=122°,∠5=∠6=58°

例1圖   例2圖

【例2】如圖,bce,afe是直線,ab∥cd,∠1=∠2,∠3=∠4,求證:ad∥be.

分析:此題是平行線的性質,判定的綜合運用

證明:∵∠1=∠2,∴∠1+∠cae=∠2+∠cae,即∠bae=∠dac.∵ab∥cd,∴∠4=∠bae,∴∠4=∠dac,而∠3=∠4,∴∠3=∠dac,∴ad∥be.

四、檢測反饋、落實新知

1.如圖,直線a∥b,ac⊥ab,ac交直線b於點c,∠1=60°,則∠2的度數是(d)

a.50° b.45° c.35° d.30°

第1題圖

第2題圖

2.將一直角三角板與兩邊平行的紙條如圖所示放置,下列結論:①∠1=∠2;②∠3=∠4;③∠2+∠4=90°;④∠4+∠5=180°.其中正確的個數是(d)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3.如圖,直線l1∥l2,並且被直線l3,l4所截,則∠α=__64°__

第3題圖

第4題圖

4.如圖所示,請根據圖形填空:

∵ab∥cd(已知),

∴∠aef=∠cfn(__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__).

∵eg平分∠aef,fh平分∠cfn(已知),

∴∠1=∠cfn,∠2=∠aef(__角平分線定義__).

平行線的性質

課題7 5 平行線的性質 學習目標 1 使學生掌握平行線的三個性質,並能應用它們進行簡單的推理論證 2 使學生經過對比後,理解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區別和聯絡.一 學前準備 1 4 1 2 2 3 3 1 180 二 探索思考 探索一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本p49頁,完成課本上的做一做.性質1幾何語言表...

平行線的性質

知識要點 同位角 內錯角 同旁內角是指具有特殊關係的兩個角,是成對出現的。這三類角的出現必須有 三線 即兩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特徵 截線同旁,被截兩線的同方向。內錯角特徵 截線兩旁,被截兩線之間。同旁內角特徵 截線同旁,被截兩線之間。平行線的性質 a.兩直線沒有交點。b.過直線外一點僅有一條...

平行線的性質教案

2.3 平行線的性質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平行線的三條性質,應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和計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在與同學們的合作交流過程中,學會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拓寬思維能力.2 通過研討與交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