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2023-01-02 17:42:04 字數 5702 閱讀 3502

季平(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北京 100120)

在我國,提高質量已成為今後乙個時期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務,健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實現這一任務的基本途徑和重要舉措。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及其體系建設,既是乙個理論課題,更是乙個實踐難題,許多問題有待深入**。

一、充分認識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嶄新命題,是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時代走向大眾化時代全面提高質量的客觀選擇。20世紀末,我國**作出了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大決策,經過連續幾年的擴大招生,目前,高等學校在學總人數已達2700萬人,規模居世界首位,毛入學率也達到了23%以上,進入了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大發展,一方面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適應並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這種大發展本身也面臨著不少問題與矛盾,集中體現就是:

辦學整體水平和教育質量有待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高等教育結構還不盡合理,與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不能完全適應;影響高等教育發展的體制和執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上述三個方面,最為核心的就是質量問題,其他兩方面的矛盾也是質量上的矛盾,或者是由質量問題引起的矛盾。因此,質量就成為當前及今後乙個時間高等教育最突出、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必須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上來。

提高質量也是我國全面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表現和必然要求。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目標,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實現人力資源強國目標的基礎和關鍵。必須堅定不移地把高等教育質量提高到乙個新的階段和水平。

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支撐性條件,沒有乙個科學合理、系統完備、執行良好的保障體系,提高質量就無從談起。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順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迎接挑戰、掌握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步驟。建設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已經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潮流,有資料顯示,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伴隨著世界範圍內科學技術革命的挑戰,伴隨著高等教育迅速擴充帶來的質量問題,發達國家率先掀起了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到目前為止,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建立了自己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並且就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所展開的雙邊或多邊合作也不斷擴大,地區間以至國際間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組織不斷建立。

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提供教育質量保障看作是獲得和維持高等教育機構在世界範圍內的可信度的乙個基本條件。提供質量保障也是**和高等學校責無旁貸的任務,高等學校必須向其納稅人、投資人、客戶等利益相關人提供高質量的條件保證,如此才能獲得進一步支援和發展的空間。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起步比較晚,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高等教育要走向世界,參與世界人才、科技和教育競爭,就必須從重視高等教育質量做起,加快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步伐。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完善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重要步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轉變職能,加強高等教育巨集觀管理,提高決策能力和水平的內在要求。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既是我國完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又是完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有效手段。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轉變計畫經濟時代單純依靠行政手段管理高等教育的模式,要善於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資訊、評估等多種因素和手段,對高等教育進行巨集觀管理,從而提高駕馭高等教育發展的能力。

這正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將要實現的功能,從這一意義上看,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轉變職能,加強高等教育巨集觀管理,提高決策能力和水平的內在要求。

二、準確把握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內涵

完整、準確和科學地認識、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內涵,是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前提。目前,國內有關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研究方面的文獻及其成果很多,對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理解也很不一致。有的把質量保障等同於質量認證或評估,有的把質量保障體系劃分為外部保障(**與社會)和內部保障(高等學校),還有的將質量保障體系看成是教育投入保障體系和質量監控保障體系的總和,等等。

這些為我們**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現代高等教育,包括三個方面的功能或職能,即培養人才、發展科學和提供社會服務,相應地,我們認為,高等教育質量,也應該包含上述三方面內容。換言之,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質量和社會服務質量,都是高等教育質量內在部分,並各自反映高等教育質量。其中,培養人才(教學)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其他兩項職能既是教學活動職能的派生物,又為教學職能發揮提供條件,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高等教育質量,根本上表現為人才培養質量。

影響高等教育質量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人、財、物要素,又包括目標、管理、資訊、時間、空間等要素。高等教育質量是上述因素綜合影響和作用的產物,高等教育質量取決於要素之間配置的合理性及執行的有效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就是有效協調高等教育質量系統各要素的整體行動方案。

這個行動方案,最主要由質量目標與標準、投入保障、組織執行和質量監控等一系列環節組成。質量目標與標準是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前提,它闡明乙個國家高等教育的宗旨、結構、不同層次和型別高等教育的設定級準、人才培養總目標及不同層次和型別高等教育機構的具體質量規格要求等;投入保障是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基礎,包括必要的人、財、物等硬體投入,資訊、政策、管理、時間等軟體投入等;組織執行是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展開環節,是機構運用一定的政策、管理等手段,將相應的質量要素按照預定目標有效組織起來並發揮作用,產生所需要的結果;質量監控是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調節系統,通過監控,有效校正質量保障體系目標、檢驗執行過程效率和產生結果效用情況。目標、投入、組織、監控,構成了相對閉環和完整的質量保障體系。

**、高校和社會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主要力量,共同承擔著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責任。其中,**和社會(主要是**)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外部組織,對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起著主導作用,控制、指導和協調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方向,制定高等教育質量標準、法律法規、提供物質技術保障,並對高等教育質量狀況進行監控;高等學校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內部組織,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主體。**的質量標準、質量政策及其提供的條件,歸根到底需要落實到具體的高等學校實施。

社會也是外部力量,它的作用更多體現於一種支援、監督和評價,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補充。

我國有重視高等教育質量的傳統。新中國建國以來,黨和政策就採取了許多有力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質量。比如,配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統一制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計畫、課程計畫和教材,統一學歷和學位管理,確定重點大學發展政策等等,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實施科學規劃、巨集觀管理,綜合利用行政、經濟、法律、政策、資訊、評價等手段以及利用市場機制,確保高等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尤其是在國家層面上,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展開多層面的質量評估工作(包括研究生學位評估、本科教學工作評估、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以及相應專業專項評估等),在促進高校教育教學工作、規範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評估工作還有效地促進了高等教育質量外部監控體系和內部質量保證制度建設。比如,評估工作作為一種制度規定,已經寫入國家《高等教育法》等有關法律,有關政策檔案也提出要不斷強化評估制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3—2023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進一步提出要實施週期性評估工作,建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近些年來,在評建工作帶動下,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以及不少高校,成立了專門的評估機構,2023年,教育部成立了國家層面上的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與此同時,社會上大學排行、專業排名等自發性質量評價也越來越活躍。這表明,我國在建設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道路上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與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相比,問題還比較突出,同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相比,差距也很明顯。主要表現在:

目標欠明確,功能不完備。由於目前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認識還不深入,尚未揭示高等教育質量的本質,因此,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目標也必然存在模糊現象。與此相關,缺乏明晰的高等教育質量標準,高等學校定位不合理,辦學攀比和趨同現象明顯。

特別是**之間(**和地方)、**和高校之間,各自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的地位、目標、職能與責任界限不清,交叉重疊和闕如現象並存。質量保障體系具有質量證明、資訊預警、質量決策、目標激勵、過程調節、結果反饋等多種功能,但當前這些功能並未得到全面和充分發揮,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高校,都過多地注意質量保障或評估的結果,而有效發揮質量保障體系資訊預警、執行狀況和質量決策等功能方面,顯得相當薄弱。

組織不健全,體制不順暢。儘管我國有比較完備的不同層次和類別的高等教育體系,有近2000所普通高等學校,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統,**和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然而,就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實際及其要求而言,卻缺少專門行使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職能的組織機構。

因此造成了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和地方**之間、**與高等學校之間,經常出現目標不清、職能不明、工作重複、效率低下等現象,影響了高等教育質量建設。這在客觀上提出了建立旨在指導、協調和組織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專門機構的必要性。

法律不健全,工作欠協調。我國《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目前只有關於教育質量評價方面的規定,還沒有條文專門明確闡述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內容。更沒有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方面的專門法規。

2023年教育部以部長令的形式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評估條例》,從現在高等教育發展實際情況看,已經明顯滯後了。因此,總體上說,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法律建設落後於實際需要。正是由於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缺乏法律法規保障,所開展的一些旨在保障和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工作,人為性、政策性、短期性過強,缺少持續性、整體性和深入性,不同部門之間的工作往往各自為戰,缺乏協調,影響了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程序。

所以,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克服各種障礙,盡最大努力解決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涉及到的組織、制度、方法及技術問題。

三、真抓實幹,加快推進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高校和社會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力量,因此,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要靠**、高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高等學校,要站在時代高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認識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清目標、把握方向,明確責任,真心實意,真抓實幹,加快建設並盡快形成以**外部質量保障為主導、高校內部質量保障為主體、社會質量保障為補充、以外促內、內外結合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一)必須強化**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1.加快制定國家高等教育質量標準

制定質量標準是保障體系建設的前提。**要根據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時代需要,在國家層面上建立健全相應的高等教育質量戰略和質量規劃,明確高等教育發展的質量要求。這種標準,整體上涵蓋高等教育巨集觀結構布局,不同層次與科類高等教育的設定基準、發展戰略定位、服務面向、培養目標、專業設定、人才規格、課程體系以及質量評價標準等等,特別是要建立健全不同層次、型別高等教育生均辦學條件標準並依此撥款,為教育質量提供強有力的物質技術保障。

2.完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組織機構,分級管理,分工協調

健全的組織管理機構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條件,國家應盡快建立健全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內的各級各類教育質量保障或監控組織機構。我國基礎教育已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質量監控體系,如《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都明確規定建立督學制度,在國家設立督導辦,各省也有相應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在保障基礎教育質量、促進基礎教育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就高等教育而言,我們的質量保障機構還非常不健全。

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紛紛建立了本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組織,如美國建立了高等教育質量認證委員會並下屬六大區域質量認證機構,法國有高等教育質量委員會(fhe)、英國有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局(qaa)、澳大利亞有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auqa)等,在地區、院校和社會層級上,更是形成了功能齊全的質量保障機構網路。因此,從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目標需要出發,借鑑世界主要國家共同經驗,參考基礎教育質量保障做法,建議**成立國家層面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協調委員會」,以統籌協調並歸口管理各部門質量保障職責,有效組織、指導和統籌與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相關的各種標準制定、資源配置、質量監控、質量評估、機構認證等工作,「協調委員會」下設工作辦公室或秘書處,形成統一管理、分工協作、效能充分的組織管理架構。

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困境與超越

作者 黃瀅瀅 科教導刊 電子版 2014年第30期摘要由於高等教育質量的獨特性,作為一種管理時尚,源於企業的種種質量管理方法與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命運也許已經注定,但高等教育質量管理決不能也不會因為某一管理時尚的退出而走向終結。因此,探析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困境和超越現有的質量管理是值得我們深入分析...

問責制 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新機制

摘要 上世紀 80年代,隨著相關利益者對大學資金使用效益的關注,高等教育問責在英國興起。問責制的引入加強了高校與 社會等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溝通,使高校教育責任更加明確,職責履行更加有力 同時也促進了高校管理制度的規範和制度實施的有效性。從一定意義上說,問責制是構建現代大學制度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關...

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教育質量問題探析

作者 李芳紅 青年與社會 2014年第25期 摘要 在世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動下,我國高等教育已步入大眾化發展階段。質 和 量 就如同高等教育發展的兩隻翅膀,失衡就會掉下或遇阻。我國在高等教育規模擴大的刺激下,教育質量面臨許多問題,人才質量觀念不合時宜 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質疑及高校規模與辦學能力矛盾等...